



手槍套一般要方便單手將手槍拔出或插入,因此多數會采用較堅韌的材料。早期的很多手槍套是以皮革制成,而當今,更多的手槍套是以尼龍或塑膠類的材料制成,其優點是堅韌、耐磨且價格較低。
手槍套常見的佩掛位置是在腰際、腿側或胸前,另外某些手槍套還能放入衣物或背包的口袋當中,增加隱蔽性并方便取用。
常見手槍套款式
肩掛槍套
肩掛槍套的固定方式有些類似人們常用的背包,它經由兩條或兩條以上連接的皮革或尼龍織帶,將手槍和備用彈袋分別固定在身體兩側腋下偏低的位置(若持槍者慣用右手,那么,他的手槍會置于身體的左側,而備用彈袋則在另一邊),槍口則朝后方或下方。因此拔槍時,須以其慣用手劃過自己身體的正面,然后將槍取出。
對于那些慣用肩掛槍套的人來說,其主要優點是,持槍者不需要為了攜槍而系上一條腰帶,手槍和彈藥的重量不會壓在骨盆上,槍套不易于勾住異物,還能以快速且較小幅度的動作拔槍。如果在坐姿的狀態下取槍,例如乘車甚至系上安全帶,也會比腰際或腿掛槍套來得方便。因此許多警員、軍用車輛駕駛員或武裝護衛人員,都會選用肩掛手槍套。這類槍套的缺點是,由于裝入手槍的槍口指向后方或下方,而目標通常出現在前方,因此,就拔槍并瞄準的過程來說,會使持槍者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對準目標。
腰掛槍套
這類槍套又可分為腰帶外側(OTW,outside the waistband)和腰帶內側(ITW,inside the waistband)兩種,通常以皮革或尼龍材料制成。OTW型以織帶或固定扣穿過腰帶佩掛,ITW型則固定在褲腰邊緣,且均置于慣用手的一側。可見這是相當穩固的攜槍方式,因此不少執法單位鼓勵警員以這類方式攜帶槍械。另一種較少見的腰掛方式則是槍套先穿過腰帶,再固定在使用者的背后,雖然在隱秘性方面更勝一籌,但這種方式影響拔槍速度,并且當使用者跌倒時會引發對脊椎的傷害,因此目前美國多數警局不允許警員以這類方式攜槍。
腰掛槍套的主要問題在于,使用者需解下腰帶才能加掛或卸除槍套,較為不便。
勤務/戰術槍套
對于能夠合法、公開攜帶手槍的軍警人員來說,隱秘性往往不是一個最重要的考量(除了便衣勤務外),因此手槍套可固定在勤務腰帶外側;而相對地,對佩掛在身體外側的手槍而言,槍套所能提供的固定性(避免被搶奪等)就顯得格外重要。但強調固定性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即在拔槍前須解除槍套的安全鎖定機構,因此在速度上便會受到影響。這類槍套的鎖定機構通常分為三級。
第一級:僅采用一個簡單的拇指快解(thumb-break)設計,只要解開便可拔槍。
第二級:除了拇指快解外,槍套內還設有一個固定機構,在拔槍之際須將槍身向前/后傾,才能將槍套內的固定機構脫離,順利完成拔槍動作。
第三級:槍套內/外共有3個獨立的鎖定機構,必須在拔槍之際順勢全部解除,才能順利完成拔槍動作。
腿部槍套
這類槍套多數由尼龍材料制成,固定在大腿外側。這類槍套能讓使用者自由選定加掛的位置,并很輕松地固定或拆卸。
腳踝槍套
這類槍套固定在小腿(或靴子)內側。通常執法人員會將腳踝槍套固定在非慣用手相對應的小腿內側,內放一支較小的緊湊型手槍。
這種持槍方式具有相當的隱秘性,適合攜帶小型手槍,但若是尺寸較大的手槍或當穿著褲管較窄的褲子時,不易放置。腳踝槍套還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其穩固,以免持槍者在移動和奔跑之際不小心將槍脫落。
腰包槍套
在穿著衣物較少的狀況下,將手槍固定在腰包槍套上,也是一項攜行隱秘性的選擇。
手槍套的材質
早期槍套多以皮革制成。皮革在塑型方面較好,且耐磨,往往能使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多數人并不了解如何維護皮革,再加上執勤環境的惡劣與濕氣,會使皮革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軟化甚至變形,另外皮革在碰撞后會發出聲音,對需要保持行動隱秘的人員來說需要格外小心。
后來,尼龍材料代替皮革成為常用的槍套材料。尼龍質地輕,易于維護,價格低廉。由于尼龍較柔軟,有可能在意外當中使扳機受到壓力后擊發,因此,當今的某些尼龍槍套外層會再覆蓋一層塑膠外殼,以保障安全性。
手槍套設計的幾項原則
槍套決不僅僅是簡單地滿足于置放槍支,其在設計時應統籌考量多種因素。
安全性
一款設計良好的槍套除了能在攜行、拔槍與收槍之際給予手槍足夠的保護外,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扳機在意外狀況下被扣壓,保險機構在意外狀況下被解除,并防止擊錘被意外觸動。如果一款槍套在設計上可能會撥弄到手槍的保險,或是收槍之時無法避免扳機被觸碰,那顯然這種產品是危險的。
鎖定機構
有效的鎖定機構將能避免武器意外掉落或被奪取,目前多數具有這類防護效果的槍套,都是具體針對某種手槍的型號與規格進行專門特殊設計的。鎖定機構的設計要合理,多重鎖定機構無疑會保證攜槍的安全與牢固性,但槍套上的鎖定機構越多,拔槍所需的時間也會越長。
鎖定機構一定要設計得夠大,并且容易在拔槍之際解除。某些快扣可能設計得比較小,或太靠近槍套,因此無法很快地解除,甚至要好幾次反復拔槍才能打開,這樣會破壞拔槍動作的順暢性,延長拔槍時間。就戰斗生理/心理學的層面來說,由于壓力(心跳每分鐘超過145次)反應,手指進行精細工作的能力將會受到影響,所以那些在設計上需要動作精細才能解除鎖定機構的槍套,將可能在緊急需要拔槍時出現問題。所以對使用者而言,能在拔槍動作當中順勢解除鎖定機構的槍套,才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鎖定機構應能在握住握把/抽離手槍之際一并完成。如美國G-Code槍套,其上設有一個大型按鈕,拔槍同時,拇指順勢按壓按鈕即可解脫鎖定,將槍拔出,既安全又方便使用。
整體設計合理
一個能依照槍型或佩帶方式做調整的槍套,會增加使用者攜槍的隱秘性與舒適度。而且槍套的設計應能在經過長時間的佩帶后,仍不會引發種種不適。
另外在整體設計上,一個好的槍套應該能很順暢地拔槍或收槍,不會有額外的摩擦或刮損槍支。
與其他裝備的整合
軍警人員一般配備防彈背心并攜帶許多裝備,因此設計手槍套時應考慮到這些因素,使軍警人員攜帶手槍套,收、拔手槍之際避免相互影響,以使手槍自如運用。如現代腰掛槍套設有可旋轉角度的固定座,其掛載在防彈背心上時,槍套可任意旋轉調整,避免與其他裝具碰撞。
結論
其實,包括槍套在內的裝備,沒有百分之百能適用所有的人或環境。無論是條件狀況的改變,或是每個人在身體和訓練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裝備的性能與安全程度。因此確認自己的需求,選擇適當的裝備,了解其特性,多加訓練,才是應有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