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字出版是出版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產生的新興出版業態,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業務是大勢所趨。專業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過程中具有許多優勢和有利條件,要以此為基礎,采用適合自身發展的數字出版模式。
[關鍵詞]專業出版社;數字出版;優勢;形態;模式
[作者簡介]瞿微,化學工業出版社;董亞峰,電子工業出版社。
在目前的出版產業中,以紙質媒介為代表的傳統圖書出版仍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與延伸,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日漸加快,數字出版理念逐漸深入,受眾迅速增加,技術不斷完善,形態日益豐富,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數字出版以其出版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生產成本低、交互性強、檢索與更新信息便捷、環保低碳等優點,已經成為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產業,對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變出版業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我國實現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戰略任務。
1.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必要性
數字出版極大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的閱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為出版行業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我國,大眾出版社與教育出版社較專業出版社先行一步,在數字出版方面進行大量投入,推出了一定的產品與服務。如今一些專業出版社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地建立自己的數字出版平臺和知識資源庫,整合其內容資源,實現跨媒體發布及跨行業資源服務,開展自己的數字出版業務。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世界范圍來看,以施普林格、愛思唯爾、湯姆森集團和約翰·威立集團為代表的傳統出版商,正在借助自身的資源優勢,通過對內容資源的深度加工和整合,向新的數字出版巨頭轉變。面對國外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的巨大挑戰,迫切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出版模式,持續提升專業出版的核心能力。
(2)在傳統出版過程中,其專業出版存在內容資源重復、交叉較多,存儲形式分散,共享程度差,新技術、新知識傳播慢等不足。若開展數字出版業務,不僅可以克服傳統模式的不足,還可以將專業出版社得天獨厚的專業出版優勢、能力和資源實現跨行業、跨領域共享,提高其信息服務層次,突出服務特色,進而建立一套服務各專業領域的信息資源數字出版工程的標準規范,并能進一步加快數字出版產業化進程,促進科技與行業的發展。
(3)傳統出版業庫存及成本壓力增加、增值服務供給不足、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等矛盾日益突出,傳統出版業的發展正在遭遇瓶頸。專業出版社迫切需要有效整合和加工各專業領域信息化進程中積累的大量信息資源,持續增強跨媒體分發、跨行業專業出版服務能力,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形成新型、標準化、針對專業出版的數字出版模式,通過對出版流程的數字化,重構數字出版產業鏈,提升出版競爭力。
2.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優勢
相對其他大眾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專業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過程中具有許多優勢和有利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有豐富、獨特的內容資源優勢。專業出版社在長期的出版過程中,已經逐步積累大量豐富、專業的內容資源,而這些專業的內容資源就是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的核心競爭力,也使得專業出版社的數字出版更具潛力。
(2)具有相對忠實的讀者群。大眾出版往往立足人們的娛樂和生活,一般主題較為分散,內容具有普適性、非專一性和離散性,讀者的閱讀興趣與購買動力呈現即興性和隨機性。而專業出版立足人們的學習、工作與職業的提升,其產品呈現系列化、規范化、組織化,內容具有實用性、專門性、針對性,讀者的閱讀與購買以剛性需求為主,其讀者群也相對比較固定和穩定。
(3)具有鮮明的品牌特色。專業出版社在長期的專業出版過程中已經形成自己的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和讀者認可度,這些無形資產為專業出版社的數字產品進入市場、打開銷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可提供個性化服務。知識之間的關聯是專業內容的一大特色,數字出版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各知識點按照知識體系及其內在聯系,將分散無序的各種內容資源結合在一起,形成交錯、傳遞和鏈接的立體體系,然后根據讀者的不同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方便讀者對知識的檢索與查詢。而且可以實現大規模的定制要求,促進其數字化成本與收益格局的優化,因此在數字出版進程中占據一定的先機與優勢。
(5)數字版權保護可實現。作為新興產業,有關數字出版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侵權盜版、非法出版等違法違規現象十分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字出版業的健康發展。而專業出版社在開展數字出版時,由于其許多內容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稀缺性,不易被模仿、跟風,這樣可以對這些高端產品或專有內容實施加密保護,使其不易被復制或盜版。同時專業出版社可適當采取高定價策略,以解決成本問題。
無論新技術如何變化、發展,優質高效的內容資源始終是出版業競爭的核心,而專業出版社所具備的內容優勢是其他出版社無法比擬的。在此基礎上,專業出版社完全有資本拓展、轉型到現代內容產業或知識資源服務產業,將自己的內容產品加以數字化,以實現對資源的管理和再利用。如果專業出版社自身擁有的內容資源還不足以支撐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可以與其他出版社、相關信息提供商、數字技術提供商合作開發并組建統一的數字化內容資源出版發行平臺。
3.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形態
目前,國內外數字出版呈現多種形態,適合專業出版社的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傳統出版業務的數字化。即以傳統紙介質出版物為主體,通過配套的光盤或網站為紙介質出版物提供內容豐富、圖文聲像并茂、交互性強的增值產品或服務,形成以圖書為主、光盤和相關網站為輔的立體化出版資源。
(2)互聯網出版(也稱之為在線出版)。即通過互聯網出版和銷售數字資源,這種方式具有低成本、無物流、無庫存、無印數要求、內容更新即時、環保等顯著特點。
(3)內容資源庫。即出版社將其所擁有的豐富內容資源加以系統化和集成化,建立內容數據庫,以實現更方便的管理和對內容資源進行二次營銷。其內容的表現形式可能是數字化文本、圖表、音頻、視頻、多媒體課件、小的應用程序等。
(4)按需出版(Publishing On Demand,POD)。即根據客戶要求,按照不同地點、時間、數量、內容的需求來制作個性化出版物。
(5)移動終端出版,通俗也稱之為“手機出版”。它基于通訊技術平臺,利用手機或類似的終端產品,實現對數字內容的創作、編輯、發布等。
4.專業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模式
目前一些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出版社常采用的數字出版模式主要有下面兩種。
一是先有傳統出版物,再做數字出版,即數字出版被視為傳統出版過程的附屬品,通常在紙質書刊出版后進行。這種模式的主要問題是,其內容生產過程(包括內容制作、版式制作)僅以輸出傳統的紙質出版物為目標,沒有考慮數字出版等其他應用的要求。這就造成在數據加工、處理環節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問題,從而導致數字化成本過高、內容結構化難度加大等。前幾年很多出版單位做電子書,大多采用這種模式,即基于紙書掃描或排版文件轉換加工制作電子書。該模式是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初級階段。
二是在內容采編、制作時,考慮跨介質發布應用的需要。這種模式中,出版內容應盡早地形成電子文檔,甚至從一開始就將電子文檔的形式納入生產體系,把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從“串行”改為“并行”,實現傳統出版的排版過程自動化,還可以在更早階段產生在線產品。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出版內容在生產過程中就考慮多產品形態的生成、跨介質的產品發布等需求,即可實現一次生產、多次發布的目標。
上述兩種模式的數字出版還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出版。理想的數字出版模式是:全面采用數字技術,構建數字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多重“粒度”的出版基本內容(元內容),并能滿足跨系統、跨專業、跨介質的內容多重組合要求,最終實現跨介質的多元數字出版。其特點主要體現在:①數字化的出版基本內容(元內容),即出版的內容資源均以數字化形式存在,可以為多種媒體的單一或組合形式。②多重“粒度”的元內容。傳統圖書出版是以單本圖書為出版最小單位,而數字出版的最小單位可以為知識點(集),資源內容可以按知識點進行劃分,知識點具有相對獨立性,與其他知識點的關聯度較小。多個知識點可以組合成“粒度”較大的知識點(集),從而形成多重“粒度”的元內容。元內容作為出版的基本單元,出版時可根據需要進行組合,從而形成面向用戶的個性化出版物。③支持全流程的數字出版,如圖1為一個大致的數字出版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統,對數字出版的全流程進行管理,同時也將對傳統的出版模式進行改造,而不是傳統出版模式的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