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話語,看似平凡簡單,卻能點燃許多人心中的激情與夢想。
錢學森曾在《第六次產業革命和農業科學技術》中提到,要把所有的科學技術運動到農業生產上,建設農業型的知識密集產業。而目前專業人才的稀缺遠不能滿足農村發展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批有科學思想、知識眼光的骨干力量。國家適時提出了“大學生村官計劃”,號召“青年到農村去拜人民為師”,將知識優勢和所學專長發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磨煉意志,砥礪品質,增長才干。大學生村官在帶動農村經濟增長、優化農村干部結構、為農村干部隊伍注入活力、緩解青年就業壓力、加深與群眾的感情、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都具有推動作用。從2008年至今,各地已累計選聘36萬名大學生村官。面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總體要求,他們能否滿足農村建設需要?工作效果能否讓農民認同?成才效果是否顯著?這些都是組織單位和培養高校普遍關注的問題。
作為一項社會學科研究,《2013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集中央政策、調研報告、專題研究、地方經驗和典型代表于一體,以緊貼政策的關注度,科學運用調研方法,對大學生村官的生存狀況、培養體系以及長效機制展開了多視角的調查研究。本著讓大學生村官工程建設者在理論上迅速成熟的目的,該報告囊括了多項調查研究與分析,并分享了諸多典型實例,堪稱是大學生村官的“百科全書”。
《報告》在序言中,直言了大學生村官制度的意義:通過村官們接上農村的“地氣”,逐步扭轉困擾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單向流動”問題,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重點向讀者推介的內容部分,全書的同名調研文章《2013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重點對2008年以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總結。在進行了大量翔實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后,對五年來大學生村官建設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績進行了總結與梳理,對未來發展的基本形勢進行了全面的透視。在兼顧以往成效的同時,我們還冷靜地看到影響村官計劃落實到位的諸多問題。部分地方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意義認識不足,相關保障措施落實不到位,相應考核體系建設滯后,以及大學生村官創業依然困難重重。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施效果。而在隨后的專題研究中,中央及地方主管部門、高校及科研單位以及在崗村官運用樣本分析、實證分析探討了村官的選拔培養機制、素質提升機制、與大學生互動機制等問題。在培養環節上、報考動機上、績效管理上、出路政策上,通過理論分析與數據分析相結合,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作為政策解讀類書籍,《2013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進一步揭示出了大學生村官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通過科學論證,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同時,傳播了先進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塑造了甘于奉獻、踏實好學的優秀人物。對于高校思政工作者、基層組織單位以及廣大在崗村官和立志服務農村的大學生來說,《報告》是一份政策集中、理論豐富、經驗翔實的優質教材。《報告》的最大價值就在于,以翔實的數據和案例,生動描繪出大學生村官的生存狀態,并對其個體和用人機制進行了實證分析,提出了選才、育才、用才過程中的新方法,使大學生村官能夠服務好農村。面對《報告》中指出的問題,對于村官輸送單位,高校要積極端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基層、了解農村,并調整課程設置,組織學生深入農村調研,了解基層管理和文化風俗等。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主編——中國農業大學胡躍高教授從2009年就主持編纂“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系列”,《2013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以其研究的連貫性和權威性得到了各界的認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話語,看似平凡簡單,卻能點燃許多人心中的激情與夢想。“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2013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通過實踐探索案例和代表風采展示的形式,集中向讀者介紹了諸多服務典型、地方經驗。這里既有對先進人物的認可與弘揚,又有對工作方式的思考和創新。透過這些先進人物和事跡,《報告》傳遞出了扎根農村、創新服務、激揚青春、追逐夢想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