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的到來,數碼技術、網絡技術等各種高新技術不斷應用于各種媒體領域,同時也加速了媒體融合的步伐。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新聞傳播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本文對媒體融合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并在此基礎上就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進行探討。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傳播;影響;發展前景
[作者簡介]張生花,九江學院信息技術中心;鄒國輝,九江學院理學院。
[基金項目]2010年九江學院青年教師“建功立業”示范項目成果之一。
近年來,新聞傳播的運作模式早已不再是原來單一的傳播——接受的狀態,而是向著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新聞傳播的受眾也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單一角色,而是越來越積極地轉變為新聞信息的制作者和傳播者。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深入細致地研究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不但有利于新聞傳播事業的健康發展,也可以使學術研究領域對市場實踐領域的指導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準確性。
一、媒體融合的發展前景展望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可預見的將來,媒體融合的發展前景將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媒體融合的信息檢索方式更為便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各種媒體之間的融合現象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研究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不能把視野局限于當前媒體融合的現狀,更應當對媒體融合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對媒體融合在可預見的將來對新聞傳播產生的各種影響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
一直以來,新聞傳播都是傳媒領域所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隨著與網絡相關的各種軟硬件技術的不斷提升,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在對新聞傳播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融合的進程也日益加快,媒體融合又直接影響著新聞傳播的整體運營模式和發展前景。新聞信息是依賴各種媒體進行傳播的,由于網絡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動作用,使得各種類型的媒體相互融合的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近年來手機個人終端無線網絡技術的大行其道,使得以微博、微信等應用軟件媒體形式為代表的一批新興新聞傳播模式日益顯現出更加旺盛的生機和活力。
媒體融合的關鍵因素在于網絡技術和個人信息接收及發送終端技術的發展。隨著數據庫技術的不斷發展,個人信息處理終端技術水平的不斷升級,以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為代表的個人信息處理終端已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個人信息檢索的重要手段。同時,由于網絡圖書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使得網絡數據庫的信息存儲量得到驚人的擴展,依靠網絡搜索技術搭建的個人作息檢索平臺已經顯現出極大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但是,當前的網絡檢索技術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檢索方式單一,大部分的檢索引擎僅支持文字形式的信息輸入方式。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各種媒體形式不斷融合,必然導致信息檢索方式的進一步擴展。在將來的信息檢索過程中,關鍵詞將不僅局限于文字形式,可能加入聲音、樂曲、圖形等多種輸入方式。同時,其信息檢索結果也將以多種媒體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
2. 媒體融合的信息互動平臺更為開放
由于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使得受眾接收的信息無論從質的方面還是量的方面都得到提升。作為媒體融合的技術基礎,網絡信息技術和個人信息終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這些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影響著個體之間的信息互動。更為綜合化和集成化的個體信息處理終端不但為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信息資源,同時也為個體間的信息互動搭建了更為方便快捷的信息互動平臺。由于網絡技術與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信息接收者不僅可以采取多種媒體形式接收和獲取信息,同時也成為信息資源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當前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模式不斷成熟與完善,已經顯示出更為高效和便利的信息互動趨勢,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未來的信息互動平臺也必將顯現出多媒體化和更開放的特點。
3. 媒體融合的終端軟硬件設備更為個性化
在很多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以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個人信息處理終端設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以蘋果和安卓系統為代表的手機軟件系統也在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不久的將來,研發出一種集網絡視頻播放器、電子書、電子報紙、電子雜志、網絡電視、網絡新聞實時播放軟件、有聲讀物播放器、網上聊天工具、網絡導航等一系列多媒體功能于一身的個性化終端軟硬件設備已經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同時,更為個性化的終端軟硬件設備不僅可以使個體信息處理者不再被動地接收信息,而且還可以自行制作新聞稿、圖片、表格、錄音、視頻等信息,實現信息資源更為有效的利用和共享。由于可選擇的媒體功能多種多樣,必然導致上述的軟硬件設備具有高度的個性化特點。
二、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1. 媒體融合后新聞傳播實現信源主體多元化
在當前網絡傳播以及數字技術的不斷推動下,人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參與新聞傳播的能力。借助MSN、QQ、BBS、播客、手機以及博客等工具,已經形成了多人對多人、個人對多人、個人對個人的傳播網絡,人個通過這些網絡發布身邊的新聞,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進而使得信源主體逐漸呈現多元化。伴隨著媒體融合進程的不斷加快,這一信源主體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傳者受眾一體化成為我國新聞傳播主體的特征。根據我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第24次調查統計,截至2009年6月,全球的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10億,我國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億多,網站有300余個,博客用戶已經超過1.8億。每天都有大量短信、圖像、圖形、文本、音頻以及視頻等發布,龐大的新聞信息源已成為過去傳統媒體進行開發和利用的主要對象。雖然提供信息這一任務主要由企業、社會團體以及政府等單位來進行組織,但是,從事發布新聞消息以及采集新聞信息的人員仍然是職業新聞工作人員。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專業媒體組織仍然占據十分重要的主導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正在逐漸將大眾傳播這一局勢改變,在全世界范圍之中,“草根記者”在重大突發事件現場所采集和發布的新聞,正在產生全球轟動的效應。
2. 媒體融合后新聞傳播流程實現整合化
媒體融合條件下所產生的新聞傳播必須要打破過去傳統新聞傳播業務的單一工作流程,要求在全方位運用技術以及所有媒體形態這一基礎之上進行整合,建立全新的流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采編已經不是一報一臺,而是采用跨媒體團隊的合作方式,是各種各樣媒體新聞生產流程的整合以及重組。整合化新聞采集一次性就能夠完成,新聞的發布渠道以及加工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接收終端實現了統一,進而逐漸形成新聞產業鏈。尤其是整合化新聞報道也不再是單純的電視臺記者或報紙記者,而是集團組織之中為我國所有媒體進行新聞采集的專業記者團隊,可以說是一個小組,這個小組所提供的新聞作品是多媒體形式,新聞錄像、現場錄音、新聞圖片以及文字報道應有盡有。在團隊作業這一基礎和前提之下,新聞載體和新聞采集這二者相互分離,團隊成果也不是某一個載體所獨有,每一個媒體都能夠在自身成套新聞產品之中獲得最適合自身的那一部分,新聞傳播整體效果最優化以及載體使用完全已經成為基本的目標。正是因為這些新聞產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新聞產品表現形態的差異、新聞產品角度的差異以及新聞產品內容的差異,才使新聞傳播更加個性化,新聞內容更加全面化,新聞報道更加多樣化,進而使得社會公眾表達觀點的權力以及社會公眾發布新聞信息的權力等到充分尊重,新聞傳播更加客觀真實。
[1]程方平.求真擔當是正道——從《關于記者:郭超人新聞思考》看中國新聞人才的培養[J].現代傳播,2011(1).
[2]鄧利平.論重大自然災害中新聞傳播的正向功能效應——從中央電視臺汶川地震報道說起[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11).
[3]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影視節目制作專業中節目策劃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組.電視節目制作專業中節目策劃能力培養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
[4]包鵬程,汪伶俐.媒介融合對影視生產和傳播的影響[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
[5]蔣冬青.新媒體對政府輿論監督的影響與引導策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