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坦卡門法老之死
1922年11月26日下午,在埃及帝王谷的一座金字塔腳下陡峭的地下通道里,站著兩位神色嚴肅的人。面對他們的是一座封閉了3000余年的古代埃及法老的墓門。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為尋找這個墓穴付出了幾十年的心血,他身旁站著的是8年來為支持他而耗費了巨資的卡納馮勛爵。
卡特小心翼翼地鑿開墓門的一角,卡納馮在他身后睜大眼睛往里瞧。隨著一塊塊泥土往下掉,氣氛緊張起來。洞口越來越大,卡特用顫抖的手舉起電筒向里照。等了片刻,卡納馮憋不住了,用嘶啞的聲音問道:“你看見什么了沒有?”
卡特轉過身子,眼睛里閃著光芒,結結巴巴地說:“我看見了,奇跡,了不起的奇跡!”
這就是轟動全世界的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古埃及年輕法老圖坦卡門陵墓的發現。圖坦卡門統治埃及9年,公元前1350年,在他18歲的時候神秘死去。
這座古墓位于國王山谷的峭壁腳下,由四個墓窒組成。一進入墓室內,人們看到滿地堆著大量珍寶,不由得欣喜若狂。但是當他們看到一塊泥塑板上刻著的一行文字時,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死亡將張大翅膀扼殺敢于擾亂法老安寧的任何人!”
正當人們半信半疑之際,麻煩的事接踵而來。首先是卡納馮在墓穴中被一只飛蟲叮了一下,不久死去。接著梅塞納爵士的秘書迪克·貝瑟爾、考古學家貝尼迪特和帕薩諾瓦、韋斯特伯里爵士和阿奇博爾德·里德等人都相繼死去。似乎圖坦卡門王的復仇之劍追隨著卡納馮勛爵的所有助手和擾亂其安寧的任何人。僅6年的時間里,就有23人莫名其妙地死去。
埃及古代陵墓里的法老都已是木乃伊了,難道他們能在幾千年后將發掘者咒死嗎?
目前對“法老咒語”的所謂顯靈,綜合起來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墓道壁上有一層粉紅色和灰綠色的東西,可能是一層死光,據說它放射出的物質能使人喪命。
第二種觀點認為,埃及古代文化已足以使法老們利用劇毒的害蟲和毒物,置于陵墓中作為防衛武器,對付后世的盜墓者。1956年,地理學家懷特斯在挖掘羅卡里比陵墓時,就曾遭到蝙蝠的襲擊。
開羅的醫學教授澤廷·培豪在木乃伊中發現一種已生存4000年的病毒,第因此三種觀點認為,人們接觸到這種病毒即可出現呼吸道炎和腦膜炎,從而導致呼吸道發炎窒息而死。
1983年,一位叫菲利浦的法國女醫生經過長期研究后,認為這些人的死亡都是因為發掘者和參觀者對墓中霉菌的過敏反應造成的。據她研究,死者病狀基本相同——肺部感染,窒息而死。她解釋說,古埃及法老死后,隨葬品除珍寶、工藝品、衣服外,還放置了各種水果、蔬菜和大量食品。后者經過千百年的腐爛成為一種肉眼難見的霉菌,黏附在墓穴中。不論是誰,只要吸入這種霉菌后,肺部便急性感染發作,最后因呼吸困難而痛苦地死去。迄今為止,這種說法是較令人信服的解釋了。
第四種觀點認為,所謂法老的“咒語”很可能來自墓室構造本身,其墓道與墓穴的結構設計能產生、聚集并釋放各種射線、磁振蕩和能量波,或形成某種神秘的物理場。
由于神秘可怖的法老咒語,圖坦卡門墓本身也隨之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圖坦卡門陵墓是歷經幾千年卻能保持完整的法老墓之一,也是迄今已發掘的墓穴中寶藏最豐富的。墓穴中滿是黃金、象牙和珍貴的木雕,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圖坦卡門木乃伊臉上罩著的那個黃金面具。面具上還裝飾著藍色玻璃、石英石和黑耀石,它的臉頰上還刻有修剪整齊的胡須。但是在一派輝煌景象的背后,卻掩藏著一絲令人不安的跡象:他的死亡是很突然的,墓穴又小又窄,好像還沒有修好就匆匆下葬的樣子。
1922年,霍華德·卡特發現圖坦卡門墓時,還發現其規模看起來好像不是為王族準備的,陵墓裝飾也很簡單,墓穴四壁的壁畫上潑濺了許多顏料,也沒有人去擦拭干凈。而一些讓世人矚目的陪葬古董其實并不是圖坦卡門自己的日常用品,因為考古發現,這些古董上原本刻著別人的名字,圖坦卡門的名字是在把原有名字擦去后臨時加上去的。另外制作木乃伊的過程也不像其他法老那樣慢慢用防腐香料浸體,而是將成桶的防腐香料倒在木乃伊上。這究竟是當時下葬儀式的一部分,還是試圖掩蓋真相的拙劣行為?人們對此產生了懷疑。
1968年,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獲準給木乃伊進行X光透視后,發現在死者的腦腔中有一塊曾移位的骨頭,而在后腦勺處有一片頗似血凝塊的陰影。所有跡象都表明,圖坦卡門的腦后部曾受到過致命的打擊。
為了進一步弄清真相,研究人員把這些X光片分別拿給一位驗尸官、一位放射線專家和一位神經科專家進行鑒定。專家很快就找出了更多的線索:圖坦卡門眼窩上方的小骨頭上發生的變異,可能是因身體向后倒去時后腦撞地所導致的骨骼碎片;圖坦卡門脖子上的椎骨是接駁過的,這是先天性骨性斜頸綜合征的癥狀,患有這種綜合征的患者必須旋轉整個身子才能轉頭,這一缺陷使得患此病的人在跌倒或被推擊時更容易受傷。
研究人員雖然發現了許多疑點,但是,古代的罪犯跟現代罪犯一樣,同樣需要作案的動機、手段和機會。在圖坦王朝內部,有嫌疑的可能是四個人:司庫馬亞、軍隊統帥霍朗赫布、安克姍姍門和宰相艾。
司庫馬亞是圖坦卡門的財政大臣,掌管著國家的錢袋子。雖然他有機會與圖坦卡門有親密接觸,但不具備作案的動機和機會。首先,他不會因為貪圖金錢而將圖坦卡門殺死;其次,他更不會通過暗殺圖坦卡門得到提升,畢竟在他周圍有一批無論資格和閱歷都遠高于他的王公貴族。另外,在圖坦卡門下葬后不久,他的墓穴曾被人偷盜過,也是司庫馬亞下令將墓穴重新修筑。
軍隊統帥霍朗赫布出身低微,常常教圖坦卡門狩獵、駕駛戰車,人們借此推斷霍朗赫布極有可能在國王出行的途中將他殺害。后人在圖坦卡門墓穴的發掘中發現,國王的木乃伊上被額外倒了較多的防腐香料,這似乎更能證明圖坦卡門國王是死在了路上,為了防止尸體腐爛而被匆忙倒上的。而且在國王的隨葬品中,唯獨沒有霍朗赫布將軍的貢品。但事實是,圖坦卡門死后,霍朗赫布仍然當著軍隊統帥,而不是繼任法老。
圖坦卡門同父異母的妻子安克姍姍門也是他最為親近的人之一。由于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法老的妻子不可能在丈夫死后繼位,所以安克姍姍門的殺人動機不應該是篡位謀殺,而有可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繼承王位。但是從圖坦卡門墓穴中發現的兩具胎兒木乃伊推斷,兩具女性死胎都是圖坦卡門和妻子所生,而且患有近親結婚所致的脊椎病,根本不具備當法老的條件。另外,從圖坦卡門墓穴中國王和妻子恩愛的壁畫,以及兩個胎兒也被制成木乃伊的舉動來看,圖坦卡門的家庭是和睦的,他與從小青梅竹馬的妻子的感情是穩固的。
宰相艾是圖坦卡門的顧問、保護人兼義父。他不但忠心耿耿地輔佐了圖坦卡門的父親,而且自從9歲的小圖坦卡門登基以來,一直掌控著國家大權。因此,深受圖坦卡門信賴的艾最有可能殺人篡位,而且易如反掌。事實上,艾也確實當上了下一任法老。圖坦卡門墓中壁畫上有艾主持圖坦卡門葬禮儀式的畫面,而當時有權主持這一儀式的必定是享有繼承權的人。更為有力的證據來自一份由楔形文字寫成的信件:當時的西泰國王(在今土耳其境內)曾收到一封來自埃及國王遺孀的未署名信件,說“法老去世了,沒有留下子嗣。我不想讓一個仆人做我的丈夫,希望您兒子中的一個能成為我的丈夫”。可以看出,高貴的安克姍姍門擔心自己會被迫下嫁自己的仆人,而這個仆人可能指的就是艾。后來,一些學者通過一枚刻有安克姍姍門和艾名字的戒指證明這兩人確實結婚了,從而使得艾合法地、順利地登上了法老的位置。
人類文明之謎
在一些研究者眼中,大金字塔似乎又成了見證世界過去和預見未來的測算儀。19世紀末,蘇格蘭皇家天文學家查爾斯·皮爾茲·史密斯考察了金字塔后,在《大金字塔留給我們的遺產》一書中提出了神秘的“金字塔寸”。他認為用“金字塔寸”(古埃及測量長度的一個特定單位,也稱為“庫比特”)來分割走廊、大長廊和陵寢之間通道上的某一點的長度,可以確定歷史上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重大事件。如果沿金字塔外表面向地上畫一條直線,再從上斜走廊向地下畫一條直線,這兩條線將會在某一點上相交;把從地面到這一點的兩個線段相加,再用“金字塔寸”分割就可以得出公元前4004年的一個日子(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是《圣經》記載的“世界建立日”)。假如測量出從金字塔入口經走廊到陵寢的過道墻上某處的距離,再用“金字塔寸”分割就可以得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間。當然,許多埃及學家都認為這是一種“金字塔幻想狂”。
大金字塔在建筑工藝上的成就是絕無僅有的,無論是4000余年前還是科技發達的今天,都同樣令人瞠目結舌。首先是它難以想象的精密度。金字塔的四個塔面正好向著南北東西方向,其誤差不超過0.015%;巨大的四底邊長幾乎完全相等,其誤差還不到1%。如果沒有精良的工具和測量儀器,沒有建筑師精湛的技術和淵博的知識,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精密度。更深一層的問題是,古埃及人為什么要消耗更多的精力、財力和時間來追求這種精密度,因為即使沒有這樣高的標準也絕不會影響建筑本身的形象和質量。遠古時代的埃及人為什么和如何造就了連機械時代都難以達到的、如此完美的精密度,學者卻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此外,建造金字塔的石灰巖和花崗巖總重量達600萬噸,而且每塊巨石之間并無任何粘合痕跡,完全靠石塊本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公元12世紀,伊拉克作家阿布爾·拉提夫在參觀門考拉金字塔時,還看到紅色玄武巖覆面石。他說:“異常堅硬,即使用堅硬的鐵器長時間在上面用力敲擊,也難以造成痕跡”。
1998年,著名的埃及首席考古學家、埃及政府吉薩高地助理部長扎賓·哈瓦斯博士,經過多年挖掘考證工作后正式宣布:“埃及金字塔是工匠們的勞動結晶,而不是皮鞭下奴隸們的杰作。”哈瓦斯博士認為:當時埃及有80%的人起早貪黑地修建金字塔,餓了累了就吃面包喝酒,平均壽命是30歲~35歲。然而,尼羅河的乳汁真的能夠養活如此龐大的施工隊伍,負擔得了如此巨大的耗費嗎?再說,大金字塔真的是法老胡夫驅使埃及人為他建造的生命歸宿地嗎?
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會上,學者普遍接受了一項新的測定:胡夫金字塔巨石間的沙土經碳14檢測,證明有超過3000年以上的歷史,遠在胡夫王在位的第四王朝之前。在開羅博物館,陳列著一塊長方形的象形文石碑,它是19世紀一位法國考古學家奧古斯都·瑪利耶特在吉薩發現的,被稱為“庫存表石碑”。碑文顯示,“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胡夫即位前就已經存在了。無獨有偶,在所有被盜和未被盜的金字塔中,考古學家都沒有發現過一具木乃伊或一件隨葬品。1818年,歐洲探險家吉奧維尼-貝爾佐尼打開哈夫拉金字塔寬廣的停棺室,發現里面空無一物,裝飾極為樸素;僅有一具嵌在地板內的大理石棺,棺蓋已被敲成兩半,棺內什么也沒有。1837年,一位名叫豪爾·衛斯的英國上校進入門考拉金字塔,也只看到空蕩蕩的玄武巖石棺,棺蓋上有人形浮雕,棺旁殘留著少量骨骸。利用現代科學方法驗證,發現骨骸和棺蓋均屬許多年以后的遺物。按傳統的說法,這一切只是盜墓賊所為。然而,人們在贊嘆塔內精確的設計、巧妙的施工的同時,不禁會為盜墓者的精明所折服,居然連一片碎布的殘片、一塊小陶片、一件包裝物品都沒有遺漏。
1986年,兩位建筑師多米爾庸和古瓦丹對金字塔建筑上一些不同尋常的設計著迷:大通道兩側墻為什么在矮小的人口門洞上要用四塊巨型門楣組成尖錐狀頂,還要用兩塊巨石保護?這些對于十分精通建筑規律的埃及人來說,不可能是失誤,只能是出自設計。是不是一種障眼法?為防盜墓,胡夫建造這座眾目睽睽之下的金字塔,必然會有一套可靠的保護系統。因此,多米爾庸說:“石塊的堆積可能是一種增高拱頂的方法,借此所創造的空間,每塊都可以不必承受任何重量。在那里,極有可能藏有國王的陵墓。”5月,他們決定采用現代新技術研究,由法國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電力公司合作。第一批測量結果使人振奮,在王后走廊(也是兩位建筑師預料的地段)發現“沒有實物”,不過數據還不夠完整。研究小組決定用小孔探針技術,將裝有袖珍照相機的內窺鏡伸進去,拍攝墻壁后面的景象。用這種技術,幾乎不會對金字塔造成任何損害。可惜的是,1989年,由于埃及文物管理局禁止進一步的鉆探研究,對金字塔的深入探索告一段落。
1999年3月3日9時-11時,埃及政府史無前例地允許考古學家,在美國福克斯媒體公司的攝像機前打開了埃及第四王朝法老門考拉的妻子卡蒙若內比蒂二世的金字塔及其附近的一座神秘古墓。這是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但人們看到的依然是空空如也,再一次印證了金字塔內沒有一具法老的木乃伊,也沒有任何王室舉行葬禮的事實。金字塔如果不是陵墓,那是什么?各種各樣的解釋總不能盡如人意。事實是:金字塔已經超越了歷史和時間,展現著它深邃的文化魅力。現在,依然有不少堅持“金字塔是陵墓”的學者,正在一遍遍地探索著胡夫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