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場地器材;使用;管理;維護;安全
中圖分類號:G8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11-0074-02
場地器材的使用是體育教學特點之一,體育教學中由場地器材引發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輕則擾亂課堂秩序,中斷教學;重則發生傷害事故,帶來嚴重后果。場地器材使用安全是與場地器材規范管理、定期維護分不開的,體育教師如何在場地器材使用、管理與維護中確保安全,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進而培養起場地器材使用、管理與維護的技能,是體育教學所面臨的特有問題。
一、場地器材使用、管理、維護中的安全問題
1.場地器材準備不充分
案例:踢足球時,學生踩到坑洼不平的地面而摔倒。
剖析:類似的例子很多,例如:排球氣打得太漲,學生傳球練習,把手指戳傷;打羽毛球時,用力過猛,羽毛球拍折斷打到自己或同伴;雙杠的升降固定卡未能卡到位,學生一上雙杠,雙杠猛的下坐,學生摔倒;游泳池水渾濁,水質差,引發紅眼病、中耳炎、皮膚病等;水質渾濁不易發現溺水者,而導致事故。此類情況都是課前對場地器材的檢查不到位或者場地器材準備不充分導致。體育教師一方面課前應組織好體育骨干與老師一起根據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協同布置場地器材,做到安全、干凈、整潔,有教育意義又便于上課。另一方面,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到場地器材布置的重要性,加強教師的責任感,特別是對待有可能由場地器材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1]。
2.場地器材布置不合理
案例:小學生在教師自畫的跑道上進行往返接力賽,跑道寬僅1米,在擁擠的賽道上發生擦碰,撞到一起。
剖析:類似案例還有體操墊、跳高墊的接頭縫隙過大或者練習后移位,導致學生踩到縫隙而扭腳;跨欄架朝向放反,導致擦碰欄架時,欄架不順向倒地而絆倒;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布置的間隔太近,相互影響而發生沖突。此類案例問題出在布置場地器材前教師未能事先試驗。課前教師在布置好場地和器材后,應找學生或者自己試驗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以及時糾正,防患于未然。如果倉促布置、未經試驗,必然導致上課忙亂,增加上課的無效時間,同時也增加了由場地器材布置不合理相互影響而帶來的安全隱患。
3.場地器材使用不規范
案例:籃球場上一群同學踢足球,足球飛出打到在另外半場打籃球的學生,引發矛盾沖突。
剖析:類似案例還有,在凹凸不平或者未經翻松的沙坑上練習跳遠,學生用乒乓球拍打羽毛球、網球、排球;拉吊排球網、籃球架、籃球圈等。類似案例說明我們應正確規范地使用場地器材,對出現不按規范使用場地器材的情況應及時糾正,并通過介紹場地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以避免由場地器材使用不當造成的事故。
4.場地器材組織教學安排不當
案例:下雨天,室內進行追逐跑等游戲,出現擁擠踩踏現象。
剖析: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學生相對練習前滾翻發生碰撞;跳箱的踏跳板發生位移,另一組同學上來就跳,支撐距離不合適而受傷。對于在跑、跳、跨、接力、滾翻、運球、傳球等需要在行進中完成的體育活動,教師應組織好隊伍行進的方向、順序、間隔距離;對于投擲、射門等與器材回收有關的項目,教師還應使學生明確回收器材與器材輪轉的方式。一般應統一順向行進、統一回收器材、固定人使用器材。對于分組教學,教師要始終在容易由場地器材引發安全問題的組教學,其它組選小組長負責;且不應安排兩組均是場地器材高風險的組同時練習;場地器材組織教學應在練習前講解清楚,落實到人且應寫進課時計劃中,以確保場地器材組織教學的安全。
5.器材收發混亂無序
案例:準備活動后,教師讓學生自取器材,學生一哄而上爭搶器材,導致器材損壞,甚至引發摔倒和矛盾沖突;回收器材中,學生對著裝器材的筐展開投籃、射門等練習,練習完后拖拽器材筐到保管室,又是一陣亂扔亂放。
剖析:器材的收發在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收發無序會導致教學無效時間的增多甚至器材損壞丟失。教師課前應交代全體學生領取與收還器材的詳細流程,選出負責人,對于成套器材的分發,應成套擺放,例如乒乓球等成套器材,應把球拍和球成套地擺放在一起。在分發時,根據學生組數,由小組長協助,領取相應的器材;回收器材按同樣方法,有秩序、有計劃地進行,落實小組長負責制,將器材按規定放回原處,一方面便于清點器材防止器材丟失,另一方面為下一個班級的上課做好準備。
二、場地器材使用、管理、維護中的安全措施
1.正確使用,遵循安全原則
場地器材的安全原則是指場地器材的使用、管理、維護中應以保障學生練習安全為原則,充分進行課前的安全規劃、課中的事故防范、課后的安全檢查,確保教學的各個環節均不發生傷害事故[2]。在場地器材的使用過程中,體育教師遵循場地器材安全使用的原則,按照每一種場地器材正確、規范的使用場地器材。對此,教師首先應自己以身作則,正確的使用場地器材。例如:不坐籃球,不穿硬底鞋在木地板、塑膠場地上課;其次應加強對學生正確使用場地器材的宣傳與教育,可結合教學介紹場地器材的正確、安全使用知識。例如游泳教學中游泳鏡的使用,應根據自己頭圍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泳鏡,調整好泳鏡帶的長短,帶上泳鏡游泳既可以保護眼鏡不受水的傷害、水壓的干擾,并且可以在水中睜開眼睛游泳,看清水中的情況,消除對水的恐懼感,有利于技術動作的掌握與技術水平的發揮。
2.規范管理,以管理保安全
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應抓好建設(購置)、管理和使用三個環節。第一,把好場地器材建設(購置)關。如前案例中揭示的場地器材安全問題很多出在場地器材的建設(購置)環節中,例如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在建設時距離太近,必然導致練習中相互影響的安全隱患;又如購置的單杠、雙杠等器材質量太差,單杠、雙杠大小不符合規范,易生銹、無彈性等直接導致學生練習中抓握不穩而摔到的傷害事故。第二,規范場地器材的日常管理。首先,應建立場地器材檔案。先對場地器材進行分類編號,可采用3節編碼法:第一節表示器材種類,第二節表示使用部門,第三節表示器材序號。例如,羽毛球架一副編號為B5-4-12,其中B表示球類,5表示羽毛球,4表示羽毛球場,12表示設備序號。再將設備的品名、規格、價值、數量、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使用部門、技術參數等信息做成卡片或者輸入計算機歸檔管理。其次,建立清點檢查場地器材設備的制度。固定性的場地設備要根據設備的特點,制定檢查制度,通常對于所有器材設備來說,年終的清查、比賽前和比賽后的清查是必不可少的,清查出不能繼續使用的器材設備,要及時維修與報廢更新。為管理好器材,保管人員在每天體育活動結束后應巡視一遍場地,檢查場地器材設備的使用情況[3]。
3.定期維護,以維護保安全
場地器材的維護與保養是確保其安全使用的重要一環。首先應制定年、月、日的維護與保養計劃,落實責任人。其次對不同材質的場地器材應該分類維護。對于煤渣場地,由于場地的濕度影響硬度,應根據場地的干濕度,使用均勻噴水的方法使場地經常保持30%左右的濕度,以利于運動;對于塑膠場地,進入場地必須穿運動鞋,跑鞋鞋釘不超過9mm,跳鞋釘不超過12mm,杠鈴、啞鈴、鉛球、鐵餅、標槍等器材需在規定的運動場使用;進入木質場地需穿運動鞋或者軟底鞋,還應根據木質場地需要選擇涂蠟、涂地板油或者防滑油。涂蠟方法:可將蠟裝入30cm×20cm自制布袋內,均勻涂蠟于木質場地,涂蠟主要防止木質地板干、開裂與變質;地板油或者防滑油是由柴油、機油、松香等原料配制而成,具有防干裂、防腐、防滑的作用,可將地板油或者防滑油加入墩布中均勻涂在場地上;游泳池應按國家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設計,進游泳池前應先經過消毒池,消毒池水含余氯為5-10mg/L,需4小時更換一次,按規定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及時調整混凝劑、消毒劑、中和劑等投入量,如出現池水變成黃綠色或綠色時,可直接向池內加硫酸銅,投加量10kg/每次[4]。對于器材的維護,鋼鐵器材類,課前檢查主要看螺絲是否松動,有無開焊、斷裂,如有應及時緊固、補漆上油、更換易損件以確保使用安全;木質類為防潮變形,有的應刷漆,有的用蠟封;皮革類需防潮,忌暴曬,應涂保革油;橡膠類為防止加速老化,忌暴曬、忌油漆、忌與尖銳物接觸。最后,場地器材如需要維修,應在維護期內做好標識,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唐剛,孫仲春.場地器材布置的原則及建議[J].體育教學,2012(11):39-40.
[2]于素梅. 體育教學場地器材的“選”、“檢”、“擺”及設計呈現形式[J].中國學校體育,2012(8):62-65.
[3]譚黔.體育場地與設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31-232.
[4]陳融.體育設施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8-189.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科研項目:西部農村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長效機制研究(CJF011019);南充市2011年度社科規劃課題立項項目: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實施機制研究。)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63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