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過花甲,卻是一個“公車私用監督達人”,6年曝光了100多輛涉嫌私用的公車,微博粉絲超過6萬。有人為他叫好,說他是社會上不可多得的“啄木鳥”。有人提出質疑,認為他是“博出位”。而他,也因監督行為而屢次受傷。他的邏輯是:每個人都要高度尊重自己的權利,特別是監督權,只要堅持,那些人就會知道,周圍還有一雙雙眼睛在看著,這樣,大家的權利就能得到尊重。 他就是廣東的草根明星——區少坤,廣東人親切地稱他為區伯。
從電話監督到微博曝光
區伯與公車私用現象的較勁,始于6年前。
2006年的一個傍晚,生病住院的區伯在院外的人行道上散步,身后一輛警車狂按喇叭。他扭頭一看,司機還穿著警服。停車后,司機把警服一脫,跟一名女子進了路邊的酒店。
區伯很氣憤,第一次拿起電話行使了公民的監督權。
一周后,公安部門回復:當事人是一名派出所民警,已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令其作出深刻檢查,扣發其獎金。謝謝監督。
這樣的答復,讓區伯很有成就感。
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
他說,監督公車私用也有技術含量:一看車牌,以粵O打頭以及粵A后面全是阿拉伯數字的,一般都是公車;二看使用時間,是不是在周末或節假日使用;三看乘客,有小孩的話嫌疑最大;四看停在哪兒,停在消費場所門口嫌疑最大。
有時,區伯一天可以打好幾個監督電話,“我現在又抓到一個公車私用的了”,“我現在又到了某某路,抓到了公車私用(的人)”。
不過,他漸漸發現,自己收到的回復都是一個套路:深刻檢查、通報批評、扣發獎金。至于處罰有沒有真正落實,他不知道,也沒法知道。
2011年的一天,他照常撥打了媒體公布的紀檢部門監督電話。對方聽完后,一改往日“交辦”作風,告訴他:“區先生,你還是打電話到他自己的單位去吧,這樣比較方便。”
還有一次,聽完他的舉報后,對方說:“你年紀這么大了,應該多休息,你就別管了,我這是為你好。”
“看來,對方被我弄煩了。”區伯說。
他逐漸對電話監督失去信心。后來,他學會了用手機發微博,發現公車私用的行為,他就用手機拍照或錄像,直接發到微博上,“效果很好”。
他有一部舊手機,外甥女又送給他一部,他手持“雙槍”,“一部拍照、上傳;一部打字、轉發,各有好處” 。
現在,他的 “公車私用監督達人” 微博,粉絲數超過6萬人。
“政府應該保護監督人”
2012年4月2日下午3時30分,區伯在廣州天河區銀河園墓園附近監督公車私用情況,遭到數名乘客圍攻,其中一名男子甚至向區伯吐口水。最后區伯只得報警,對方聽聞報警后立即離開現場,警方隨后介入該事件進行調查。
提到這件事,區伯說,3月底,他受廣州市紀委的邀請,與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一起參觀了北斗監控系統,4月2日是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他特意出門想了解一下公車私用的情況是否得到了控制。
“我下午3時10分到銀河園外面時,就看到好幾輛公車停在停車場,所以我就拿出手機來拍照。”區伯連續拍了3輛公車,第4輛公車為一輛白色面包車,當時此車正準備離開,司機見狀罵區伯“多管閑事”,區伯聽后與司機理論,隨后雙方發生爭執,司機威脅要打區伯。
“車上下來的幾個女的拉住他,讓他不要打,但是她們一直用臟話罵我,罵得很難聽。”區伯說,他舉起手機準備拍攝對方時,遭到對方回擊,“司機和一個年輕人對著我吐了一口口水,還指著我的鼻子罵。”區伯見事態擴大只得報警,對方聽聞報警后,立刻駕車離開現場。
“車上有老有少,我看到最小的20歲左右,最大的約70歲。”區伯說,對方共有兩輛車,分別為一輛面包車和一輛轎車,共有10多人坐在車上。
區伯表示,周末和公眾假期使用公車,應該向相關部門上報,但那天他見到公車私用的情況仍然存在。據其回憶,他所拍攝的這輛牌照為“粵A84982”的白色面包車,車門上印有“華南師范大學”的名稱,當時他問司機使用公車之前是否向相關部門申請,對方稱是“給錢租來的”。之后,華南師范大學發言人表示,校方有關負責人已經知曉此事,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需待調查清楚后才可給出回應。
區伯稱,當時現場有一名交通協管員直言支持他,讓他感到很欣慰,同時也感到“很糾結很委屈”。他說:“這是我第三次因為監督公車私用被打了,為什么抓不到打我的人?政府應該保護監督人。”
區伯說:“多年的監督經歷,換來的常常是傷害,他們說歡迎監督,但監督之后卻又另有說法。”
因為和公車私用現象較勁,區伯很關注公車信息。
比如,溫州公車改革,他在微博上評論:為什么公務員一定要有公車?沒公車就不能工作,沒公車就要高額補貼?
7月6日,出院之際,他又轉發了一條信息:廣州市公安局2010年“三公”經費達1.67億元,其中公車經費高達1.59億元,占全部“三公”支出的95%。
而此前一天,他還在醫院停車場堵了兩個涉嫌公車私用的人。他在微博上特別注明:在停車場里監督并拍照,總不會是攔截了吧?
6年來,他先后曝光了100多輛涉嫌私用的公車。
“不管受到多大委屈,我都會繼續監督下去。”他說。
然而,在數量龐大的公車面前,這位花甲老人的力量,顯得如此渺小。
吃低保的較真公民
除了監督公車外,區伯還是一名反扒志愿者,他先后抓過20多名小偷,2003年、2007年兩次獲得廣州市見義勇為獎。他還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公益活動,比如參加水價上調聽證、給貧困學生捐款、資助社會底層人士等。
有人認為他“有錢有閑”,實際情況卻讓人吃驚:他們一家人住在一套面積48平方米的保障房里;他是低保戶,之前每月領480元低保,現在提到了530元;他兒子是廚師,到處打零工。
因為監督公車私用,他那80多歲的老母親也受到無辜牽連。
2012年6月1日下午,區伯發表微博稱,自己88歲的母親家中被人丟進一包紙錢,老母親受驚后身體出現不適。區伯隨后回家幫助母親報警,警方到場取證后已經立案調查。
區伯說,那天中午他正在外面吃飯,家住海珠區前進路附近的母親突然打來電話,說家里被人丟進一包裝著東西的塑料袋。“我媽媽打開塑料袋一看,原來是一包紙錢,當時她就覺得血壓升上來了,感覺非常不舒服。”區伯放下電話后,立即趕回母親家,一進家門就看到受驚的母親,他不禁悲憤地流下了眼淚。
“媽媽在我進門后就對我說‘你以后不要再管事啦,我真的好怕’,我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眼淚就流出來了。”區伯說,自己安慰好母親后,立即幫助母親打電話報警,警方到場后將紙錢收好帶走留作證據,同時告訴區伯的母親,再見到可疑人物時可立即報警。
“我媽媽在前進路那邊住了40年,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現在她身體不好,我希望這些鬧事的人不要傷害我的家人。”區伯表示,目前無法確認到底是何人所為,但他隨后強調,自己不會因此就不再監督公車私用。“監督公車私用的是我,與我家人無關!”
“雖然我的家人反對我這樣做,但我仍固執地認為,公車私用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當今社會風氣等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區伯說,“公務用車應該統一標識,方便廣大市民一起來監督。”他認為,只要大家都來監督,那么這樣的違規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區伯不是沒有退縮過。2012年5月,他想了一晚上后,曾把微博一條條地刪去。但網友立刻在下面“蓋樓”:“區伯不能退。你的退,不是一個人的退。”
“在廣州,‘區伯’是個代號。我想,公車私用的官員,怕的不是區伯,而是區伯背后的老百姓,還有很多很多也想成為區伯的人。”廣州市民徐志豪這樣告訴記者。
“如果事事較真,這個國家會更好。”區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