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動物園熱帶小猴館傳來喜訊!來自南美洲的“小猴王”—松鼠猴家族喜添新成員啦。新出生的小家伙只有巴掌大小,緊緊趴在猴媽媽背上,不時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周圍,引來無數游客前來探看。
要說起這些“小猴王”,可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呢。它們的老家在南美洲的秘魯、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地的熱帶雨林里,紅樹林中以及農田、河岸附近,是國際二級珍稀保護動物。
松鼠猴的身材非常袖珍,成年猴體長只有20~36cm,成年人的一只手掌就能把它托起,稱得上“巴掌猴”。
滑稽的外表 奇怪的名字
松鼠猴有一身奇異艷麗的毛色,面部是純白色,口、鼻和下巴卻又是黑色,好像戴了一個黑色的口罩,顯得滑稽可笑。再配上透著好奇的一雙大眼睛和一對大耳朵,就像是雜技團里一群化了妝的猴子,其相貌真是可愛至極。
松鼠猴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松鼠猴既不像松鼠,也不會發出像松鼠那樣的叫聲,卻偏偏叫它松鼠猴,這是由于長期以來,人們都這么叫它,也就算是約定75f16ec8f0e27b3d608fc6dcd913285f俗成的名字吧。
喜歡過集體生活
松鼠猴喜歡過集體生活,在野外通常10~30只為一群,有時達上百只以上。各群的地盤范圍用肛腺的分泌物作地界。它們雖然性情十分好動,但是一般不漫游遷徙,對自己的 棲息地盤要求嚴格:一要靠近河岸或溪邊的森林地帶;二要森林茂密,而且枝叉橫生。地盤選定后,它們就愿意呆在一個500米的小范圍環境內休息、覓食和嬉鬧。棲息地里氣溫高而潮濕,食物十分豐富,不但擁有昆蟲、蜘蛛、蝸牛、雨蛙、蜥蜴、蟹等小動物,還有茂盛的植物,這些都是松鼠猴的美餐。
去松鼠猴家做客
小松鼠猴的家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看看去!哦,一棟錯層復式房,光室外運動場就有60多平方米!這里有小猴們玩耍的棲架、環架、飲食臺。松鼠猴的家稱得上“戒備森嚴”,東西北三面有2.5米高的玻璃墻,2米高的鐵網一直延伸到頂棚。
看,小猴兒們正在棲架間跳來跳去,極為敏捷。為什么它們跑跳的時候沒有聲響?由于它們的掌和足下都有肉墊,因此跑跳起來悄無聲息。松鼠猴長長的尾巴跳躍時能平衡身體,攀爬時可以當第五只手派上用場。
開飯嘍!開飯嘍!
在北京動物園熱帶小猴館生活著29只松鼠猴。由于它們體型小,飯量也不大,一天只要半斤食物。雖然吃得少,但松鼠猴營養可不能馬虎,飼養員每天要給它們配備兩頓營養套餐呢。除十幾種水果、蔬菜,還加喂些用雞蛋、玉米、麩皮等做成的窩頭,當然少不了松鼠猴最愛吃的面包蟲。為了防病強身,飼養員還要在洗凈、切好的飼料中加上磨成粉末的小施兒康、維生素B等藥物。
每天早餐前,是小猴們最活躍的時間,它們還沒吃上早飯,肚子里直鬧“空城計”。一眼望去,一個個金黃色的身影在運動場中穿梭不停,運動場里無論是經過的還是無意中掉進來的昆蟲,都能成為松鼠猴的腹中餐。猴兒們一會兒在草地上找小蟲子,一會兒竄到棲架上捉蒼蠅、蚊子,好一番忙碌的景象。
豐富的“猴語”
飼養員們在清掃、做料、喂料外,每日還需要寫觀察記錄。他們發現松鼠猴的聲音富于變化,可傳遞不同的信息。在尋找食物時,它們會發出唧唧聲和啾啾聲,互相聯絡;繁殖時,會發出嘎嘎聲和低沉的震顫聲;生氣時,會發出吼叫聲。
在野外,松鼠猴也是通過它們的“語言”交流,傳遞信息。如松鼠猴在吃食的時候,專門有哨猴守防,如有敵害接近,哨猴會立即發出一陣驚叫報警,其它猴子一聽即放下食物一起鳴叫,匯成一股洪亮的呼嘯聲。這種高頻率的叫聲嚇得來犯者膽顫心驚,往往拔腿就逃。
母子連心
松鼠猴每年產一仔,孕期160~180天,所以每一只猴寶寶的孕育都來之不易。剛出生的小松鼠猴幼仔體重只有750~1000g,身長不足8厘米,長相卻是媽媽的縮小版。松鼠猴是天生的攀爬高手,幼猴剛生出來就會爬樹,可愛子心切的松鼠猴媽媽卻怎么也不舍得自己的寶貝孩子下地。有時調皮的小寶寶順著媽媽的尾巴溜下去,就會被疼愛小寶寶的松鼠猴媽媽拉回背上去,更不允許飼養人員靠近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