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優秀的書法家群星璀璨。俗言道:巾幗不讓須眉。從古至今,女性書法家較之那些大老爺們也是從不遜色的。在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女性書法家有蔡文姬、衛夫人、管道升等,現當代也有蕭嫻、游壽、周慧珺、林岫、孫曉云等,蜀中從古至今也有黃崇嘏、薛濤、黃稚荃、隆蓮等等,可謂不勝枚舉。她們都是赫赫有名的女書法家,撐起了古今書壇的半邊天?;钴S于當今書壇的蜀中齊建霞女士,也是這樣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
齊建霞自幼受母親的影響喜歡上書法,幾十年來,在生活的歷練中始終不言放棄,堅持書法的學習與創作。她遍學諸體,無論楷、隸、行、草、篆書,都是精絕豪邁,張力十足。建霞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展覽,或獲獎項、或報刊雜志刊登宣傳,還先后被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及個人愛好者收藏。目前。她在國內書壇是名聲與日俱顯的一位實力派書法家。她的作品善于化古汲今,既有古人的功底,又賦予時代精神,筆法和意境時而秀氣溫婉,時而大氣磅礴,韻味非常,令人沉迷其中。細細觀賞她的作品,不難發現秦漢風骨、魏晉底蘊、顛張醉素、王鐸傅山之態勢,真是包羅萬象、精彩紛呈。她的書法融注著她的才情、學識、品格、修養、功力、情感與責任。其書風與她的人格魅力完全吻合,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率真大氣。
一、歷經艱辛自得樂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1971年,當時僅16歲的建霞主動報名去了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一去就是八年。因為她能寫會畫,很快就從連隊調到團部政治處當放映員兼宣傳干事。她除了放電影,還要寫稿件、放廣播、制作幻燈片、拍攝沖印照片等。在此期間,她對書畫藝術的熱愛更加執著。1979年她回到成都,在工廠從事工會工作,寫字、繪畫、跳舞自然就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1996年,她所在的工廠已十分不景氣。建霞面臨著家庭生活的經濟困窘和是否堅持對書法藝術追求的現實。她毅然選擇了離職去另謀職業。她認為,人活著為的是一種心情舒坦,窮也好、富也罷,得也好、失也罷,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她還悟到,所有大小事、難易事、苦樂事,都歸結為一件事:人與事、事與人,雖然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都有因果的關聯。風雨坎坷人生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失敗哪有成功?有完美就會有缺陷,就讓自己的人生在奮斗中順其心境,順其自然而自得其樂吧!屬于自己的理想絕不放棄,想要得到就倍加努力去追求。就這樣,建霞應聘擔任過省級某機關一家報社的采編工作,在四川聯合書法藝術學院擔任過四年書法教學助理。她早在1995年就師從著名書法家謝季筠先生,后又跟隨何應輝先生學習書法藝術。在四年的書法教學助理中,她既當先生,又當學生,廣結書界前輩和朋友,書藝日趨進步。
二、瀟灑古拙凝一體
建霞擅于諸體,尤精行草,其行草根植于“二王”,更傾情于宋元蘇米和明清傅山、王鐸,以及現代大家于右任碑體草書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之稚趣。因此,她的行書、草書作品,不僅有一種風行雨散、狂放不羈的視覺震撼美,更有一種古勁巧拙、天真稚雅的深沉意蘊美。無論是她的行草書,還是大字榜書,均沉厚而蒼茫,飛動而凝煉,樸厚奇崛,含蓄蘊藉,無不折射出她艱辛生活的磨礪和對生活真諦的感悟。2012年底,《齊建霞書法集》由四川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收錄近幾年來創作的篆隸楷行草作品近百幅。她草書張旭詩《山行留客》條幅、李白詩《獨坐敬亭山》斗方等,洋洋灑灑,放縱爛漫,渾然天成,其性情與功力、靈動與凝重、節奏與氣韻、瀟灑與古拙,恰似天合之作,令同道嘖嘖稱奇。
建霞研究書法不墨守成規,講究科學的方法,集思廣益,吐故納新,臨精典,寫進去,從不走馬觀花,更不敷衍塞責。她對書法的研究和創作態度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創造力,造就了自己具有突出的雄強瀟灑與古拙的個人書風。其書提按合度,使轉自如;其行筆方圓兼備,剛柔相濟;其結字正欹互生,端麗遒美;其章法氣息流貫,婉暢多姿。她的每幅作品都是在意氣平和中表現出風神超邁、矯健奇縱、瀟灑俊朗,可謂是筋骨老健、氣血貫通、濃纖間出、韻致灑落。瀟灑與古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審美風格,但是在建霞筆歌墨舞的揮灑中,卻將其和諧統一在一起,其難度可想而知。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創造才有藝術,創造才有欣賞,創造才會永生。建霞就是這樣地在不同風格的不斷磨礪、探求與創造中找到完全屬于自己個性與時代共性相契合的書法藝術表達語言的。
三、美在距離立風骨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人對人生需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觀之寫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美在距離。這個距離就如同攝影調焦距一樣,必須恰到好處,處理不當,就會失去美的韻味了。建霞的學習與創作是如此,不管是與古人的名碑法帖,還是對今人時尚書風的借鑒,她均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若即若離而自成風骨。我們欣賞她的作品也應當如此,須要保持有距離的心態與境界。建霞善于從秦漢魏晉碑帖中汲取營養,善于把握線的質感、線的方向和線的空間架構。其篆書四屏作品《文徵明瀟湘八景詩》,凝練爽利,輕松率意,深得其老師用筆提按使轉方法和秦詔版意蘊;尤其是篆書橫披作品《游戲三昧》,化古人與今人為自我,可謂形神皆備,筆鋒恣肆多變,中側互用,用筆澀行,著墨枯潤有度,結體大開大合,拙中見巧,以意賦形,一派天然無雕飾之態,展示出一個當代書法家成熟駕馭漢文字的表現功力。
書法家實際寫的是書家本人的為人、學養、氣質、風骨等。一個書法家如果沒有廣博大度的胸懷,藝術是達不到高度的。齊建霞在書法上的成功是與她的學識、才識、勤奮分不開的。多年來她靜心研究,精通各種書體,不斷拓寬自己的藝術領域,并大膽創新,創作出許多具有文化內涵、充滿生命張力、反映時代風貌的書法作品。觀賞建霞書法小品,似清風拂蕩讓人清爽,若小溪流淌潤人心田,又如明月朗照讓人思緒萬千;欣賞其大作佳構,又見瀟灑豪放,洋洋灑灑,給人以飄然若仙而心曠神怡的感受。
建霞認為,當前的書壇是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從初始的交流、普及到深入的研究、提高,無不推動著書法藝術向前發展。但書法界也確實存在一些需要屏蔽或說凈化的現象。真正的書法家,需要提高學養和修為,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做學問;需要去讀書、去臨帖,深入地研究;對藝術的追求不可浮躁,不要追求場面上的應酬或熱鬧。她不僅是這樣看的,也是這樣去實踐去創作的。建霞致力于書法的創作,不僅僅在于對形質的體現,而更著重于對藝術內涵的拓展,這才使得她的作品充滿了獨到的生機與情趣。如今建霞的創作已達到隨心所欲、走向自成一家的境界,其形成和完善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指日可待。
書法不僅是藝術的,也更是文化的。高爾基說過:“知識如人體血液一樣的寶貴,人缺少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文化知識淺薄的人,不管外形多么美麗,充其量只是軀殼。我認識建霞已有二十來個年頭了。她既是一位書法家,也是一位有道德、涵養和品格的知識女性。其書法美麗,其人更加美麗。我衷心祝愿建霞在未來的書道上越走越遠,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奪目光彩。
作者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