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員軍人都得服預備役嗎
請問是不是每個參軍復員后的軍人都得服預備役?
【阜新市】 吳興林
《兵役法》第三章“士兵的現役和預備役”有如下規定:
第十八條 現役士兵包括義務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義務兵役制士兵稱“義務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稱“士官”。
第十九條 義務兵服現役的期限為二年。
第二十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滿,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愿,經團級以上單位批準,可以改為士官。根據軍隊需要,可以直接從非軍事部門具有專業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
士官實行分級服現役制度。士官服現役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十年,年齡不超過五十五周歲。
士官分級服現役的辦法和直接從非軍事部門招收士官的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第二十一條 士兵服現役期滿,應當退出現役。因軍隊編制員額縮減需要退出現役的,經軍隊醫院診斷證明本人健康狀況不適合繼續服現役的,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退出現役的,經師級以上機關批準,可以提前退出現役。
士兵退出現役的時間為部隊宣布退出現役命令之日。
第二十二條 士兵退出現役時,符合預備役條件的,由部隊確定服士兵預備役;經過考核,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服軍官預備役。
退出現役的士兵,由部隊確定服預備役的,自退出現役之日起四十日內,到安置地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辦理預備役登記。
第二十三條 依照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經過兵役登記的應征公民,未被征集服現役的,辦理士兵預備役登記。
第二十四條 士兵預備役的年齡,為十八周歲至三十五周歲,根據需要可以適當延長。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第二十五條 士兵預備役分為第一類和第二類。
第一類士兵預備役包括下列人員:
(一)預編到現役部隊的預備役士兵;
(二)編入預備役部隊的預備役士兵;
(三)經過預備役登記編入基干民兵組織的人員。
第二類士兵預備役包括下列人員:
(一)經過預備役登記編入普通民兵組織的人員;
(二)其他經過預備役登記確定服士兵預備役的人員。
符合上述條件的應服預備役。
自籌自支事業單位轉入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方面有何規定
我所在的司法所成立時為自籌自支的事業單位,十幾年沒有工資。其實,司法所應為上級司法機關派出單位,不應自籌自支。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縣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將我們調入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但調轉過程中,通知我們個人要繳納以前工齡的基本養老保險金,否則不予辦理手續。請問,在這方面是如何規定的?
【丹東市】 呂德友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編制2001年省本級及各市預算的通知》(遼政發【2000】43號)規定,對事業單位要改變全額、差額、自收自支單位的預算體制的分類方法,按其職能類型和滿足公共需要的程度進行分類,確定財政供給的范圍、程度和方式。對比照公務員管理并受政府委托具有行政職能且沒有收入來源的事業單位,財政要給予保障;對比照公務員管理并受政府委托具有部分行政職能且有收入來源的事業單位,財政要給予適當補助;對能從市場取得收入的經營性事業單位,財政原則上不再給予補助,并要制定政策鼓勵其加速市場化進程。
事業單位按經費渠道劃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他們的工資都是國家規定的統一標準,只是在績效工資及補貼上各地區有所差別,享受住房公積金和養老保險標準按所在地區的規定執行。
自籌自支的事業單位,實際上實施的是企業化管理,按照規定應參加養老保險統籌。如果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則不認可工齡。
早在1994年,省人事部門就下發文件,要求具備條件的自籌自支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由于單位的原因應該參加而沒有參加的,那么,單位應負有責任。參加養老保險的應該是單位交多數金額,個人交少部分金額。
但是,往往自籌自支事業單位屬于無資產單位,有的為了彌補事業單位編制不足的情況,采取了招用自籌自支事業單位人員,而又與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人員一起工作,形成了平時工作一個樣,在編制上不一樣的局面。
在處理你們反映的編制問題的同時,政府肯定也研究過保險問題如何銜接的問題。現行政策中沒有自籌自支的事業單位人員轉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編制后,自籌自支時期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也可連續計算工齡的規定。如果想銜接養老保險關系,那么,首先應該弄清楚是什么身份。沒有銜接上養老保險關系的,就銜接不上工齡,在計算時應扣除工齡時間。如扣除工齡時間,在計發養老保險金和以后調整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時,都將受到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