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新聞學者梅爾文·門徹說過,“學習正確地報道、精確而生動地寫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用有目的的語言表達核心事實,要求經歷嚴格的訓練”。業務訓練在新聞寫作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而在“采、寫、編、評”各個環節中,寫作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新聞作品的質量。在新聞寫作教育領域,不乏經典之作。但一些著作成書相對較早,不適應新聞界的現狀,不能滿足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需求。編寫符合當前媒體環境和業務要求的新聞寫作教材成為新聞寫作教育的迫切需求。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白貴教授和彭煥萍教授合著的《當代新聞寫作》正是滿足這些需求的著作。
該書的新銳之處首先體現在理念創新。作為一本新聞寫作教材,實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代新聞寫作》避免了單純的寫作技巧傳授,而是將新聞學理念和操作技巧結合起來雙管齊下。讓讀者在掌握新聞寫作技巧的同時,深刻領悟新聞報道的正確理念,“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新聞理念層面到寫作技巧層面都能夠完整地掌握,做到理論性與實用性的有效結合。
該書的另一個特點在于理念的開放和融合。當前國內新聞界在報道理念和方式上與西方新聞界有了廣泛融合,但是由于社會、文化、語境等原因,新聞價值觀念仍存在差異。而《當代新聞寫作》以開放的視野,將國內的新聞寫作理念和西方新聞理念相對照,兼容并蓄。這一方面體現在,該書對中西優秀新聞作品的評判標準進行解讀,尤其是對中國新聞獎和普利策新聞獎進行對比,來闡釋中美不同的新聞價值觀和媒介倫理觀。這有助于我們選擇性地借鑒和學習西方新聞報道的成功理念,改進我國的新聞報道工作,提升新聞報道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在新聞體裁的闡釋部分,《當代新聞寫作》舍棄了對國內傳統新聞體裁“通訊”的講解,選取了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新聞體裁“特稿”進行重點分析,這更符合國際新聞報道的慣例,也有利于拓寬國內新聞寫作的視野,推動新聞業務的縱深改革。
此外,《當代新聞寫作》還系統地描繪了新聞報道方式的最新變化,將注意力投入到動態的新聞報道中,不僅涵蓋了新聞報道所采用的體裁形式,還包括報道的結構和組織方式。這有著比新聞體裁更為廣闊的外延,而且也更為貼近新聞實踐,體現了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更為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在系統梳理了國內新聞報道方式的發展之后,該書將重點放在了連續報道,系列報道和組合報道三種主要報道方式上,對這三種報道方式的特征和優勢進行闡釋,并對三種報道方式在報道策劃和新聞寫作這兩個操作環節的技巧進行了詳盡的講解,有利于讀者充分掌握和綜合運用多種報道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實踐。
新媒體是當前媒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聞寫作的思維和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代新聞寫作》緊緊抓住新媒體發展的脈搏,借鑒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前沿性地拓展了新媒體傳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將其規范化和系統化。在縱向透視新媒體發展軌跡特征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新媒體對新聞寫作理念和方式的影響,從而讓讀者在把握新媒體信息傳播特征的基礎上,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寫作的理念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該書并沒有局限于網絡新聞媒體,還選取了網絡新聞專題、博客新聞、手機報新聞和微博新聞作為研究對象,對這幾種新媒體新聞寫作的范式和技巧進行探討,清晰地展現了從策劃到編輯和制作的完整流程。
美國學者唐納德·默里曾說,在新聞報道中,“作者必須找到一種能夠讓讀者得到圓滿感覺的寫作形式,要讓讀者感覺到事件中的一切都很自然地發展演變到最終的結果”。如何自然流暢地展現事實,吸引受眾是新聞寫作的重要要求。《當代新聞寫作》詳盡地介紹了“怎樣寫新聞”,讓讀者能夠在技巧層面對新聞寫作有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該書向讀者闡釋了“寫什么樣的新聞”這一深度命題,讓讀者對新聞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論觀照,在深層次上對新聞報道原理、范式等問題明確認識,進而科學靈活地運用。因而,該書對于傳播新聞寫作前沿理念,推進新聞教育有著很好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