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元學習目標的概念及詮釋
單元教學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把一項或幾項(或相近)教材組合成一個教學單元,進行系統學習或階段學習的教學過程。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實體,是教材的完整的教學階段,是反映技能“學理”的過程,是孕育各種有特色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因此,單元教學是由若干節具有內在聯系的課時組成的,且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教學過程整體,其教學內容合成了一個統一的板塊,是課時的上位概念。單元教學不僅要重視技能目標的達成,同樣要注重其他各領域目標的實現。
單元學習目標是教師希望學生通過單元體育課的學習,預期所能達到的結果和標準。反映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展示了教材內容,是介于課標和教材之間的有利于教與學的指令性指標,是單元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單元學習的終點目標,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單元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單元教學質量的具體量度依據。
二、單元學習目標預設的依據
1.《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就體育課程學習目標的制定有著明確的闡述,要求體育教師在設置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目標時,“應充分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思想,強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目標的有機整合,充分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種功能和價值。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在體現學習目標多元特征的同時,還應注意有所側重”等?!稑藴省愤€指出“學習目標是由水平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組成的完整體系”,上一環節的目標對下一環節的目標起指導作用,下環節的目標對上環節的目標起鋪墊作用。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序列關系和步步分解落實的布局,就全面地把整個課程目標所規定的內容,從不同層次進行了細化和說明,教師如何教,應達到什么程度,學生如何學,應達到什么水平,都作了明確規定,為體育教學提供了明確的、可供操縱的理論指導和科學依據。因此,依據課程標準制定的單元學習目標才能保證與學校體育目標、水平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銜接和一致,否則就破壞了它們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2.教材
制定單元學習目標時,要樹立整體觀念,總攬整個水平段的教材,從整體把握單元的教材,多鉆研教科書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縱向和橫向分析,明確本單元在整個學段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功能和價值,以及與前后單元之間的關系。使單元學習目標符合學段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的要求。
3.本地區特色和本校學校體育目標
學校體育包括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競賽和業余體育訓練等內容,各個內容都有一定的目標,各個目標之和構成學校體育目標,且各個目標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獨立。體育教學目標是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達成體育教學目標,教研組或任課教師必須依據本校學校體育目標分解,細化為學年目標、學期目標。而單元目標是學期目標的分解、細化和有效組合的基本單位,是從水平目標到課時學習目標的銜接目標,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單元學習目標必須依據本校學校體育目標而制定。如,我區原是全國排球特色縣,排球一直是廣泛開展的傳統體育項目。所以,我校在制定學校體育目標時始終引領著排球項目的普及、發展和提高,排球單元教學也就貫穿于各個學年、學期的始終,成為必修內容之一。
4.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術、技能水平
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發展現狀為基礎,但又超越其發展現狀,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要求。預期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具體、科學,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單元學習目標是把要求學生掌握的本單元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作為確定的、可觀察的、可檢驗的要求提出來的,只對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活動起指導規范作用,需要經過幾個階段和課時學習目標的連續達成,才能最終實現,體現了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要求,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予以制定、調整。具體情況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術、技能水平等。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現狀,才能預見到體育教學活動可能促使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及身心發展方面發生的變化。只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技術、技能水平,才能制定出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達成的高低適宜、難易適度的切合實際的單元目標。如果不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預設的單元目標就可能籠統、難度或大或小,學習目標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我校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本鎮各小學校,排球在小學有著廣泛的基礎,在制定單元學習目標時,我們充分考慮到這一情況,將單元學習目標制定的比其他沒有開展過排球教學的地區稍高一些。
三、單元學習目標案例
通過對單元相關概念的理解,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對教材的全面分析、本地區特色和本校學校體育目標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術、技能水平的分析,我將水平四、七年級第一學期排球單元學習目標制定如表1。
參考文獻:
[1]毛振明.簡明體育課程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131-132.
[2]王月華.學校體育學與社會[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03:55.
[3]陳慧.從單薄到厚重[J].江蘇教育,2012(7).
[4]樊臨虎.體育教學論[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7:58-86.
[5]肖川.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6]季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教師學習指導:體育與健康[M].北京: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2012: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