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學習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尺。在以往的運動技能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整齊劃一,缺乏個體學習目標與方向,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關注不夠,缺乏相應的指導。北師大賈齊教授在其體育課程相關研究中提出運動場面理論,關注個體差異,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本文筆者在健美操教學中,選擇運動場面的理論,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
一、關于運動場面的解釋
賈齊教授在《“體育(運動)教材”概念初探》一文中指出:為了便于教師對教材與教法的把握,基于經驗性事實將教學中出現的運動場面的構成歸結為“技術動作”“運動條件”和“運動課題”三個要素。“技術動作”是教師為了使學生掌握作為教學目標的某一動作而安排的身體練習;“運動條件”是學生在進行技術動作練習時的外部條件;“運動課題”是指通過身體練習所期望獲得的運動感知覺。技術動作以及運動條件的選擇基準是運動課題的確定,在試圖達成相同的運動課題時,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來選擇不同的技術動作和不同的運動條件。
二、運動場面的設置
1.設置的過程
教師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當下學生的已有經驗、運動教材的特性和學校場地器材條件等精心備課,設置不同的運動場面,讓學生發現問題,并且通過不同的運動場面,來解決這些問題。即確定自己教的是什么技術動作;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運動條件;設置什么樣的運動課題,并通過書面表格形式的學案或圖解在課前或課中提供給學生,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條件。
2.關注的問題
首先教師在設置運動場面時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的原有經驗,關注個體差異;其次,關注運動場面先后出現的邏輯順序,審視運動項目的特性與該水平段學生個性發展之間銜接的合理性;最后,要關注運動場面的達成度,即設置的運動場面應該具有挑戰性,但通過努力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達成。如在表1中教師將“解決轉體的穩定性”確定為本運動場面的主要教學目標,其中設置“運動技術為轉體;運動條件為不同方向的轉體練習;運動課題為“身體能保持平衡”。
三、運動場面的實施
1.教師的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指導應該具有針對性。首先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已會”與“不會”;其次,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或調整適合自己的運動場面,結合運動項目特性進行正確的邏輯排列;再次,根據學生練習的不同情況進行經驗性指導,提出必要的建議與意見,幫助學生達成自己的運動課題;最后,收集整理全體學生的“參與運動場面情況記載表”進行分析與再優化,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連續性提供依據。
2.學生的活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不同的運動場面,根據已有經驗選擇教師提供的運動課題,圍繞該運動課題在不同的運動條件下進行自主練習。如表2,學生在參與運動場面一的過程中,發現影響運動課題達成的問題,并確定解決問題的關注點是方位感的不足,解決的辦法是針對性的進行身體方位感的練習。同時隨堂記載關注點完成情況,通過自評和互評,對運動中獲得的新經驗進行確定。當達成該運動場面所預設的目的后,學生可參與運動場面二進行下一練習,以此類推。
3.課堂評價
運動場面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時,圍繞運動場面三要素的變化,主要對學生在參與后其原有經驗下認知的提升,技術動作的進步、情感體驗的獲得、關注點的確定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以書面記載的形式記錄下來,作為課堂評價的主要衡量依據,教師反饋匯總、以單元教材為單位裝訂,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表3)。
四、運動場面教學的效果
1.關注個體差異,實現學習目標由“虛”向“實”的過渡
實驗前、后兩次分別對實驗組(496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回收率100%,主要從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目標的認知、技能的進步、情感的體驗等方面進行縱向對比分析:
通過表4中的數據對比不難看出,教師在預設的運動場面時承認了個體差異,具有可操作性,運動場面中的“運動課題”,則將學生學習的目標更趨具體化。由于在每個運動場面中學生都清楚自己具體的運動課題,整個參與過程學生從認知、技能、情感到方法等都得到了刺激與變化,實現了個體目標與三維目標的統一。
2.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習的習慣
學生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參與運動場面,當發現自己并不能達成該運動課題時,就會想方設法關注不同的點,從中找出癥結,通過調整運動條件或采用不同的動作技術,最終實現運動課題的達成。從表5中可以看出學生參與運動場面后,在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實現了體育教材與教學方法的統一
教師對教學場面的精心預設,就是將教材經過理性的加工,有效的處理,使之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某個目的的實現而運用的最優化的方法。由此可見,從運動場面的預設到課堂實踐真正體現了教育家杜威提倡的“教材方法化,方法教材化”的理念,實現了體育教材與教學方法的統一。
4.學習評價的改進,體現了教學的公平性
學生個性化學習從課時、單元、學期直至學年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通過學生檔案來真實反映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通過對學生參與運動場面過程中具體關注點的正確與否的評價,認知自我學習的進步與欠缺,明確努力方向,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自身的縱向比較中挑戰自我,體現了教學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賈齊.“體育(運動)教材”概念初探[J].體育與科學,2006,(6).
[2]賈齊.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J].體育與科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