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中國經濟人物的評選當中,萬達的王健林跟馬云兩個人調侃。王健林說,十年以后如果電商在中國的零售市場能占到50%的份額,我給馬云一個億,如果占不到50%的份額,馬云給我—個億。我預言,這兩個人誰也不會輸掉一個億。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十年以后,線上線下早就合二為一,渾然一體,再也分不清楚,哪—個產品是線上賣的,哪一個產品是線下賣的。
我們做傳統生意的人,最近幾年很憋屈,有時參加一些論壇,就說你們是傳統的,我們是現代的。營銷的本質不是一定線上,或者線下,營銷的本質是對人性和人最本源需求的洞察,然后哪一種產品,哪一種方法給予最好的滿足,實現一個議價的交換。
渠道模式,我覺得它是構成一個企業盈利、構成一個企業商業模式最核心的一環。在我—個外行眼中,我認為什么叫商業模式?就是三句話,第一,你想賺誰的錢?第二,你拿什么玩意兒跟人換錢?第三,用什么方法跟人換錢?
我在一條微博曾經說過,越來越覺得中國快銷品的分銷和零售一定是全世界最復雜的。飲料、牛奶、啤酒等廣泛分銷的快銷品,全部輸給老外的原因,并不在于產品、品牌和傳播,甚至是價格,而是分銷渠道。
什么因素會導致未來十年中國的渠道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一,消費人口變了。“80后”、“90后”、“00后”成為下一代的主流,但是老齡化那一批消費人群也有其消費能力和意識,無論是“00后”的進步,還是即將步入老年化的人群,都會對未來的商業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停在過去必死無疑。
第二,城市化的進程加劇,新的業態必然誕生。我28年前到上海,基本上能算的出來,南京路、淮海路差不多了,現在上海算得上商業中心的有100個;還有社區化,五六個社區就成為一個商業社區,這在以前是沒有的,社區商業將成為未來主導整個消費行業最重要的一環。
第三,科學技術進步,互聯網、IT技術改變世界,改變物種,更不要說改變商業。“雙11”的191億元,說明太多的問題,互聯網到底給傳統的營銷帶來了怎樣的啟迪、幫助和震撼。
第四,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的品牌一定不是吹出來的,而是賣出來的。所以它對新商業的要求會非常高:渠道創新,終端突圍將日益成為重要手段。
第五,零售業態規模化、連鎖化、專業化、多元化,牽動整個商業產業鏈條。
未來十年渠道、廠商零售都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市場怎么變,我們怎么變,做竟銷的,除了每天精彩的品牌策劃和廣告創意,還有你的產品本身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