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槍篇
克萊爾手槍
1888年9月8日,兩個生活在法國圣埃蒂安市的軍械師——簡和波尼特·克萊爾注冊了一項專利,提出了“一種應用于槍械連續射擊、實現操作自動化的系統”。該系統巧妙地利用槍彈發射藥產生的火藥燃氣做功,在槍管前端設計有一個導氣孔和與槍管平行的氣動活塞結構——這是目前已知的對燃氣動力的第一次利用。三年后,著名槍械大師約翰·勃朗寧才發明了后來應用于柯爾特M1895機槍的導氣式氣動活塞裝置。
克萊爾的發明分別于1891年12月7日、1892年3月28日和1893年7月18日注冊了附加專利。這些設計最初被應用在
“克萊爾一埃克萊爾”16號口徑霰彈槍上,后來被應用于0.38-0.40英寸、0.44 0.40英寸口徑卡賓槍以及7×57mm口徑軍用步槍上。
克萊爾兄弟還制造出一種半自動手槍,命名為克萊爾手槍,并將其贈送給軍事部門。從外觀看,克萊爾手槍像是一支老式燧發槍,與現代手槍差別很大,采用類似步槍的導氣式結構。其機匣側面比較平坦,內部安裝有槍機由與活塞裝置。該手槍的供彈裝置十分特別,其設在握把內,為彎曲狀裝置,引導槍彈輸送至供彈口。導氣孔位于槍管下方,槍管下方的活塞筒內部裝有復進簧。槍機設在活塞筒后方。槍彈發射后,活塞與活塞筒向后運動,推動并壓縮復進簧,復進簧帶動槍機向后運動,實現抽殼、拋殼,隨后槍機復進,復進簧伸張,活塞與活塞筒復位,槍械完成一次射擊循環。很明顯,這套系統使槍體過長、設計過于復雜,而且不利于持槍平衡。從質量上來說,它過于沉重;從結構上說,它過于復雜,拆解和重新組裝都需要一名熟練的槍械師使用螺絲刀和虎鉗才能完成。該手槍的導氣機構并不是密封的,常有氣體泄漏的情況發生。另外,該手槍使用內裝黑火藥的8mm口徑M1892轉輪手槍彈,其性能與半自動武器并不能很好地匹配。
法軍為測試該手槍的性能,專門組織了由13名步兵和炮兵軍官組成的測試小組。組長由來自第五十九步兵團的里克特上尉擔任,他在測評報告中指出:“克萊爾手槍有許多有趣的創新,但以目前的設計,它還不勝任制式裝備。”這是由于這個一針見血的批評,導致克萊爾手槍被軍方放棄。
伯納德一馬丁手槍
1905年11月25日,圣埃蒂安國營兵工廠的槍械師馬丁和輕武器制造商伯納德共同注冊了一款0.32英寸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的專利,專利號為359.992。這種手槍沿用了傳統設計,但是制造更加精密,零部件更多、更復雜。該槍的直式握把稍向后傾斜,握把兩側安裝了帶有防滑紋、印有“B.M”字樣圖案的硬質橡膠握把護板。扳機護圈呈圓形。采用盒式彈匣供彈,彈匣安裝在握把內部,彈匣卡筍設在握把底部。照門采用V形缺口式,半月形準星位于槍口前端上方。
后來,伯納德一馬丁手槍又推出了第二型手槍。該槍槍管的外部輪廓稍有變化,準星改為矩形。套筒后部兩俱4的防滑紋數量減少,但間距增大。扳機護圈變成了橢圓形。
此外,為了滿足美國市場的需要,伯納德一馬丁手槍還發展出使用0.25英寸ACP口徑彈藥的型號。大約到了1912年,伯納德—馬丁手槍停止生產。有資料顯示,伯納德—馬丁手槍共生產了大約4000支,這個數字可能有所夸大。但不管怎么說,它都是20世紀初法國市場上一款比較獨特的半自動手槍。
步槍&卡賓槍篇
多款原型半自動步槍
1894年起,一些法國企業相繼向其他國家學習武器制造技術,目的在于研發屬于自己的半自動步槍和卡賓槍。在以后的近二十年中,他們采用多種自動原理和多種閉鎖方式,制造出了多款半自動步槍。這一時期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槍械設計師,比較著名的有貝爾格蘭德、紹沙、查祖、奠尼耶、普拉倫、西布羅爾、何斯諾等。
莫尼耶A6步槍
該槍是20世紀初設計較精細的半自動步槍之一,在眾多同類設計中脫穎而出。該槍發射7×59mm槍彈,于1910年開始少量裝備部隊,1913年左右生產過一些改良型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法國的決策者們認為軍隊需要能大批量生產的槍械,沒有時間等待槍械慢慢改進,于是莫尼耶A6步槍被迫中止。但是莫尼耶A6步槍的發展并未因此停止,少量步槍在戰爭中仍得到了使用,有大約15支在巴黎北部的第十五街區爭奪戰中使用。據統計,法國國家兵工廠(MAT)共生產了1013支莫尼耶A6步槍,其中813支裝備部隊。
該槍槍管采用7mm口徑,有4條右旋膛線,槍托/護手采用一體式設計。該槍設有手動保險,采用6發內置彈倉供彈,利用橋夾可一次將6發彈裝人彈倉內,槍彈在彈倉內交錯排列。
該槍照門上標有刻度,標示射擊距離從300~2300m,在常用作戰距離位置有“C”字母標記,便于識別和使用。帶有護翼的準星安裝在槍管前端。
奠尼耶A6卡賓槍
1918年,艾蒂安·莫尼耶將莫尼耶A6步槍改造為莫尼耶A6卡賓槍,并對彈倉做了改進。該槍發展出兩個型號:一種為步兵和騎兵設計,彈倉容彈量5發或15發,可以配刺刀;另一種為空軍和空降兵設計,口徑按照英國制式改為0.303英寸,彈倉容彈量10發。
1921年,在英美兩國軍事觀察員的見證下,法軍對莫尼耶A6卡賓槍進行了嚴格的對比試驗,證明了該槍的優異性能。盡管該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莫尼耶槍機系統不夠穩定、結構過于復雜,一旦部件受損槍支即報廢以及使用非制式彈藥等,但客觀地說,該槍稱得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款先進的單兵武器。
M1917半自動步槍及卡賓槍
該槍最初是作為勒貝爾M1886步槍的改進型號研發出來的,但受技術水平的限制,很晚才制造出來。該槍僅在槍托、槍管、扳機護圈、瞄具和刺刀等少數幾處保留了勒貝爾步槍的設計元素。該槍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活塞位于槍管下部。
該槍從1917年7月1日開始生產,其零部件生產工作被分包給了許多小型兵工廠:機匣、槍管和扳機護圈由法國國家兵工廠(MAT)負責制造;發射機座由沙泰勒羅國營兵工廠(MAC)負責制造;槍機、導氣活塞、活塞筒、槍托和一部分槍管由圣埃蒂安國營兵工廠(MAS)負責制造;彈匣座和其余小零件由巴黎私營兵工廠制造。最終,絕大多數步槍由圣埃蒂安國營兵工廠(MAS)進行組裝,只有大約100支由沙泰勒羅國營兵工廠(MAC)組裝。該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18年9月30日,共生產出了85333支。
該槍槍托與勒貝爾M1886步槍完全相同,扳機座包括擊錘和阻鐵兩個主要部件,機匣的上半部分呈管狀、下半部分呈方形,圓柱形槍機由機體和帶閉鎖凸筍的機頭兩部分組成。彈,倉使用曼利夏步槍的漏夾裝填。該槍三角形準星位于槍口前端,表尺的標準射程200~800m,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400m。
與莫尼耶步槍相比,該槍的制造經費及價格更便宜,這是因為它使用了當時已有的勒貝爾步槍組件,包括槍管、槍托和扳機護圈等。此外,它使用的彈藥也是標準的8×50mm勒貝爾彈。
雖然該槍在1918年時就在法軍中大量裝備了,但法軍卻不是很喜歡它,認為它太重、太長,不易在戰壕中放置和操作。另外,該槍的導氣孔直徑實在是太小了,易堆積火藥殘渣,因此不得不在每發射100發彈后清潔導氣孔。此外,專門給該槍配用的漏夾也不夠堅硬,故障率很高。
后來,M1917半自動步槍還曾被改造為M1917卡賓槍。M1917卡賓槍與步槍的區別僅僅是槍管更短、前槍箍更大。不過,該款卡賓槍只是試驗品,生產數量極少。
M1918卡賓槍
在M1917半自動步槍基礎上,還改造出M1918卡賓槍。與M1917卡賓槍相比,M1918卡賓槍做了如下改進:采用了更耐用的5發漏夾取代原來的漏夾;改進了活塞筒的固定方式,使活塞筒更容易取下;新增加了空倉掛機功能,使槍械在5發漏夾打空后自動掛機,槍機被鎖定在后方;在拉機柄槽上加裝了防塵蓋,防止污物進入槍體;表尺射程變短,最遠射程縮短到2 000m。
M1918卡賓槍從1918年11月底開始生產,具體生產數量已經無法確知,據推測,應該在4 000~20 000支左右。該槍大部分都在1921~1926年爆發的第二次摩洛哥戰爭中得到使用,并被證明使用可靠且射擊精度優于勒貝爾步槍。
福肯步槍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科尼爾步兵團的阿曼德·福肯中校就對自動武器的改良和發展產生了興趣。他提出了一個“平衡式步槍”的概念,目的是使自動武器的槍體更小、結構更緊湊。在這一概念的引導下,主要是取消槍托并將扳機系統前移。實際上,今天所說的無托步槍就是這一概念的體現,但這種步槍在當時發射時需要像火箭筒一樣扛在肩上。
福肯于1910年1月12日為這項設計申請了專利,并于1911年1月1日得到批準,專利號422154。1909~1910年間,法軍在步兵軍事學校對福肯平衡式步槍進行了測試,結果并不理想,負責該項目的官員并沒有被該槍的表現打動。
福肯中校并沒有放棄,在1918年又取得了兩項新的設計成果,并使莫尼耶步槍的性能得到較大提升。這些改進型步槍在塞佛斯生產,并于1918年7月5日由卡多素親王在瓦塞里斯贈送給英國使團作為禮物。英國人隨即于1920年5、6月間在法國夏隆將該槍與福肯平衡式步槍以及M1918卡賓槍進行了對比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射手在使用該槍射擊時的疲勞程度遠低于傳統武器。該槍的缺點主要是結構比較復雜,降低了射擊可靠性。最終,英國人認為該槍并不適用于實際作戰使用,放棄了進一步的試驗。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