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初期,雖然已經確立封建制度,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隸制殘余。1975年12月在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不少涉及奴隸方面的內容。但秦代奴隸制有屬于自己的特點。它是作為一種對封建制的補充形式而存在的。本文依托于秦簡,簡略地談談秦時期的奴隸問題。
一
秦時奴隸分為兩大類,一是官奴隸,另一個為私家奴隸。官奴隸一般被稱為“隸”;在稱謂上還有男女之別。男性謂之“隸臣”,女性謂之“隸妾”,合稱為“隸臣妾”。官奴隸的來源大體上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罪犯及其家屬,二是俘虜。在早期奴隸社會,戰俘淪為奴隸后不能生產出較多的剩余產品反而消耗俘獲方的食物,故把他們多用于祭祀。但隨著奴隸制的發展,這些俘虜用于生產獲利漸豐,利用價值增加,因而便把他們留下作為奴隸來使用,以提高生產力。
但絕大多數的官奴隸是因犯罪而被充為“隸臣妾”。在秦簡《法律問答》中,規定可以籍沒為奴隸的罪名很多。有因“盜”而“耐為隸臣”者;有“以劍及兵刃傷人”而“耐為隸臣”者;有“以耐隸臣誣人”而“耐為隸臣”者;有因盜食官府祭品“當貲以下耐為隸臣”者等等。[1]。
不僅犯罪者本人要成為奴隸,就是某些罪犯的親屬也會跟著變成奴隸。根據《史記·商君列傳》載 “商君之法,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2],可知犯罪者的家屬也要沒為奴隸。秦簡中也有大量關于這方面的記載。如“夫盜千錢,妻所匿三百”[3],其妻不知夫為盜者,則“為收”(就是把其妻沒為奴隸);又如“隸臣將城旦,亡之,完為城旦,收其外妻、子” [3]。隸臣率領城旦服勞役,城旦卻逃亡了,隸臣本人要被判處“完為城旦”的刑法,并沒收其妻和孩子。
秦簡《法律問答》載:“女子為隸臣妻,有子焉,今隸臣死,女子北(別)其子,以為非隸臣子殹(也),問女子論可(何)殹(也)?或黥顏頯為隸妾,或曰完,完之當殹(也)。” [4]這段資料是說一個隸臣有一個身為自由民的妻子,生有一子,現在這個隸臣死了,其妻想隱瞞所生子“隸臣子”的身份,結果被判處“完為隸妾”作為處罰。由此可見奴隸的子女,仍然是奴隸,即使其母是自由民也不例外。
官奴隸從事各種各樣的服役活動,有生產性勞役,也有非生產性勞役。從事生產勞役的隸臣妾,秦簡中提到“隸臣田者”,可見其有耕種封建國有土地的,有飼養公馬牛的,有從事鬼薪、白粲等勞役的。《漢舊儀》載:“鬼薪者,男當為祠祀鬼神伐山之薪蒸也;女為白粲者,以為祠祀擇米也。” [5]這是從事砍柴擇米的勞役。有筑墻、做土功的勞役。根據《秦律十八種·工人程律》:“隸臣有巧可以為工者,勿以為人仆養” [6]可知還有在官府作坊中作工的。而非生產性的隸臣妾,有的是給官府傳送文書,秦律規定:“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7]秦簡中還提及“宮隸”或“宮更人”,是在宮中服雜役的。還有“牢隸臣”,是在監獄或司法部門服役的官奴隸。除了以上這些生產性與非生產性的官奴隸,還有“冗隸妾”的存在。可知在官奴隸中有無事可作者,則表明官奴隸數量相當大,甚至出現了奴隸過剩的現象。秦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把大量的勞動力禁錮在官府中,從而造成了勞動力浪費,導致大量荒地沒人開墾,進一步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秦民被充為官奴隸后,并不一定終身服役于官府。他們是允許被贖免的。《睡虎地秦墓竹簡·司空律》記載,“百姓有母及同牲(生)為隸妾,非(謫)罪(也)而欲為冗邊五歲,毋賞(償)興日,以免一人為庶人。” [8]這條律文的意思是說百姓有母親或親姐妹現為隸妾的,而本人沒有流放罪而自愿戍邊五年者,并且不把此作為服軍戍的時間的話,可以以此贖免隸妾一人成為庶人。可見自愿戍邊可以贖免奴隸。通過歸還爵位也可以贖免奴隸。《秦律十八種·軍爵律》云:“欲歸爵二級以免親父母為隸臣妾者一人。” [9]只要退還爵位兩級,可以贖免現為隸臣妾的親生父母一人。“謁歸公士而免故妻隸妾一人者,許之,免以為庶人。” [10]只要退還公士的爵位,可以贖免現為隸妾的妻一人,可以允許所贖的都免為庶人。還允許隸臣斬首立功,用其軍功贖免自己的親屬。《秦律十八種·軍爵律》又云:“隸臣斬首為公士,謁歸公士而免故妻隸妾一人者許之,免以為庶人;工隸臣斬首及人為斬首以免者,皆令為工;其不完者,以為隱官工。” [11]這段簡文大概意思是立有軍功而獲得公士爵位的奴隸,可以歸還公士爵位用來免除其妻妾為奴隸者一人;在官府作工匠的奴隸或其親屬立有軍功,可以免去他奴隸的身份。
二
私家奴隸一般被稱為“人奴”、“人奴妾”或“臣妾”。這些奴隸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有買賣得來的奴隸。《周禮·質人》云:“掌成市之貨賄、有人民,牛馬,兵器,珍異。”秦簡《日書》也云:“收日可以入人民馬牛禾粟”等。這里的“人民”即是“奴隸”。據此可見,奴隸與牛馬一樣在市場上標價出售。秦與周朝相同,都有買賣奴隸的市場。秦簡《法律問答》又載:“隸臣將城旦,亡之,完為城旦,收外妻、子。子小未可別,令從母為收。可(何)謂從母為收?人固買(賣),子小未可別,弗買(賣)子母謂也。” [12]如果孩子太小,離不開母親,則規定不能單賣孩子的母親。這說明官府也賣奴隸,而買者則是私家。債務奴隸是奴隸買賣的另一種形式。《漢書·賈誼傳》云:“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漢書·嚴助傳》又云:“賣爵贅子,以接衣食”,顏師古注:如淳曰:“淮南俗賣子與人作奴婢,名為贅子,三年不能贖,遂為奴婢。”窮人家因生活所迫,把自己的孩子賣給富人作奴婢,若在三年之內不贖回,其子將真正變為富人的奴婢。
有官府賞賜而來的奴隸。早在秦孝公起用商鞅進行變法,變法內容中明確規定獲得軍功者會授予爵位,獲得賞賜。包括受賜奴隸。《商君書·境內》記載:“爵吏而為縣尉,則賜虜六。”秦簡《法律答問》也提及:“有投書,勿發,見輒燔之;能捕者購隸臣二人,擊(系)投書者鞠審讞之。” [13]這條律文是說能把投匿名信者捕獲的人,官府會獎勵給他兩個男女奴隸。由此可見,的確有從官府賞賜而來的私家奴隸。
還有從官府借來的奴隸。《秦律十八種·倉律》提到:“妾未使而衣食公,百姓有欲假者,假之,令就衣食焉。” [14]這條律文是說沒有到役使年齡而由官府給予衣食的妾,如果有百姓要借,可以借給,并且叫妾到他那里取衣食,此后官吏就不再役使。據此可知有些奴隸是從官府借來的。
私家奴隸與官奴隸一樣,也有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奴隸之分。秦簡《封診式·告臣》爰書講到:“某里士伍甲”的奴隸“丙”,“驕悍,不田作。” [15]可見生產性奴隸有耕作田地的。但大部分私家奴隸為非生產性奴隸。秦簡中多次提到“妾”和“敖童”,他們是供主人嬉樂的奴隸。
私家奴隸還有一大特點是須代主人服役。《秦律十八種·司空律》記載:“人奴妾居贖貲責(債)于城旦,皆赤其衣,枸櫝欙杕將司之。” [16]這條簡文是說私家奴隸代替其主人抵償貲贖債務而服城旦勞役的,都必須穿紅色囚衣,施加木械、黑索脛鉗,并加以監管。由此可見,私家奴隸有替主人服役的義務。私家奴隸是其主人的私有物品,沒有人身自由。這也是統治階級對奴隸進行殘酷剝削的體現。
三
秦朝正處于封建社會初期,無論是其官奴隸還是私家奴隸都深深烙印著屬于那個時代的特征。
官、私奴隸可以擁有少量的私有財產,一定程度上來說其經濟是獨立的。《秦律十八種·金布律》載:“稟拿衣者,隸臣、府隸之無妻者……冬人一百一十錢,夏五十五錢。” [17]奴隸向官府領取衣物,必須要交納一定數額的錢。若沒有私產,他們如何承擔這筆費用呢?再說秦簡中多次提到隸臣妾毀壞公器或弄丟畜生,都須予以賠償。若沒有私錢,那拿什么去賠償呢?私家奴隸同樣也擁有一定的私產。
秦時法律明確規定禁止主人任意刑殺奴隸。秦簡《封診式·告臣》爰書說到“某里士伍甲H9tBBo1FvV1n7dqX9B5vbg==”,因其奴隸“驕悍,不作田”,便將其捆送到官府,請求官府把他送去當城旦。《封診式·黥妾》爰書也提到“某里五大夫乙”因其“妾”(私家奴隸)強悍,派家吏將其捆送到官府,希望官府對其施加黥劓。通過上述兩個案例可知在秦代,奴隸所有者不能為所欲為地殺、刑其奴隸,須受法律的限制與約束,必須經過官府審核,批準并由官府執行相應的刑罰才算合法。
雖然強迫秦奴隸去從事各種各樣勞役活動,是封建統治者對其的一種剝削手段;但為了保障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秦政府也給后者提供了適當的保障政策。如《秦律十八種·工人程》云:“隸臣、下吏、城旦與工從事者冬作,為矢程,賦之三日而當夏二日。” [18]這條資料是說冬天時,服役人員的工作量會減免三分之一,并且服徭役期間官府可以配發衣服。《秦律十八種·司空》也有類似規定:“其與城旦舂作者,衣食之如城旦舂。” [19]這條簡文是說但凡參與城旦舂勞動者,以其同樣的標準發放衣食。這些政策的實施,給奴隸者提供了一些社會保障、福利。現在看來,這有點人文主義關懷的色彩。
四
秦朝建立于封建社會初期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有著屬于自己的特點,奴隸問題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封建政權初建,為了鞏固統治,因而保留了一定的奴隸制。但它又與殷周時期奴隸制大相徑庭,它是作為封建制的補充形式而保留下來的。秦朝奴隸可以擁有私有財產,經濟上具有一定獨立性,能夠贖免;政府也為其提供了一定保障政策。 但奴隸制這種制度本身是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隨著經濟發展,農民不斷起義,它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注釋:
[1]參見李天石:《從睡虎地秦簡看秦朝奴隸與唐代奴婢的異同》,《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年第3期。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5]孫星衍校注《漢官六種》,中華書局1990年版。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