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玩過各種各樣的游戲。
什么是游戲?可能大家都明白,卻不大說得清楚。
柏拉圖說:游戲是一切動物的和人的幼子因生活和能力發展需要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模擬活動。亞里士多德說:游戲是勞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是本身不帶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種行為活動。索尼在線娛樂的首席創意官拉夫·科斯特說:游戲就是在快樂中學會某種本領的活動。
雖然亞里士多德說游戲不帶有任何目的性,但事實上,獲得快樂與學會某種本領,就是游戲的目的。到了現在,游戲的種類越來越多了,可能最讓小朋友們熟悉的,是各種電腦游戲。但是,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各種“傳統的”體育游戲與智力游戲。比如我們玩的丟沙包、老鷹捉小雞之類,是體育游戲;成語接龍、猜謎語、打撲克,則是智力游戲。
幾乎所有的游戲,都有一定的規則,人們在共同遵守這些規則的前提下進行游戲。如果有人破壞了規則,那游戲就玩不下去了。當然,規則也是可以修改的,但修改規則需要得到參與游戲的人員的一致同意,這樣就形成了新的規則。
了解這些前提知識,對于我們寫作很有用。
“一次有趣的游戲”這樣的題目,是要我們寫一篇記敘文,一是要記敘游戲的過程,二是要突出游戲的“有趣”。那么,游戲的“趣”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一是游戲設計本身有趣,二是參加玩游戲的伙伴們的表現有趣。同一群人玩不同的游戲,有不同的樂趣。不同的伙伴玩同一個游戲,樂趣也是不一樣的。這大概就是游戲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寫出這種“不一樣”,寫出同伴們反應的不一樣,寫出游戲過程中發生的有趣的細節,以游戲過程為線索,抓住這個“趣”字做文章。
同時我認為,寫“有趣的游戲”這樣的文章,還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戲的規則。把游戲的規則交代清楚了,讀者才能讀懂游戲的過程。不明規則,就不能理解游戲中的一些情節、細節。當然,可以一邊記敘游戲過程一邊交代規則,也可以先交代清楚游戲規則,再寫游戲過程。這根據需要而定。
我們還是來看看小朋友們是怎樣寫有趣的游戲的吧。
今天下午,老師組織我們作文班的同學做了個游戲,名叫“對著干”。(游戲名稱。)聽到老師說的這個名字時,課堂上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怎么?要跟老師對著干嗎?這誰敢呀!”(這個游戲名聽起來有點怪,所以引起了大家的議論。)老師很快說出了游戲規則:“‘對著干’其實就是老師說一個動作,同學們要馬上做出相反的動作,做錯就罰下場。”(老師交代游戲規則。在對話中交代規則,這樣寫比較靈活。)
同學們都用期待的目光盯著老師。只聽老師一聲令下:“舉起你的左手!”同學們唰的一下,全都把右手舉起來。(游戲開始。從第一個動作,可以知道了游戲的具體玩法。這是一個體育游戲與智力游戲參半的小游戲。)接著老師又說:“同學都坐好了。”大部分同學都站起來了,一小部分同學沒反應過來,無可奈何被罰下場了。(游戲的過程寫得很詳細。)老師看我們大部分同學都特別機靈,便說:“我可要出個難一些的了啊!用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大腿。”這時好些同學開始手忙腳亂,亂擺亂放了,做錯的同學就笑著走下場。(這個動作難度比較大,游戲的“有趣”體現出來了:一是游戲的趣味,二是同學的表現有趣。)此時老師笑著說:“大家都開心吧。請你們哈哈大笑。”教室里的笑聲馬上停了下來,有的同學開始愁眉苦臉,有的面部表情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失聲痛哭起來。這時,老師突然大聲說:“你們這么難過,就大聲哭出來吧。”沒想到,同學們反應還挺快,教室里立刻笑聲一片,有的抿嘴微笑,有的放聲大笑,還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教室里笑聲此起彼伏,當然了,又有幾個沒做對的同學被淘汰出局。(這兩個場景描寫生動,把游戲的“趣”寫活了,文章進入高潮部分。)
接著,老師要求我們做的就越來越難,做錯的同學多了起來,沒辦法,只好不情愿地接受“懲罰”。下場……(前文寫得詳細,這里簡單交代,過渡到尾聲。)
這篇文章所寫的游戲,規則非常簡單,以老師說話的內容交代游戲規則,這樣寫就非常靈活。游戲過程從易到難,既寫出了游戲本身的趣味,也寫出了同學們在游戲中的反應,緊扣“有趣”二字。
下課鈴響了,我和同學們走出教室準備玩丟沙包。(丟沙包,這是小朋友們最愛玩的游戲之一。這是一個訓練人們的反應速度的體育游戲。)
游戲開始了。我和程紅、趙曉藝一組。彭薪燕、陳奇芮一組,先由她們丟。(參加游戲的人分成兩組,這其實就是規則之一。這里有一點沒交代清楚:游戲一方分成兩組面對面站好,中間隔著一定的距離,另一方站在中間。)只見她們瞄準目標用力地把沙包丟過去,可惜沒砸著。我們左閃右閃,像小猴子一樣靈巧地躲避著,生怕被沙包砸著,因為那樣就會被罰下場。(在描寫游戲的過程中交代規則:被沙包砸中了就得下場,不能繼續參與游戲。)程紅因為體力不佳,第一個被砸中了。接著,我因為注意力不集中也被罰下了場。(這個簡單的游戲既有體能訓練,也有反應速度訓練。)現在只剩下趙曉藝一個人了,我和程紅一起為她加油助威。趙曉藝拼命地躲閃。彭薪燕、陳奇芮加快了進攻的速度,趙曉藝終于被砸中了。(游戲過程寫得很細致,層次清晰。)我們一共堅持了7分鐘。輪到我們丟沙包的時候,她們堅持了10分鐘,所以我們輸了。(最后以雙方堅持的時間論輸贏,這也算是規則之一吧。)
這個片斷,描寫了整個游戲的過程,因為游戲規則比較簡單,就在描寫游戲過程中“隱性”地交代了,就是說,文章沒有特別點明游戲規則,但我們可以從作者的描述中明白這些規則是怎樣的——這樣寫比較高明。
捉迷藏是我小時候最愛玩的一種游戲了。由于這種游戲非常簡單、方便,既可以在家里玩,又可以在屋外玩,既可以兩個人玩,又可以幾個人同時玩,而且玩起來非常刺激、有趣,直到現在,我還很喜歡這種游戲。捉迷藏的規則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捉”,另一個人或幾個人“藏”。“捉”的捉住了“藏”的,“捉”的人就勝利了。然后互換角色,繼續游戲。(交代游戲規則。基本上交代清楚了,但有一個關鍵地方沒有寫清:藏的時候,捉的人應該蒙上眼睛,要等伙伴藏好了,才能睜開眼睛去捉。這個規則很重要。)
小時候,我經常和小表姐做這種游戲。表姐是舅舅的孩子,大我一歲。我們經常在我家、舅舅家、姥姥家做這種游戲。我們爬上爬下,藏來藏去,就連床底下、衣柜里、衛生間,也成了我們藏身的好地方。(概括地寫玩游戲。)為了做游戲,我可是沒少闖禍。(過渡,由籠統地寫玩游戲,到具體地寫某一次玩游戲。)記得有一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去給姥姥拜年,剛進家門,我就和小表姐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交代清了。)開始是我“藏”,小表姐 “捉”。小表姐站在客廳里,我一頭鉆進了姥姥的臥室。到底藏在哪里呢?我環顧四周,目光落在了姥姥的寫字臺下。(描寫游戲環境。)姥姥的寫字臺,是一個舊式的一頭沉辦公桌,桌上鋪著長長的桌布,上面放著一盞十分精美的玻璃臺燈。(特別細致地描寫姥姥的寫字臺,為下文寫“闖禍”伏筆。)我不假思索地鉆進了寫字臺下,還拉了一塊舊床單蓋在身上。(這個細節很有趣,也很重要。)小表姐推門走了進來,她東瞧瞧西看看,找了好長時間也沒找到我。我在桌下實在憋得忍不住了,“撲哧”一聲笑出聲來。(游戲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為在玩的過程中人們享受到了它的樂趣。一“藏”一“捉”之間,趣味體現在人們的心態、心理變化上。)表姐跑過來,一把抓住我披在身上的床單就往外拽。她往外拽,我朝里拉,忙亂之中,表姐拽住了桌上的臺布,“嘩啦”一聲,桌上的臺燈摔在地上打碎了。(意外。描寫細致,與前文描寫桌布相呼應。游戲的有趣,也常常表現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爸爸、媽媽、姥姥聞聲跑了進來。媽媽和姥姥撿起地上的玻璃碎片,爸爸狠狠地批評了我。(這一次游戲過程,描寫非常細膩,游戲的環境、場景,各人的動作、神態,都描寫得細致入微。過程寫得很生動,一次意外的“闖禍”,更寫出了一個“趣”字。)
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去看望住在鄉下的姑媽。剛進家門,我就要兩個表哥和我一起玩捉迷藏游戲。(不同的伙伴玩同一個游戲,會有不同的樂趣。)姑媽村上有個叫紅紅的小男孩,也和我們一起玩。我們是在姑媽家的后院玩的。(交代地點:后院。)他們有三個人分頭去藏,由我來找。大表哥藏在大樹后面,小表哥藏在一堆柴垛后面,都先后被我找到了。(略寫。)那個叫紅紅的小男孩不知藏在什么地方,我找來找去也找不到。(詳寫。)我看看小表哥,只見他的目光朝旁邊的一棵柿子樹上望去。(小動作,“作弊”。游戲的“趣”也體現在這樣一些小動作中。)順著他的目光,我看見紅紅藏在了柿子樹上,密密的樹葉擋住了他的身子,只有屁股還露在外面。(這情景有趣。)我想對他進行突然襲擊,就順手撿起一個土塊,朝他的屁股打去。紅紅趕快投降,忙喊:“別打了!別打了!我下來。”(有趣有趣!)紅紅急急忙忙地由樹上往下爬,一不小心,“呲”的一聲,紅紅的褲襠掛在一個小樹杈上,破了。(哈哈,這下更有趣了!)紅紅坐在樹下哭得不敢回家,怕回家他媽媽揍他。后來還是姑媽給他補好了褲子,又給他拿了兩塊糕點,把他送回了家。(這一次的游戲,由于與上一場游戲環境不一樣,出現的情況也不一樣。同樣的游戲,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玩起來趣味也就不一樣。)
現在,我就要滿九周歲了。但回想起小時候的這些趣事,還跟昨天發生的一樣。這就是我快樂的童年,它會永遠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