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出版產業上市工作持續多年,業界對上市后的出版集團更多關注的是GDP與企業發展,而忽略作為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上市企業,其控股人出版集團與被投資方上市公司的微妙關系。為了能夠保證上市出版集團的長遠發展,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之間應從建立有效股權結構、協調上市公司與出版集團產業發展定位、共建價值標桿等方面著手規范二者關系,以確保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出版集團;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產業結構
[作者簡介]何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新聞傳播系。
目前,我國A股出版傳媒板塊中,傳媒類上市公司合計48家。其中,從事出版業務的上市公司合計13家。從這些已經上市的出版公司情況來看,借殼上市者占多數,IPO主板上市者比例較低。但不管是哪種上市方式,一旦入市,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關系就發生根本變化。出版集團成為出版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而上市公司則需要從各方面考量其大股東——出版集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事實上,處理好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統籌與被統籌、經營與管理、制定與執行等各項職能關系,對于身處市場經濟環境下正在改革發展中的出版集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上市公司與出版集團關系研究
目前,我國出版產業上市公司可分為借殼上市和IPO上市(包括主營資產IPO上市和整體資產IPO上市)以及優資產獨立上市(子集團上市)三種,這三種不同的上市方式直接導致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關系迥異。
1. 借殼上市
由于我國出版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時間較短,因此其最初的上市行為多是通過購買已上市公司的股份,成為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之后便將出版集團的經營理念與文化定位與原有上市公司灌輸融合,通過注資和融資手段,完成出版集團的上市工作,這種做法俗稱借殼上市。通常,被借殼的上市公司運營狀況均不理想,亟須外來資金進行注資和融資工作。因此,出版集團只要與這些空殼上市公司的股東代表人談妥,便可以成為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這種環境下形成的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關系需要謹慎對待,處理二者關系的關鍵在于權衡雙方利益。
2. IPO上市
IPO上市包括主營資產IPO上市和整體資產IPO上市。相較借殼上市,出版產業的IPO上市更便于出版集團對上市公司進行督管工作。IPO上市后,出版集團不需要考慮上ZJqYbzh4uvJaoNQMlA2vrmb5O01cKU9NbsAOQqObho4=市公司的發展理念和原有愿景與自有規劃間可能產生的沖突問題。但與此同時,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需要股權分離、權責明確,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給出版集團確保上市公司的發展方向帶來難度。
3. 優資產獨立上市
出版集團的資質和實力良莠不齊,出版集團內部的出版資源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因此,優資產獨立上市是解決目前我國出版集團單兵實力強勁、綜合實力略弱境況的有效辦法之一。作為優資產,充滿新鮮血液的出版集團新秀在集團化后可以嘗試推進上市工作。
二、上市公司與出版集團如何處理好二者關系
1. 建立有效的股權結構,嚴格依照相關法例進行分權治理
就目前我國出版集團的上市現狀來看,不論是借殼上市、IPO上市還是優資產獨立上市,必經的途徑是股份制改革,完成多元投資主體的角色與身份轉換。上市后,上市公司要遵守《公司法》《證券法》等各種與上市相關的法規。出版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保障母公司有效權益的前提下,要實現上市公司的資產保值、增值,同時要關注股市的風云變幻,確保各出資方的權益。
第一,明確管理制度,遵章執行大股東應有的權利與義務。出版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管理方式方法上不能沿用之前獨立企業內部管理辦法,要及時轉變思路,將管理職能從集團內部垂直管理轉變為控股性股東管理;在管理模式上,要嚴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規模與章程建立管理模式,實現大股東職能的最大化使用。而這些職能的落實都需要作為大股東的出版集團在管理理念、水平和經營知識方面的提升。
第二,明晰雙方關系,不得越權管理。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要明確彼此關系——出資人與被投資企業。按照相關法律,控股人——出版集團有權維護出資人的各項合法權益,上市公司作為被投資企業,有義務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不斷推動企業發展,確保股東收益。
此外,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在法律方面具有平等地位,二者都是依法設立、具有合法地位的獨立法人。上市公司作為對所有股民負責的公眾公司,出版集團作為控股大股東,應規范自身行為。在依法行使出資人權益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直接或間接干預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工作,確保上市公司的獨立運營。
第三,創新管理模式,確保上市公司的正常、獨立運營。“三會一層”是上市公司管理模式的一般規定,指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組成的議事管理規則。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應遵循這一規則。由于我國出版集團完成轉制時間不長,各項職能設置都是在倉促間形成,具體運行過程中難免會有摩擦、掣肘情況發生,這就需要控股人出版集團與被投資方上市公司共同協商、解決矛盾,推動上市公司的正常運營。以安徽出版集團與“時代出版”為例,為了能夠更好履行各自權益,安徽出版集團與“時代出版”在業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等職能部門方面嚴格分開,彼此獨立,確保“時代傳媒”在上市后具備完整的業務產業鏈和獨立運營的市場競爭力。
第四,重塑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大股東的綜合效用。出版集團要嚴格依據法定章程,對上市公司進行嚴格管理,重塑符合上市公司現狀的管理職能。同時,出版集團應通過“三會”對上市公司進行嚴格規制,防止上市公司運營偏離出版集團的管控范圍。作為文化產業,出版集團應對上市公司進行導向管理、平臺提供、穩定股權等管理職能。一是加強導向管理,要求上市公司堅持文化導向不動搖。二是發揮強大平臺作用,為上市公司的品牌塑造、資源聚集、產業延伸等打造平臺,做好蓄水和孵化工作。三是穩定股權,通過適當增持股權等辦法保證出版集團的控股人地位,以企業近期經營目標和資本信貸為基礎,發揮集團資本優勢。
2. 協調上市公司與出版集團產業發展定位,形成互補與裂變效應
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需要在發展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擁有各自側重的發展領域和產業定位,唯有這樣,才能保證上市公司擁有法定的經營自主權,進而實現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共同長遠發展。遼寧出版集團在上市后明確其與“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思路。集團重點發展與出版產業相關的文化產業,如創立“出版智能大廈”制作出中文電子圖書“掌上書房”等。而上市公司“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則更專注出版產業本身,將主營業務重點放在圖書、期刊、電子音像制品等文化傳媒產品的編輯、出版、發行和市場運作方面,成為中國第一家真正具有內容傳媒概念的出版上市公司。從遼寧出版集團和“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看,二者既不是產業鏈中的上下游關聯關系,更不是競爭對手關系,而是以發展文化產業為基礎的互補性關系,并且在具體工作中,雙方在某一些交叉領域充分發揮自有資源,進而實現裂變式發展。
3. 共建價值標桿,合力造勢,成就夯實的文化軟實力
出版產業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制造者,對文化軟實力的需求更為緊迫。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除具有共同的、明確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外,還需要目標共同、品牌共重、人才互用、文化互通,以增強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文化價值黏性,以此推動二者可持續的發展合力。
第一,目標共同。具有共同的發展目標,才會具有相同的價值取舍,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之間的發展步伐才會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作為出版集團,要以文化發展為根本,上市公司在股市匯集的資金應用于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而不是將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視為唯一標準,忘卻出版集團上市融資的應有之意。
第二,品牌共重。經過上市后的資本運作,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都具有價值不菲的多種品牌,這些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對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戰略上的價值共同體,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在品牌塑造與維護方面要相互倚重,形成品牌影響力的梯次提升。
第三,人才互用。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對各種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幾乎所有出版集團都以公開招聘形式進行人才選拔,而上市公司的高管人才更是出版集團爭相搶奪的人才資源。據統計,2011年,10家國有出版集團的出版傳媒類上市公司的高管人才合計63人,均為高級職稱,從這些人的資歷及職場經歷看,都在出版產業從事過多年相關工作,他們掌握著上市公司合計613.7億元的資產,是當之無愧的精英人才。因此,人才的培養與重用對于上市公司的正常運營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四,文化互通。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支柱,作為上市公司,文化價值觀不僅要與出版集團一脈相承,更要符合廣大群眾的長遠利益。出版集團應以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給予上市公司指導,實現出版集團與上市公司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