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進博物館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巧克力那濃郁的甜香,一下子就勾起了吃巧克力的欲望。花8.5歐買門票時連票奉送一塊巧克力,得!這是讓你邊吃邊看!話說這德國科隆巧克力博物館,又名伊穆霍·施多威克博物館,位于德國西部工業都市科隆的大教堂附近。創建于1993年,由德國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施多威克先生投資5300萬德國馬克興建。
博物館的展示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部分展示了歐洲巧克力的發展歷程,以及早期制作巧克力所用的設備;第二部分全面展示了用現代化工藝生產特色巧克力的過程。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空心巧克力的制作方法,同時對構成巧克力的各種成份也逐漸心中有數了。博物館專門介紹了可可和可可豆。可可屬于芙蓉類植物,是世界上唯一的花和果實都結在樹干上的奇特植物。博物館里甚至建立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溫室,里面種了一棵真的可可樹。令許多參觀者感到開心的是,博物館里就有一座小型加工廠,它既是一個輔導人們了解巧克力制作的實物演示,也是能夠生產出巧克力的真正的生產線。出產的產品可以提供給游客們品嘗,或是在博物館的商店里做紀念品出售,絕對是一專多能。
待到了博物館第二層的展示制作廳,臨萊茵河的玻璃窗前有一個液體巧克力旋轉大鍋,一位大媽正笑盈盈的用一把把的卡夫餅干沾巧克力醬讓大家品味巧克力的細膩口感,你不拿都不行。博物館的展品中有一臺1899年的可可脂壓榨機,這種機器的工作原理是由荷蘭人范·豪頓發明,為巧克力工藝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1879年瑞士人魯道夫·蓮發明了巧克力精煉技術,據說這種工藝可以有效地去除可可漿液中的枯澀和酸度,使巧克力的口感更加爽滑和細膩。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這種設備的工作原理。制作巧克力松露的設備上,許多黃色帶格子的盒子吸引了游客的注意。溶化了的巧克力液體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注滿一個個小黃格格。隨后機器帶動黃盒子上下、左右搖擺,巧克力就會在逐漸冷卻過程中填滿模具,不留氣泡。隨著巧克力外殼變硬,松露粉末就會注入進去,誘人的巧克力松露也就制作出來了。
除了工藝和設備,博物館里也展示了許多藝術品。一塊石頭雕刻的作品,名叫可可先生,制作年代約為公元682年到744年之間。人們并不確定它就叫這個名字,只是根據上面雕刻的文字猜測,同時也說明可可在巧克力制作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博物館里還有一幅1740年繪制的油畫作品,畫中的人物衣著華麗,她們三五成群地一邊聊天,一邊飲用巧克力飲料。有許多品嘗巧克力的器具也被收藏展示給大家,包括古老的木制勺子、飾紋華麗的銀制杯子。同時,還對巧克力發展歷程中涉及到的科技、產品、設備,以及歷史、政治、殖民統治等背景做了介紹。
參觀完博物館,我順便逛了逛一層的巧克力禮品店,一進去我的眼睛立馬繚亂了。恰好趕上西方的復活節,而巧克力又是復活節最好的禮物,所以買了些送給親朋好友,這一趟不能白來。
TIPS
5.5歐元,在購買入場券時,每人都能得到一塊巧克力。踏進博物館內,就能聞到撲鼻而來的香味。這里的規模并不大,但您能觀賞到制造巧克力的全過程。
旅游旺季有叮當電車從科隆大教堂廣場出發,可以乘它游覽
周一至周五 10:00—18:00 周六、周日11: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