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亮點
1.結合一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小青蛙貫穿整節課,創設“小青蛙學本領”的情境并結合運動圈,直觀的教學。
2.以小蝌蚪變成小青蛙,青蛙跳荷葉導入熱身部分,以自編器械操做準備活動,運用好器械;剔除為了教而教的思想,運用單雙排列的運動圈,讓他們在玩中不經意間學會單雙腳跳,引導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3.引入小青蛙捉害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跳單雙腳跳貫穿整個課堂,循序漸進,達成目標。
二、課的流程
【點評】:本期提到一個主題是“課課練”。在本期選登的稿件中,有一個“課課練”貫穿始終的單元計劃,其余的教案中有的表述為“發展性練習”,有的在同一時段安排的是類似素質類的游戲。但是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把“課課練”作為一個單獨的環節來進行呈現。
這樣的安排就使得“課課練”基本在10分鐘之內,以期通過較大的強度和負荷,盡量使學生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從而促進體能的發展,體質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在較短的時間內,要取得這樣一個理想的狀態,只能是大密度,大強度,“課課練”可能就演變成了“課課訓練”。毛振明教授在重提“課課練”時要我們注意“千萬不能讓“課課練”回到“枯燥無味”的老路上。”但是“課課練”如果不能夠在時間條件上解放,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課課練”可能難以達成。
所以,是不是可以拓寬“課課練”的時長,以整堂課為基礎。從整體觀出發,“課課練”不再是獨立于教學環節之外的教學行為,而是與學生的技術學習相輔相成的教學行為。從整節課的角度來考慮內容的選擇,方法的設計、組織的形式,不再是原先那種同一內容的不斷重復,更多的是與學習內容高度相關的練習,與技術學習的過程結合在一起。
當然,這樣的融合之后“課課練”是否還能夠稱之為“課課練”未必能知,但是對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運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運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我想還是有益的。也可以說是新課程背景下的“課課練”以一種全新的形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江蘇南通/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