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勝利閉幕,大家都期待明年新一屆政府將保持目前政策微調的力度,從而確保經濟見底回暖的趨勢更加明確。我們已經看到,當前的經濟改革必須調結構才能可持續增長,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是政府職能轉變,轉變政府職能才能綱舉目張。
我認為增加財政收支的透明度、預算程序化和減稅是當務之急,金融改革已經啟程了,今后應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加速發展債券市場,鼓勵和規范民間金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
央行行長周小川稱中國經濟在轉軌過程中還是普遍存在“過熱沖動”,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我的解讀是,周行長所指的主要是一個長時期內我國經濟過熱的風險大于過冷的風險。
今明兩年通脹的壓力可控,外需仍將疲軟,雖然貨幣財政政策的微調促進了基建投資的回升,整體經濟出現見底回暖的苗頭,但這一輪政策刺激的力度遠小于2009年,因此經濟回升的幅度也將非常溫和。明年經濟增速仍可能處于潛在增長率之下。
貨幣政策走向還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短期趨勢。經濟已見底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將比較溫和,明年的通脹仍將可控,這就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不會收緊,因此,明年房地產市場仍將溫和上升。
要展望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態勢,人口老齡化是逃不開的課題。人口老齡化會降低我國潛在增長率。但只要我們推進改革、優化經濟結構,就能把潛在增長轉化為實際增長。未來十年中國潛在增長率會低于過去30年的10%,但仍將維持在8%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