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莫斯科層林盡染,人們在金黃的色彩中感受著秋天的童話。隨著天氣進入深秋,環衛工人們開始清掃各處落葉。但最近,莫斯科市民卻發起了一場“落葉保衛戰”,要求將清理出來的落葉返還原處。
其實,莫斯科市民并非沉醉于已逝的秋色,而是明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道理。
生態專家指出,腐爛的樹葉不僅是城市土壤唯一的天然肥料,還能幫助樹根抵御嚴寒。腐葉中的昆蟲和蚯蚓是喜鵲、白嘴鴉等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常年清理落葉會對生物食物鏈及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莫斯科市政府曾出臺城市綠化種植與保護法,對可清理落葉的區域進行了嚴格規定,只有城市主干道兩側25米以內、普通街道兩側10米以內及公園道路兩側5米以內區域的落葉可以清理,而森林公園、街心花園和林蔭道上的落葉則不得清理,違規者將被處以不低于3.5萬盧布(約合6677元人民幣)的罰款。
為監督落葉清理工作,莫斯科市政府專門開設了投訴熱線。在市民的監督下,莫斯科各區已陸續將清理的落葉送回原處。
對于清理出來的落葉,莫斯科市政府更打算“變廢為寶”:落葉經過高溫堆肥可轉化為一種極易吸收的有機肥料。
在莫斯科,燃燒落葉的做法是被明令禁止的。專家指出,1噸燃燒的落葉會向空氣釋放約9公斤煙霧微粒,濃煙會刺激人體粘膜,引起過敏反應或呼吸道疾病。燃燒過程中,樹葉中長期積存的農藥和放射性核素也會同時釋放,樹葉燜燒還會導致致癌物質苯和芘的產生。
垃圾減量:零廢棄,他們這樣做
“垃圾”是被放錯的資源——這個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和接受。除了焚燒或者填埋,垃圾能如何充分地利用?如何實現真正的零廢棄?在致力于全球垃圾焚燒替代工作的伯爾基金會(GAIA)北京辦公室,政策顧問馬瑞爾·維萊拉(Mariel Vilella)分享了多個來自世界各地已落地的垃圾零廢棄處理案例。GAIA組織認為,零廢棄不僅是技術和政策上的創新,也是人與“垃圾”之間關系的變化,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
在印度孟買,GAIA的一個會員機構創建了一個拾荒人的合作社,合作社從源頭收集有機物用來制作沼氣,持續產生的沼氣用來發電,產生的廢渣用在農業上。在印度普納,在沒有任何政府支持的情況下,當地成立的拾荒人聯盟擁有2000多名成員,他們自愿上門回收約32萬個家庭的垃圾。收集的費用來自每個家庭繳納的費用和可回收物的交易。他們當中很多人都來自底層,加入合作社讓她們得到別人的認可,也獲得了婦女權利。
在比利時弗蘭德地區,他們從經濟上支持二手店,獎勵生態設計,鼓勵家庭堆肥項目,嚴格控制垃圾填埋和焚燒數量等,已經成功實現73%的廢棄物不用填埋。從2000年起,垃圾產量一直沒有上升。
在西班牙河納尼的一個村莊,每家配有一個桶,可以一周四次將有機物投放進這個桶中,另外幾天投放可回收物。他們已經成功減少了80%的廢棄物填埋量。
在意大利,已經有75個城市加入零廢棄運動。例如在卡巴諾日,他們開設了一個沒有包裝的商店。去買東西時,你需要帶著空瓶子,用來裝液體商品。在意大利一家垃圾填埋場的門口,設有一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垃圾成分,他們會去檢查垃圾瓶子里剩下的東西。一次,他們發現裝一種咖啡的膠囊包裝沒有被很好地回收。這種包裝物是鋁制的,有較高的回收價值。但因為咖啡是一次性的,人們就連同帶有咖啡渣的鋁罐一起扔掉。在發現之后,他們就去和這家咖啡制造商談判,希望他們重新設計咖啡包裝,以便利于回收再利用。
馬瑞爾·維萊拉認為,我們并不需要巨大的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因為零廢棄的策略是更好的方案,這可以保證我們的健康,提供一個更少有毒有害物質的機會;也可以節約資源,且有利于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低碳我先行科普微童話(畫)選登
@胖子0641:大狗在路邊撿到一煙盒,高興地叼起來:哈,今天我也環保一下!不料剛將煙盒扔進垃圾桶,從一輛路過的車里又扔出一個塑料瓶,差點砸到他。他搖搖頭咬起瓶子,又一輛車疾馳而過,車里飛出一塑料袋,結結實實打在他頭上,不過軟綿綿的。仔細一看,是倆肉包子。大狗生氣了:我是喜歡肉包子,可也沒這種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