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城市,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里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又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夢,初來乍到的人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也許聰明的你已經猜到它的名字了,它就是——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它建筑在一個完全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威尼斯的外形恰似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千米,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177條水道、404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威尼斯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后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
水上迷宮——威尼斯的橋
威尼斯四周被海水環繞。有水就有橋,威尼斯的橋共有400多座,條條相連,它們把彎彎曲曲的河道連成一片,只要不怕轉彎抹角,想要去哪都能走到。這些橋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虹,有的莊重,有的小巧。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商業著稱的里亞托橋和人人皆知的嘆息橋。
里亞托橋
里亞托橋建于1180年,又名商業橋,原為一座木橋,1580~1592年改建為石橋,是威尼斯的象征。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上中部建有廳閣,兩側店鋪林立,銷售各種紀念品和特產。游客們既可從橋上眺望運河,又可在兩側的商店購物。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就是以這里為背景的。
嘆息橋
嘆息橋建于1603年,是一座外觀很奇特的橋,過橋的人被完全封閉在橋梁里。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頂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它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嘆即將結束的人生而得名。
動動腦一
有個人走到獨木橋的中央,發現前面是一條狼,后面是一只熊,他卻過去了。你知道他是怎么過去的嗎?
水上法拉利——貢多拉
威尼斯或許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因為這里的大街小巷和樓房都泡在水中。一條猶如反寫“S”的大運河穿過威尼斯,這就是城里最寬闊的“大街”。路邊豎著“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運輸,而“貢多拉”則相當于自行車的地位。
貢多拉又名“公朵拉”,是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致的小舟是威尼斯的標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貢多拉構造原始而簡單,船體全是高檔木質,實際上就是一只單人搖櫓的可以同時乘坐6人的小船。它之所以被人們譽為“水上奔馳”、“水上法拉利”,不是因為它有頂級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也不是因為它在水上速度有多快,而是因為它船體精美,內飾奢華,乘坐舒適,人坐在里邊有著坐在豪華轎車里的感覺。當然這種小船的造價也非我們國內的小木船可比,一只貢多拉要2萬歐元,相當于20萬元人民幣,高昂的價格是人們稱之為“水上法拉利”的原因之一。
動動腦二
一對莽撞的兄弟經常比賽劃船,他們的父母為此頭疼不已。有一天,爸爸對他們說:“你們倆現在就進行一場劃船比賽,晚到的那艘船的主人能獲得出國旅游的機會。”爸爸以為這樣就可以阻止他們賽船,沒想到比賽一開始,兩兄弟劃得比以前更快了。這是為什么呢?
迷人的都市舞臺——圣馬可廣場
圣馬可廣場又名威尼斯中心廣場,是威尼斯的“心臟”,也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廣場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筑,東側是圣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鐘樓,西側是總督府和圣馬可圖書館,廣場有數以萬計的鴿子及演奏樂隊,時不時還有戴著奇異面具的小丑經過。拿破侖形容它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它是基督教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的藝術品寶庫。
該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正面長51.8米,有5座棱拱型羅馬式大門。頂部有東方式塔頂與哥特式尖塔及各種大理石塑像、浮雕與花形圖案。教堂的內部,從地板、墻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細致的鑲嵌畫作,這些畫作都覆蓋著一層閃閃發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籠罩在金色的光芒里,因此,教堂又被稱為“金色大教堂”。
圣馬可鐘樓
圣馬可鐘樓是威尼斯地標建筑的代表,上方外墻上雕刻著獅子和神像。鐘樓高約100米,共放置了5座鐵鐘,分別為工人鐘、喪鐘、午鐘、三點半鐘和馬蹄鐘,每一座鐘都分別提醒不同的時刻該做不同的事,成為古時威尼斯人日常生活作息的準則。
動動腦三
有兩個游客在鐘樓里比賽爬樓梯,甲的速度是乙的兩倍,當甲跑到第9層時,乙跑到第幾層?
威尼斯鐘樓
圣馬可廣場的北側,有一座白色墻面的鐘樓,房頂有兩個神態生動的老人和青年銅像,每當整點的時候,這兩個青銅人像就會動起來,敲打他們面前的大鐘,整個城市都可以聽見鐘聲,為威尼斯城增添了不少情趣。
圣馬可圖書館是意大利現存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文本收藏。
圖書館長80米,有兩層,上層設閱覽大廳,下層是敞廊。正立面的欄桿浮雕和立柱豐富了建筑的形象,設計者還在欄桿頂部使用圓雕像來作裝飾,通過墻檐把上下層組合成無與倫比的豪華統一整體。
威尼斯總督府
總督府又叫“公爵府”,曾是政府辦公樓,現在則成了世上最有趣的藝術博物館之一。總督府只有一個廊式的正門人口——這是兩扇巨大的青銅門,被稱為“紙門”。經過“紙門”進入內院后,到現在還能看見兩口豪華的青銅蓄水井,里面曾經盛過全威尼斯最好的水。每天有很多小販來總督府汲水,然后帶著這些甘洌井水跑到很遠的街區去兜售。
動動腦四
廣場劇院正在上演精彩節目,剛好120個座位全坐滿了觀眾,而全部入場費恰好為120元。劇院的入場費收取辦法是:男子每人5元,女子每人2元,小孩則每人1角。你可以據此算出男子、女子、小孩各有多少人嗎?
赫赫有名的盛大狂歡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的狂歡節是當今世界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盛大的狂歡節在每年二月舉行,會持續整整一個月。人們從世界各地趕來,穿著奇裝異服,戴著各種面具,聚集到圣馬可廣場,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據說在公元12世紀,歐洲各國的王孫貴族都會趕到威尼斯觀看演出,在街頭狂歡。他們不想暴露身份,于是戴面具和喬裝打扮就成了他們隱瞞身份的手段。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威尼斯狂歡節的傳統特色。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于1932年,在每年8月至9月舉行,最高獎項是金獅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于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有所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接納。
動動腦五
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必須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制成,不可以簡單地直接畫在臉上,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