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美國Bowker公司將發布《2013年美國圖書讀者的概況和購買行為的年度回顧報告》。《出版人周刊》提前披露其中一些關于電子書市場的數字和趨向。2012年美國紙版書市場份額為43%,僅比2011年下降1個百分點;精裝本圖書銷售同比下降2%,為37%; 而電子書市場整體份額上升了7%,達到近20%。不僅電子書大行其道,在線銷售也愈發流行,在整體圖書銷售中高居44%的市場份額,同比2011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亞馬遜是整體圖書市場的最大贏家,銷售的電子書和實體書達到31%的市場份額。而電子書銷售的前三位分別是Kindle (55%),Nook (14%),其他平板電腦,包括iPad(13%)。僅從現在報出的數字來看,2012年美國的圖書市場并沒有惡化的大趨勢,但是整體數字化的趨勢依舊明顯。
英國雖然還沒有出臺2013年的閱讀總趨勢,但在2013年3月,英國政府計算物價指數時,第一次計入電子圖書,使之與面包、藍莓等一樣成為英國國民經濟通貨膨脹的跟蹤標本。英國統計局辦公室解釋是因為Kindle和Kobo電子閱讀器等電子圖書是不斷增長的市場,而尼爾森調查公司和Kantar Worldpanel的統計數據顯示,英國電子書的銷量占2012年全部圖書銷量的13%~14%;銷售額占比約為6%~7%;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紙版書的銷量在2012年減少了7400萬英鎊,創下9年來的新低,就算有《五十度灰》《饑餓游戲》、卡羅琳和希拉蕊的新書也挽救不了銷量的持續下跌。
2013趨勢預言與現實?
在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媒體在預測2013年電子閱讀器的銷售前景時都有分析稱,2013年是閱讀器銷量大幅下跌的一年,原因包括以下兩點:第一,當用戶也可以在功能全面的平板電腦上閱讀電子書,而平板電腦的價格與電子閱讀器之間的差距不大時,購買功能單一的電子閱讀器顯得沒有必要;第二,占據電子閱讀器接近半壁江山的亞馬遜很有可能免費提供最簡易版的Kindle,目的是鼓勵用戶繼續購買內容,如果免費閱讀器出現,那其他閱讀器的市場將會迅速失去。
針對2013年的電子圖書市場,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Information Today》發表的分析提出的12大趨勢。現在距離Information Today發表此文章的時間已經過去了4個月,以下7種趨勢確實在2013年被頻繁討論并出現。第一,自出版服務商的商機無限。2011年美國市場自出版圖書達到20多萬種。第二,閱讀的社會化。比如Netizeen可以幫助出版商把PDF文件轉化成數字雜志。在Zola Books這個電子書平臺上,作者、讀者可以分享共同的興趣并且進行交流。第三,電子書的沒落。單純的電子書閱讀器在和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而電子書的價格也在持續下降。第四,新的電子書模型。比如Smashwords是一個專門面向獨立出版的電子書的銷售平臺,作者在此獲得對內容的完全控制(尤其是格式和定價上的自由)。第五,新的產品和服務。比如,云圖書館(比如Amazon)可以銷售你購買的電子書(二手書)。第六,技術創新而使產品價格下滑。德國的txtr宣布年底推向市場的13美元的電子書閱讀器txtrbeagle,使用2個7號電池,更輕、更薄、更小。第七,在線書商角色分工呈現。BookSliced給自己的市場定位是幫助讀者追蹤圖書價格,尋找免費圖書;Kobo和亞馬遜都不滿足于單純的銷售電子閱讀器和電子圖書,他們都在尋求成為一站式的電子全商店甚至地方服務商,提供多種產品包括旅游、雜物等。
圖書館的電子書方案?
2013年4月15日,西蒙舒斯特圖書集團宣布加入給圖書館系統提供電子書的計劃,至此,現有國際出版六巨頭全部公開了在電子書上與圖書館合作或不合作的方案,電子書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方式再次成為業界熱點。
現有的6大出版集團跟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各有特點,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華榭和麥克米倫出版集團拒絕在新商業環境下與圖書館進行任何電子書的合作,而哈珀柯林斯與企鵝各自提出有限制的合作條件,蘭登書屋與西蒙舒斯特明顯是試水兼觀望中。
新華網引用的報道稱,雖然全英國有71%的公共圖書館提供電子書借閱服務,但僅有15%的電子書會進入數字圖書館。在美國,一家公共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數量平均只有4350本(亞馬遜一家零售商的電子書數量就超過170萬本)。根據版權法,任何購買紙質書的讀者可以轉借或出租圖書,但同樣的規則并不適用于電子書。圖書館也沒有這種權利,他們必須就每本書的許可使用進行談判。一些技術公司,如Over Drive和3M,將電子書存放到相應的服務器上,每年收取2萬美元,另外針對每本書再加收一定的費用。
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為電子書借閱設定政策。英國提出一種方案,即將公布。其他國家政府則等待出版商公布他們的條款。加拿大正在計劃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電子借閱平臺,這樣圖書館就不必由第三方管理電子書。實際上,加拿大小型出版商非常歡迎借閱模式,因為館配市場大約占據他們總業務的40%。2013年4月,美國圖書館協會推出了“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商業模式”,主要的三點是圖書館應該有權利擁有市場上可以購買的所有電子書,并可以擁有使用權而在各種圖書形式和終端之間自由租借,出版商應該保證電子書的實施、應用的便利。
明顯,圖書館與六大出版商巨頭之間戰火紛飛,不愧被媒體稱之為“新的海灣戰爭”。英國因為其公共圖書館是完全免費服務的(除了租借音像制品要付極少的費用),政府明顯表態會支持圖書館出借電子書。分析家更進一步指出,其實亞馬遜已經開始了其電子書的變相租借,比如其現有政策里,電子書購買后,可以在7天內退回亞馬遜,并獲得全額退款,就是開了圖書購買消費的先例。而亞馬遜現在推行的二手書業務,也是一種變相的租借行為。
針對現有的合作模式,媒體報道說,“費城公共圖書館從哈珀柯林斯購買的任何一本電子書都還沒借到26次,比如下面的插圖就是一本費城公共圖書館購買的HarperCollins的電子書。這張圖表明這本書一共能被借出364次,這意味著費城公共圖書館購買了14個復本(364除以26)。而這本書一共有68次預約,預約率應該是4.86(68除以14)。紐約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館藏中包括5120本HarperCollins的電子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書借出了26次”。
今年是蘭登書屋和企鵝合并開始實施的一年,合并后的調整肯定會涉及電子書與圖書館的合作。而新集團占有的市場份額也會影響到行業的趨勢,因為蘭登與企鵝都是與圖書館合作的態度,電子書在圖書館系統內的流通順暢也許今年可以初見曙光。其實,出版社與圖書館合作說到底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包括利益分配。比如英國一些大學已經在2011年開始了部分新書的電子版借閱業務,但時間很短,而且必須在大學平臺上閱讀,一般一周之后電子書就會自動消失。這也許是其中的一個合作模式。多種模式的創建,對電子書進入圖書館這一公眾平臺會有極大助益。
總而言之,出版行業全面的數字化在2013年仍然繼續發展,只要讀者有需求,出版業自然不會消失滅亡,重要的是保持讀者對圖書和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