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我國剛起步不久的經濟體制和所面臨的經濟市場來說,圖書出版業面臨的壟斷是政府壟斷,這種壟斷與建立全國統一、競爭、有序的大市場的目標背道而馳,是制約我國出版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對當前我國圖書出版業的壟斷現狀、圖書出版業壟斷協議行為及其法律規制、圖書出版業壟斷行為形成的原因進行了探討,以期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圖書出版業法律規范。
[關鍵詞]壟斷;經濟市場;制約因素;市場體系
[作者簡介]李華,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一、我國圖書市場壟斷的現狀
我國經濟市場起步較晚,雖然圖書出版業已經初步建立市場體系,市場主體也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我國特有的經濟體系,圖書出版業還處于轉變時期,因此在市場經濟的競爭過程中,壟斷行為較普遍,其中行政壟斷的程度更高,問題更突出。行政壟斷是一種利用行政的強制力量,通過具有嚴格等級制的行政組織對市場進行干預的壟斷行為。我國的經濟現狀是政企不分,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過程進行直接干預,政府對人、財、物的調配,投入產出的計劃和組合都有直接的干預能力和決策權,這種高度集權的經濟組織形式為行政壟斷奠定了基礎。
如我國某地的新華書店一直壟斷當地中小學教材、教輔用書的發行,教輔圖書的銷售額占該新華書店總銷售額的70%。然而,一些出版商和經銷商會向學校兜售自己的教輔用書,價格遠低于新華書店給學校的售價,這樣當地的中小學也私自向其他書店征訂學生用書,最終導致2012年秋季該新華書店丟掉900萬冊學生用書訂單。隨后,當地的新聞出版局和教育廳聯合對中小學違規訂書行為做了糾正,該新華書店追回將近300萬冊圖書訂單。為了規范各學校圖書征訂,當地政府、教育廳、新聞出版局之后連續發出兩個通知,要求各中小學必須從新華書店購書。在市場經濟的體系中,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應具有自主經營權和自主選擇權,而案例中的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行政強制中小學校必須通過當地新華書店購買教科書的行為違背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違反了《反壟斷法》中規定的嚴禁行政強制交易行為,新華書店則是行政強制交易行為的“指定的經營者”。這種壟斷行政行為在我國圖書市場中屢見不鮮。
改革開放60多年來,我國的出版量日漸增加,從1978年的105家出版社發展至今天的上千家出版社,出版品種也有很大跨越,收益突飛猛進。但這是縱向比較,就橫向比較而言,差距還是很大的。面對差距,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應該正視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
二、我國圖書出版業壟斷協議行為及其法律規制
1. 橫向壟斷協議行為及其法律規制
橫向壟斷協議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具有競爭關系的圖書出版商或者圖書經銷商之間以協議或其他協同方式實施的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包括經營者間的契約和協議、行業組織的決議等。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三條列舉出五種橫向壟斷協議,我國圖書行業壟斷行為主要體現在固定或變更圖書價格,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我國圖書出版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有著直接關系。市場競爭一般都是價格競爭,經銷商為了能在市場中占有更大份額,就會想出各種方法,有些甚至進行惡性價格競爭,這種靠壓低價格的競爭是一種較低水平的競爭方式。
2. 縱向壟斷協議行為及其法律規制
縱向壟斷協議指出版商或經銷商要求交易相對人在銷售其商品時遵守一定的價格條件或者提出一個最低的轉售價格,包括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對于其他一些類型的縱向協議只在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其違法時才予以禁止。固定圖書轉售價格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防止經銷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圖書消費保障,這樣也能在經銷商之間達成橫向固定價格的協議。只有將圖書價格固定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之內,才能減少或者消除經銷商之間的惡意競爭。
三、我國圖書出版業壟斷行為的形成原因及對策
國家要鞏固好文化產業的國家戰略性地位,就要預防圖書市場壟斷格局的形成和相關的壟斷問題。
1. 市場激烈競爭促使圖書市場壟斷協議形成
目前我國圖書業的競爭方式相對單一,主要就是價格競爭,這體現在網上書店和實體書店的價格比拼、出版商和經銷商之間的折扣矛盾。在這種競爭中很容易產生產業限制和排除競爭的行為,這主要體現在壟斷協議行為上,即價格相關的壟斷協議上。目前,三家圖書行業協會制定了《圖書公平交易規則》,這一協議是一個典型的有行業協會組織實施的橫向壟斷協議。固定轉售價格是典型的縱向壟斷協議,由于縱向協議對競爭的危害沒有橫向協議那么直接或者明顯,因此我國《反壟斷法》只明確規定兩種與價格相關的縱向壟斷協議適用本身違法原則,對于其他的沒有進行明確規定,國家應在這些方面給予明確規定,促使法律實施更加可行性。
2. 地方保護和部門壟斷導致圖書市場行政壟斷行為
我國圖書出版業的壟斷主要是行政壟斷,這與國外出版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形成的經濟壟斷有很大區別。以前我國進行計劃經濟,新華書店是我國唯一指定的圖書銷售渠道,隨著發行市場的統一開放,政府也鼓勵出版發行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重組,但是圖書區域性明顯,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的保護現象仍然存在,地方政府濫用行政權力來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因此,要防止圖書出版業的壟斷行為,地方政府應避免過多的行政干預,讓圖書出版自由參與市場競爭。
3. 圖書出版業地區結構均衡對圖書市場壟斷的影響
據2012年的新聞出版統計匯編, 我國的圖書出版社數量和規模呈現區域發展均衡的態勢,各地區出版社的類型和性質大致相同。
圖書出版社數量和規模的均衡性分散了出版的各種資源,不利于資源的集中和統一配置,導致出版社競爭力普遍較低。國家應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在人口較密集的大型城市集中出版社投資,鼓勵跨地區出版社的發展,打破出版資源均衡的局面,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出版社的市場競爭力,削弱行政壟斷的局面,也能減弱地方保護企業的現象。
我國圖書市場正處于轉型期,圖書出版作為國家文化的基礎產業,應與我國政府一直致力增強綜合國力的步伐同時進行,也要建立在我國特殊的市場經濟體系和我國國情基礎之上。發展是出版業的第一要務,圖書出版業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改革和制定相關法律是關鍵所在,只有決策落實好了,才能處理好圖書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關系,才能走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圖書出版業法律規范和管理的發展道路。
[1]趙桂茹.我國圖書業壟斷行為及其法律規制[J].國際法學,2011 .
[2]劉向,馬費成.中國學術數字信息資源市場中的買斷博弈[J].圖書情報工作,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