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博雅論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全民閱讀是強國之策”。全民閱讀立法已列入2013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包括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設立國家全民閱讀節,制定全民閱讀規劃,建立國家閱讀基金,建設全民閱讀重點工程等。今天,我們在座的有法律界、出版界和管理界的專家,我們將就“全民閱讀”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本期沙龍,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先生,中國出版研究院副院長魏玉山先生,外研社社長蔡劍峰先生,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市人大法制辦公室處長王愛聲先生,中國青年出版社原副總編鄭一奇先生。
閱讀的根本目標是健全民心、啟迪民智,這同樣也是我國教育的根本追求,所以,我們首先邀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先生從一個教育研究者的角度來為我們解釋一下他對“全民閱讀”的看法。
朱永新:謝謝主持人!大家好!我認為,要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的戰略。閱讀看起來是一個個體的事情,但是事實上它是一個國家行為,是一個國家戰略,因為一個民族的思想基礎和戰略體系,是離不開閱讀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建設也是離不開閱讀的。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時代在快速發展,我們面臨的形式逐漸嚴峻,我們很多問題和閱讀有關,我這里講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貢獻的價值觀。
那么,當一個社會沒有共同價值觀的時候,當一個社會沒有共同的愿景和方向的時候,這個社會就容易出問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共同的道德觀從哪里來?我覺得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閱讀來的,通過了解我們的歷史,了解世界文明的經典,了解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財富,了解我們的傳統。所以,閱讀雖然是個體的行為,但是每一個個體行為最后就構筑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
主持人:非常感謝朱副會長從國家戰略,從民族大義的角度闡釋了全民閱讀的重要性。據我所知,鄭老師家幾代書香門第,您的父親和叔父三十年代就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中國文獻學》,您自己也是從事出版行業多年,所以您一定對閱讀強國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請您給我們談一下。
鄭一奇:謝謝主持人! 剛才朱永新先生對于文化強國的解釋很深刻,接下來我主要想談一下實現文化強國的難點是什么。經濟發展了,人們自然要求有更充實的生活,也有條件實現更充實的精神生活。但是人們不會自動地就知禮節,衣食足不會就知榮辱,不是支票多了榮辱就有了,往往經濟發展還會導致反面,比如生活腐化、道德墮落,我們看看清末的情況,都是在經濟發展到高點的時候,整個社會是走下行的,所以關鍵是教育和文化的建設。所以,無論是提出版強國,還是文化強國,都有一系列的難題要破解。文化強國不是僅僅體現在文化投資增加多少,文化產業的實力多大多強,也不是說,走出去到全世界去砸錢,到紐約去砸錢,到巴黎去砸錢,宣傳自己,這就是文化強國了。關鍵是什么,關鍵是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和人文素質,要讓全世界人佩服和羨慕,我覺得關鍵在這兒。
主持人:謝謝鄭一奇先生為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關鍵點,確實值得我們去深入地思考。鄭先生的這個問題是從全民文化發展水平的宏觀角度出發的,下面,有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副院長魏玉山先生。
魏玉山:大家好,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對國民閱讀情況進行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個,我們全民閱讀不理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研究院從1999年開始做國民閱讀的調查,根據調查的數據發現,我們的圖書閱讀還沒有達到高峰,現在還在下滑,閱讀處于一種下滑的局勢。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相差很多,比如一項針對18歲的成年人的閱讀調查發現,韓國的閱讀量和我們是一致的,5本左右,而以色列、美國大概是8本,英法應該是8本到10本。我們現在是人家的1/2,甚至是1/3,差距很大。
第二個,我們未成年人的閱讀狀況,還是存在不少問題。雖然未成年人的閱讀總體好于成年人,但是現在面臨著很多問題,特別是我們現在的閱讀體制,使未成年人的閱讀走偏向了。除此之外,還存在欠缺閱讀的公共資源和設施,缺乏制度和財政的保證,以及難以保證閱讀質量等問題。
基于這樣的問題,我們國家才要出臺一個全民閱讀的條例,這個條例主要是要解決政府在全民閱讀方面的投入機制,組織機制的問題。而不是限制我們每一個人的閱讀行為。
主持人:剛才魏院長提到了未成年人的閱讀問題,請問鄭一奇先生,作為一名資深的編輯,您認為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鄭一奇:對這個問題,我要說的是三條:第一,建立內容優勢;第二,增強傳統效率;第三,激發閱讀熱情。讀是一個文化習慣,習慣要從小養成。我有一句話:“養成一個好習慣,會受益終身。”那么,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建議搞親子閱讀。第一,不要錯過了培養閱讀的最佳時機,最佳閱讀時期是0到6歲,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接觸游戲、網絡,那個時候他的腦袋是最干凈的;第二,不要忘記了親子共讀,家長帶著孩子一塊讀;第三,不要忘了發現孩子的興趣,及時和其他媒體互動;第四,不要忘了為孩子設立專用小書架;第五,不要忘了帶孩子去書店、去圖書館;第六,一定要為孩子送好書,引導孩子讀好書;第八,不要忘了自己帶頭看書給孩子做榜樣;第九,注意不要讓有害的書進孩子書包;第十,盡可能推遲孩子迷上網絡游戲的時間。
主持人:的確,多讀好書,關鍵是要有好讀物。蔡社長,您能給我們講講外研社在推進國民閱讀方面所做的具體實踐嗎?
蔡劍鋒:我要特別感謝朱副會長,我可以說是他的粉絲,他早在2003年就奔走呼吁了,我在今年才真正地響應朱老師這個倡導。今年這個閱讀運動我們叫做“閱讀季”。
這個“閱讀季”真正體現了我們外研社的追求。今年的讀書活動,其實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就是我們提供精神食糧,精神食糧是你怎么把這個飯做好的問題;第二部分,就是怎么能吃,其實就這兩件事。
具體來說就是首先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取精去糟;之后就是努力做好閱讀體驗工作,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服務。比如再根據年齡的不同,開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閱讀活動。
總之,我們的目標或者我們的義務所在,就是讓新一代的人,特別是小孩子,不要再忽視和錯過自己的第二個生命的規劃。不要讓他們長到30多歲、40多歲的時候不知道讀什么書。
主持人:蔡社長給我們講了外研社在閱讀方面做過的很多的工作,也給我們講了未來宏偉的藍圖。接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出版條例。有請北京市人大法制辦公室處長、北京大學立法學博士王愛聲先生。
王愛聲: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這樣一個場合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一個有意義的話題。今天,我主要談一下立法保障的問題。
首先,法有一種調整性、引導性、促進性的作用。所以,立法在促進文化產業方面很有意義。除此之外,全民閱讀這件事情涉及權利問題。閱讀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體現了憲法的精神,立法的目的是保障全民享有閱讀活動,豐富人民的生活。與此同時,閱讀是人們的基礎需要,而這些需要應該是沒有指定的。同時,閱讀行為又非常復雜,閱讀往往需要投入很大,閱讀的效果要經過很長的時期以后,才能夠體現。所以,如果要向更高水平出發的話,就需要立法的形式,長效化。
其次,立法是為了把不同的社會力量組織起來,確立一種社會化全民閱讀的組織管理模式,同時建設起公共閱讀的服務體系。
第三,通過立法可以確立一些基本制度,奠定促進全民閱讀持續發展的格局。比如在建設方面,組織指導方面,在調查、評估方面,包括捐贈,這些方面都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
第四,資源保護。我們有一些硬件上的問題,還需要政府提供一些支持。我們說得最多的,是推薦全民閱讀經費緊張的問題,只有建立了資金保障,才能夠比較快地改善我們全民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當然,財政資金是一方面,也鼓勵捐贈吸納社會資金。
第五,立法它也是全社會的一個期待。全民閱讀這場活動極力鼓舞了民眾的需求,這是一個注定被期待的條例。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王處長專業、全面的講解。全民閱讀行動是帶動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強心劑,在這樣一個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下也為我們的文化產業,特別是圖書出版業提供了機會。一個文化繁榮的國家將會是一個強盛的國家,所以,值得我們全新全力做好,而且要用馬拉松的精神來做。謝謝大家來參加本次沙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