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廣角》2013年7月(上)策劃的“全民閱讀”專題很好,各篇文章觀點都有獨到之處。但,我覺所提出的問題沒有擊中要害。鄙以為“全民閱讀”存在的弊端,首先是作為政府有關部門,他們所倡導的閱讀方向存在誤區。古人言“開卷有益”,只要是好書,讀之總有所思考,有所收獲。然而,他們倡導的不是“經典閱讀”,而是“主旋律”閱讀。都是政治的、政策層面的東西,或者是圖解政治、政策的東西。這類東西,在公務員隊伍開展就行了,不要在全民中開展,因為閱讀是心靈的需求,心田的浸潤,當然,也有自覺尋求知識的讀者。中外“經典圖書”(包括文學、哲學、思想、歷史等)啟迪、潤育了多少代人,這些作品才是育人的精神食糧,指導閱讀的眼光不可短淺。令人費解的是,政府某些部門,為了所謂的“政績”,動輒就是幾百萬、上千萬元投入一臺戲,或者一臺演出,舞臺布景可謂輝煌至極。但是感動的不是觀眾,而是他們自己,因為這是“政績”,演出一兩場,也就步入“死亡”。有的則把幾百萬元的資金投入凸顯政績的叢書、套書出版。這些圖書送到單位或分發給個人,很快就成為按斤論價的廢紙。花公款(納稅人的錢)出書就算了,有的竟還列入優秀圖書推薦給社會,推薦給所謂的“全民閱讀”。這種形式主義何時休?怎樣能引導全民閱讀的興趣?再者,圖書出版的媚俗,令人忍無可忍。某些玄幻、懸疑、盜墓和所謂“青春作品”,胡編亂造,毫無原創價值,出版界跟風而出,已成為青少年課外的主要讀物,出版界簡直是自挖墳墓!最后,最可惡的是傳媒:報、刊、書、電視、電影,還有網絡。尤其是報紙、影視,他們天天在“娛樂”大眾,娛樂至死,娛樂得讓人窒息,他們是低俗、媚俗的推手!閱讀是要導向的,閱讀容不得急功近利,也容不得商業操作。閱讀必須是經典意義的閱讀,否則這個民族必將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