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醫藥期刊蘊含豐富的資源,亟待開墾與挖掘。隨著沈著的面世,有望改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引發近代中醫期刊研究的學術熱潮。
百年前的申城,讓人聯想到是什么?是“浪奔、浪流”的《上海灘》,亦或是“搖曳旗袍、昏黃路燈”的《花樣年華》。然而此刻,正有一大批執著的中醫人、辦刊人用期刊乃至生命為傳統醫藥的延續、存亡而奮爭。20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醫往事:1910-1949民國中醫期刊研究》(以下簡稱沈著),恰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民國滬上的中醫往事。作者沈偉東博士,是圖書期刊出版的內行。沈著定位于民國時期的上海,通過細致縝密的史料梳理,完整呈現民國申城中醫期刊的出版狀況,探討風云變幻下中醫期刊對中醫藥學術和行業發展的作用,以及基于中醫引發的延續全民族文化命脈的論戰,實為民國上海中醫期刊研究的拓荒之作。
辛亥以后,期刊發展迅猛。沈著選擇具備期刊的基本屬性和“中醫藥”屬性,在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的上海地區出版者,總共62種(1910年丁福保創刊的《中西醫學報》作為特例選入),約占當時全國出版中醫藥期刊的三成。從期刊類型、學術促進、行業貢獻三方面考述民國醫刊的價值。先者按照辦刊目的、讀者定位、期刊內容,大致劃分綜合、學術、普及期刊三類,秩序井然;次者從全國學術研討、地域經驗交流、海派中醫形成三方面,闡發對中醫學術發展的促進,抽絲剝繭;末者由構建信息平臺、探索中醫前途、參與重大事件、拓展多種經營四者,勾繪民國上海中醫藥期刊對中醫行業發展的貢獻,有理有據。附錄則包括62種民國上海中醫藥期刊列表及提要。
例如,期刊忠實記錄了“反廢止風潮”中中醫界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與奮力抗爭。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國民政府中央衛生部在南京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最終通過余云岫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并規定6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妄圖徹底廢除中國傳統醫學。消息一經傳出,中醫界群情激奮?!夺t界春秋》全文登載“廢止中醫案”原文,又發表《本社駁斥中央衛生委員會取締國醫議決案之通電》(1929年,第33期),逐一批駁余氏怪論,強烈譴責衛生部非法行徑?!夺t界春秋》出版??爸嗅t藥界奮斗號”(1929年,第34期),刊登60余篇檄文,反對“廢止中醫案”。在此基礎上,張贊臣以醫界春秋社名義,倡導成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來自全國15個省市的262位代表組成“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推舉進京請愿團。中醫團體的抗爭請愿,上海中醫藥界同仇敵愾,罷工抗議以示支持,形成聲勢浩大的“反廢止風潮”。國民黨政府迫于壓力,最終使“廢止中醫案”暫緩執行,中醫界的抗爭取得階段性勝利。這一過程中,作為民國中醫之喉舌的《醫界春秋》,產生了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
除了探討中西醫論爭、中醫教育、中醫疫病防治等備受關注的話題,沈著又從辦刊人的視角,思考了上海中醫藥期刊的經營問題。民國時期,上海中醫藥期刊在短時期內形成行業期刊群體,通過國民郵政發行到全國各地乃至遠達海外。這種先進的傳播模式打破了傳統中醫行業信息封閉的狀態,期刊組織的對中醫自身問題的反思,推動了中醫界打破保守思想,積極探索行業的發展,而中醫人也在辦刊中不斷探索、實踐新的經營模式。期刊的全國發行使“刊授”“區授”等跨地區遠程教育成為可能,突破傳統的師承模式,推動了中醫教育發展。如《中醫世界》曾連載過內、兒、婦等各科講義;《中醫指導錄》《鐵樵醫學月刊》《中醫新生命》等的辦刊目的,是為函授學員提供切磋學問的平臺。期刊的出版為中醫行業圖書積累了豐富的出版資源,期刊出版與圖書出版二者互動,推動了中醫學術研究和社會大眾中醫藥的知識普及。中醫界通過期刊經營,引進了現代廣告傳播方式,提高了從業者的社會知名度,改變了傳統中醫診所相對封閉的經營狀態,擴大了海派中醫在全國的影響。期刊促進了中醫學校的教學與學術,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有些期刊與醫院經營密切結合,促進了醫院的臨床和醫療工作;有些期刊還利用全國發行的優勢,在各地征集秘方、驗方;有些利用期刊信譽,向社會籌募資金,采取股份制經營形式,開辦制藥企業。民國時期,中醫藥期刊的發展與中醫藥事業形成良性互動。
近代中醫藥期刊蘊含豐富的資源,亟待開墾與挖掘。隨著沈著的面世,有望改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引發近代中醫期刊研究的學術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