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杰明· 格雷厄姆和戴維· 多德完成《證券分析》75年后,越來越多的現代價值投資者發自內心地感激他們。
格雷厄姆和多德是兩位孜孜不倦、高瞻遠矚的思想家,生逢金融無序年代的他們傾盡心血,試圖為混亂不堪的金融市場厘清頭緒,他們燃起的希望之火從此點亮了價值投資者前進的道路。時至今日,當投資者彷徨在變幻莫測、反復無常,甚至險象環生的金融市場時,《證券分析》仍然是異常寶貴的投資路線圖。
《證券分析》被譽為“投資者的圣經”,其論述鞭辟入里,全面細致,智慧之語猶如陳年佳釀,愈久彌香。盡管書中很多案例年代久遠,但道出的真理卻成為永恒。盡管行文略顯專業,但讀者仍然能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思想。1934 年以來,金融市場已經發生了當時難以想象的變化,但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資方法依然管用。無論是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年代,還是在今天,價值投資都是以低于證券或者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入,就是眾所周知的“用50 美分買到價值1 美元的東西”。
投資廉價證券能提供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為應對失誤、隨機因素、運氣不佳,或者經濟與股票市場變化留有余地。很多人誤以為價值投資是發現廉價證券的機械式工具,但實質上,價值投資是一種全面客觀的投資哲學,強調深入分析基本面的必要性,追求長期投資價值,控制風險,抵御從眾心理。
太多的人涉足股市專注于賺快錢。他們更像是在投機而不是投資,因為他們總幻想著股票價格會偏離價值快速上漲。投機者通常將股票當做能夠迅速來回交易的紙片,愚蠢地將股票價格與企業實際的經營情況和價值標準分離。投機者很少,甚至從不關注下行風險,尤其是在上漲的市場環境中。在行情好的時候,很少有人能遵守紀律,堅持嚴格的估值標準和風險規避策略,尤其是當大部分拋棄這些準則的人快速致富的時候。畢竟,牛市的功勞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天才的成就。
價值投資者認為,證券并非投機工具,而是代表了對標的公司的部分所有權或者債權,這一定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所在。當有一小部分業務折價出售時,不妨從假設整個業務全部出售的視角來評估,這樣能更好地做出價值判斷。這樣的分析立場有助于價值投資者專注于追求長期回報,而不受短期交易獲利因素的影響。
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資哲學中,最根本的原則是:“金融市場才是機會的終極創造者。”市場為證券定的價格,有時非常合理,有時則不然。事實上,市場在短期內會顯得非常缺乏效率,甚至出現價格與內在價值明顯背離的現象。無法預料的變化、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資本流動都會加劇市場短期波動,使得價格過度偏離價值。用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話說:“證券價格通常是一個基本要素。”
盡管任何人似乎都能成為價值投資者,但價值投資者最基本的特征,如“耐心、自律和風險規避”卻多是與生俱來的。第一次學習價值投資的方法時,你可能會與價值投資產生共鳴,也可能不會。你也許能夠嚴于律己和保持耐性,也許不能。巴菲特曾經在他的文章《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The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中指出:“面對用40美分購買1美元國債這樣的機會,有人會馬上接受,而有人卻無動于衷,這讓我大感意外。與注射疫苗類似,如果他一開始不接受,往后無論你怎樣勸說,并試圖用過往的記錄說服他,也無濟于事”。如果《證券分析》讓你心有戚戚焉,你又能夠抵御投機心理,保持足夠的冷靜,或許你就具備了價值投資的潛質。如果不是這樣,這本書至少有助于讓你理解你在投資領域的位置,讓你對價值投資者如何思考投資問題有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