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手孤單駕船出海求救
由于水手老張會說幾句英語,他自愿駕船探險。大家為他配備了15天的食品、水和兩個信號彈。獨木船從沙灘一步一步地推下水。可是非常不幸,由于上重下輕,小船翻了個底朝天。
“怎么辦?”這對大家的打擊不小。晚上,水手長向沈祖挺談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將兩根樹干扎成一個寬木排,把破救生艇的木板拆下釘在木排上,這樣,木排變寬,穩定性更好,面積變大,人還可以躺下休息。
經過仔細研究,第二只小船開工建造。他們仔細拆下救生艇護舷的扁鐵,用來捆扎木排,拆下一塊塊的木板,取下可以使用的鐵釘。又經過了20多天,小船終于建成了。建好的小船1米多寬,4米多長,船上用木板蓋了一個艙室,正好夠一人住下,還可貯存食品、淡水。考慮到木排航速慢,他們準備了一個月的糧食、淡水,還湊了300多美元給老張帶著應急。這時已是10月15日,從他們遇險算起,己是第63天了。人們圍著老張,一一與他握手,祝愿他登陸成功,盡快與當地政府聯系通知盟軍來營救。老張留下他在國內親屬的姓名和地址,帶著大家的期望,含著熱淚和大家話別。
小船推下水后確實很穩,升起帆后,順著風向東面漂去。沈祖挺和船員們久久地凝望著,直到看不見小船的影子,大家才離開海邊。晚上,人們圍著篝火一遍又一遍地推測著小船的情況,祝福老張,希望他一帆風順,一路平安,早一天碰到援救的人。
造水的鍋被鏟破了,怎么辦?
一件意外的事終于發生了:造水器經過兩個多月的使用,鍋內結了厚厚的鹽垢,為了不影響造水,沈祖挺同意把鍋子拆下來,鏟掉鹽垢。沒想到,鏟子卻把鍋鏟穿了——兩個多月來,由于海水的腐蝕,紫銅的鍋底已變得紙一般薄,全靠鹽垢保護著。鍋底穿了,就不能造淡水,剩下的另一個造水器,也因鹽垢很厚,造水量大大減少。淡水少了,還能維持嗎?要是再造一只,材料已經不夠了。
怎么辦?沈祖挺果斷地命令減少用水,他安慰大家說:“不要急,我們還存了一大桶水,只要節省用水是可以維持的。不久雨季就要來了,我們可以接雨水用。再說,老張已出發5天了,再堅持一個月,一定可以得救!”他的這番話,再次讓大家燃起希望。
飛機!飛機!
10月25日中午,午飯后,這群孤島“魯濱遜”正在沙灘上休息,突然,北方天空發現一個黑點,漸漸靠近。當大家意識到這是飛機時,它已掠過小島上空。
“飛機,飛機,快點信號彈!”
大家呼叫起來,沈祖挺立即叫信號臺值班人員發出信號。一顆煙火信號彈當即射向天空,接著又點燃了橡膠,一股黑煙冒向上空。人們在沙灘上喊叫、揮手、跳躍,盼望飛機能看見,然而飛機飛走了。
正在大家非常失望的時候,飛機卻又轉回來了。看來,駕駛員是看到信號了。飛機在島上盤旋,越飛越低,已看出是一架英軍的巡邏機。下面的人也越叫越響,這時從飛機上丟下一個東西,人們沖上去拾起一個鐵罐,里面裝著一張紙條,寫著“WHO ARE YOU?”(你們是誰)
大家催沈祖挺快點答復,但是怎么答復呢?沈祖挺想了想,果斷地叫大家立即集合起來,躺在空曠的沙灘上,他指揮著每三個人一組排字母,不一會排出了9個英文字母“SSRADBURY”(“雷貝利”號輪船)。
飛機上又丟下一鐵罐,里面的紙條上面寫著:“知道你們的情況,將報告司令部營救你們,請等候。”
頓時,大家一片歡騰。“有希望了!”“得救了!”他們奔走相告,熱淚盈眶。
第二天下午,又飛來了一架運輸機,拋下來兩只大木箱。大家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有餅干、糖、巧克力,香煙,淡水,啤酒。幾個月沒有吃到真正的食品了,更不用說抽煙、喝啤酒了,大家狂吃一通。有些人吃得太猛了,直吃得瀉肚。
“十字榮譽”勛章
10月28日,一個難忘的日子,也是這批海員遇難的第76天,從馬達加斯加西北的英國海軍基地安道爾港開來一艘英國護航艦,停在小島的西面。軍艦放下小艇,將受難的39名海員分批接上軍艦,他們在軍艦上受到艦長的歡迎和款待。
大家認認真真地洗了個澡,剪去像野人一般的頭發和長胡須,然后躺在床上睡覺。沈祖挺把遇難經過向艦長作了簡單的報告,艦長說,兩個半月前他們得悉“雷貝利”號被擊沉的消息,上級曾派過飛機到附近巡邏,但未發現任問目標。非常幸運,他們終于被巡邏機發現了。
10月30日下午,軍艦抵達東非肯尼亞的蒙巴薩港,全體船員被送到英海軍司令部,沈祖挺向當局作了一天的詳細報告。在海軍安排的旅店休息幾天后,他們被送到當時中國海員比較集中的印度加爾各答。臨走時,沈祖挺還得到一個好消息:半個月前派去探險求救的老張,經過10多天的海上漂流,也于3天前在馬達加斯加南部被救起,現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1946年,英國戰時運輸部報請首相及女王批準,由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代表英國政府,授予沈祖挺“十字勛章”榮譽。
解放前夕,沈祖挺返回祖國,解放后曾在交通部遠洋運輸局、廣州遠洋運輸公司擔任公司輪機長。1970年6月10日去世,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