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放學了,我蹦蹦跳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一輛汽車從我身邊開過。因為正值放學,司機不停地按著喇叭。那是一輛運油車,不過,很奇怪,它居然還拖著一條“尾巴”。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從車上掉下來的一條鐵鏈。
哇,司機也太粗心了吧?居然還不知道!如果有小朋友追著鐵鏈跑的話,那多危險,說不定還可能發生車禍呢!想到這,我趕緊去追那輛車,想告訴司機叔叔收起這條“尾巴”。
當我氣喘吁吁地追到十字路口時,紅燈亮了,長有“尾巴”的車剛好被堵著。“真是天助我也!”我連忙跑到那輛車前,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叔……叔叔,你車后面……鐵鏈掉了!”叔叔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那是我故意放的。”
我聽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叔叔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說:“我開的這車是運油的。當汽車開得飛快時,油箱中的油會晃來晃去的。開車的時候會有摩擦力,摩擦就會產生靜電,靜電容易出火花。如果電火花碰到油的話,油會爆炸的!放條鐵鏈能把靜電導入地下,這樣就不會引起爆炸了。”
聽了叔叔的話,我恍然大悟:原來汽車長“尾巴”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呀!我不好意思地對叔叔說:“叔叔,對不起!也謝謝您給我解開了汽車上長‘尾巴’的秘密!”
“路上”,事件發生的環境。
“發現”——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事件的開始。
事件的發展。汽車拖著一條鐵鏈跑,這個現象有點奇怪,“追”汽車,也是推動事件向前發展。
“故意放的”,這個回答出乎意外。
“發現”了現象,還沒“發現”本質和原理——所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司機來說明其中的道理,從發現現象,到明白這個科學道理,這就是發現的過程。這是事情的結果。
記敘文都要有一個完整的起因、發展、結局,本文在結構上符合這一要求。從現象到本質,這一發現過程也寫得比較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