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當今人口、糧食、資源和環境四大難題中,農業處于核心地位。黑龍江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資源利用得好壞,直接影響全省農村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
一、黑龍江省農業資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水資源管理利用不科學、不經濟。首先是陸地水面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率低。黑龍江省是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境內河流眾多,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4大水系和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這3大湖泊,流域面積在50 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1918條,可是蓄水能力差,春耕季節十年九旱始終困擾著農業生產。其次是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開采,已經使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流改向,水質惡化、泉水枯竭、河水斷流。最后是水資源污染嚴重。由于農藥、化肥過度施用,工業污水排放的失管,未受污染的淡水資源已難尋覓。
二是耕地資源未發揮最大潛能。一方面,土地承包經營的分散性與規模經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國耕地資源不僅是生產資料,同時也是一種福利。農業生產責任制并不能完全體現耕地的生產職能與分配職能的區別。承包地分配是以人口為基數的平均分配,雖然這種方式照顧了基本福利,可是卻限制了土地規模經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耕地占用的超穩定格局與用地效率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耕地利用率取決于耕地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而這種配置是在各種生產要素動態流轉中實現的。目前一些有能力提高耕地利用率的經營者難以擴大經營規模,而一些無力提高耕地利用率者又不輕易放棄耕地。
三是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嚴重滯后。農業勞動力資源流向不合理,主要表現為三個產業的比例不恰當。第一產業的勞動力過多,而第二、第三產業的過少。其中第一產業中種植業的又遠遠多于林、牧、漁等業。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科技不發達,機械化裝備程度不高,其直接后果是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農產品產值低,嚴重影響農業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資源開發利用
可持續農業資源開發要協調人與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與資源合理開發與使用的關系,以取得最佳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一是貫徹生態經濟平衡原則,適度、適量地開發利用,制止掠奪性開發利用。任何一種資源的利用都要適量,不能超其極限。如種植業,不可一味追求高產,不顧地力,盲目地提高復種指數,“取大于予”,造成地力衰退。發展畜牧業要充分論證承載能力,不可過牧超載,造成草場退化,飼料短缺。
二是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對一切農業資源都要進行估價,杜絕無償使用。用貨幣買資源,包括農民的承包土地、水資源、草資源、山林等等,這是避免資源浪費和不經濟使用的最佳途徑。
三是以農業產業化經營重組農業經營機制。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經營方式,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農業資源開發也要順應這一趨勢。按照農業產業化要求,在開發方向、利用結構、產品生產、加工等方面進行重新組合,開展對現行的承包制度深度調研,提出完善方案。
四是要貫徹科教興農戰略,提高可持續農業資源開發的人力素質。推進農業教育綜合改革,大力發展農業高、中等專業教育,發展多層次、多形式農業職業教育,把有限的農業資源交給高素質的農民手中,生產出優質產品。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綜合處)
責任編輯 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