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3年8月25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發射升空。轉眼間10年已過,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斯皮策空間望遠鏡這10年的收獲。
1. 大麥哲倫星云的紅外特寫
##2#@
宇宙中的塵埃云在這張紅外特寫中泛起漣漪,它是我們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云。事實上,這張炫酷的圖像展現出在鄰近我們的矮星系中充滿了大量的塵埃星云,就如同沿著銀河系盤面分布的密集塵埃一樣。圖像中,斯皮策數據以藍色表示,代表著被年輕恒星所加熱的塵埃;赫歇爾空間天文臺提供的數據以紅色和綠色表示,代表著來自恒星形成剛剛開始或已經結束的中低溫區域的塵埃。由于被產生的塵埃所主導,大麥哲倫星云在紅外波段下的外觀與其光學圖像顯著不同。但是這個星系中著名的蜘蛛星云依然清晰可見,在圖上對應的是中心偏左最明亮的那塊區域。大
麥哲倫星云寬約30 000光年,距離我們僅有160 000光年遠。
2. 獵戶座大星云
##3#@
宇宙中很少有天體能夠像獵戶座大星云那樣激發人們的想象力。獵戶座大星云距離我們約1500光年,是一個極大的恒星形成區域。這幅由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獲得的紅外數據所建構的精彩的獵戶座大星云偽色影像,跨度涵蓋了40光年的天區。這個星云最明亮的區域聚集了獵戶座大星云中年輕、大質量、熾熱的恒星,被稱為獵戶座四邊形星團。但紅外光影像也捕捉到星云內許多處在誕生階段的原恒星。
3. 當代M101
##4#@
巨大、美麗的旋渦星系M101雖然是最后幾個進入梅西耶星表的星系之一,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M101位于北天的大熊座邊界處,距離我們大約2500萬光年,跨度約為17萬光年。這張M101宇宙島圖片是由多張照片合成的多波段圖像,圖中的顏色表示從X射線到紅外波段。這些圖像數據分別來自于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紫色)、星系演化探測器(藍色)、哈勃太空望遠鏡(黃色),以及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紅色)。X射線波段的數據用以追蹤M101中包含的爆發恒星、中子星和黑洞的雙星系統周圍那高達千百萬攝氏度的高溫氣體,較低能量波段的數據可以用來研究形成M101廣闊旋臂的恒星以及塵埃。
4. 紅外光波段的墨西哥帽星系
##5#@
這個飄浮的環的大小和星系相當。更具體地說,它是明亮的墨西哥帽星系的一部分。可見光波段環繞在墨西哥帽星系腰部的黑暗塵埃帶,在紅外光波段卻變得非常明亮。這張圖像中的偽色紅外光來自在軌運行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圖像其余部分則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之前拍攝的可見光照片。墨西哥帽星系也被稱為M104,跨度約為5萬光年,離我們約有2800萬光年遠。M104位于北天的室女座,用小型望遠鏡就能看見它。
5. 天鵝座X:一個鄰近的恒星工廠的內部運作機制
##6#@
恒星是如何形成的?為了研究這個復雜的問題,天文學家拍攝了一張天鵝座X的深空紅外影像,它是整個銀河系內已知最大的一片恒星形成區域。這張最近才發布的照片由在軌運行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攝于2009年,并經過數碼轉換成人眼可以識別的色彩,圖中溫度越高的區域顏色越藍。能看到的那些大型高溫氣泡是被剛剛誕生的大質量恒星風吹拂而成的。天鵝座X又被稱為恒星工廠,跨度超過600光年,所含質量超過我們太陽的100萬倍,在廣角紅外視場中異常明亮。天鵝座X距離我們有4500光年遠,在天鵝座方向上。在未來幾百萬年中,它很可能會逐漸恢復平靜,最終只留下一個大型的開放星團,而其本身卻會在未來的1億年之內消失不見。
6. W5:孕育恒星的云柱
##7#@
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對恒星形成區W5進行的研究,發現W5內部空洞中心的大質量恒星,在年齡上比位于空洞邊緣的恒星老。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靠近中心的年齡較大的恒星,觸發了較年輕的邊緣恒星的誕生。因此,從熾熱的向外泛流的氣體中緩慢蒸發的壯麗云氣柱,也是進一步支持這個觀點的視覺證據。在這張科學合成的紅外影像中,紅色表示受熱的塵埃,而白色與綠色則表示特別密集的氣體云。W5距離我們約有6500光年遠,在北天的仙后座方向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