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下,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傳統育苗移栽油菜的人工費用占油菜生產成本的比重越來越大,農民難以繼續做到精耕細作,栽培措施不能到位,油菜產量水平和效益下降。為此,九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推廣了雙低油菜免耕移栽、套直播、機械化作業等輕型簡化栽培技術,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油菜生產成本、減少水土流失和避免冬季撂荒,對于促進勞動力轉移、穩定和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耕作制度等均具有重要意義。油菜免耕直播機開溝栽培技術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直接在稻板茬上施肥、撒播種子,然后在土壤宜耕期內用開溝機開溝,并將開溝土均勻拋撒在畦面上,達到覆蓋種子的一種輕型種植方式。本期詳細介紹油菜免耕直播機開溝配套栽培技術,敬請關注。
一、栽培技術要點
1.選擇良種。推廣“雙低”優質高產雜交品種或常規品種。
2.重施基肥。基肥是免耕直播油菜獲得高產的基礎,每667平方米(1畝)施農家肥1000公斤或高含量的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硼砂1.0~1.5公斤與有機肥配合作基肥施用,均勻撒施在稻板田面上。
3.適期早播。一季稻收獲后即能播種,一般在9月25日~10月15日為適宜播種期。播種方式為撒播。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50~200克,將種子摻細土或腐熟火土灰拌勻,均勻撒播在本田中,再將基肥撒入田內。如果用三元復合肥作基肥,也可將種子與肥料混合均勻,一起撒下,可提高工效。
4.機械開溝與拋土覆蓋。土壤濕度在70%左右為最佳開溝期,保證拋土細碎均勻,有利于出苗。如果土壤濕度過大,土層黏重,不能均勻覆土蓋種,則不利于出苗;如果土壤濕度過小,泥土過干,則不利于操作。畦面寬130厘米,如果畦面過寬,覆土厚度不夠,而且中間低容易積水,則不利于后期管理;畦面過窄,覆土過厚,也不利于出苗。溝寬20厘米,溝深15厘米,將土均勻地覆蓋在種子和肥料上,覆土厚度2.5厘米左右。同時要人工開好腰溝、圍溝,做到溝溝相通,方便排灌,有利于油菜生長。
開溝機械與方法:以12~15馬力的手扶拖拉機為動力,與1KL18型開溝起壟機相配套,同步完成開溝、拋土等工序。該機能保證溝寬25厘米,溝深20厘米,拋土幅寬2.5米以上。1臺機械每天開溝2.67公頃,每667平方米開溝費用15元。
5.化學除草。防除雜草的方法有四種:一是清溝,以土壓草;二是早施苗肥,促幼苗生長,以苗壓草;三是冬前施臘肥,每667平方米施廄肥1000~1500公斤,勻鋪行間,并結合清溝,將溝泥覆蓋,達到以肥壓草;四是采取化學除草。化學除草一般進行2次,開溝結束后,每667平方米用乙草胺120克,噴施廂面,封閉雜草。間定苗結束后再進行1次化學除草,禾本科雜草用“高效蓋草能”或“精克草能”,闊葉類雜草用“高特克”或“好施多”等按要求進行防除。
6.及早間苗、定苗。直播油菜由于播種量大,容易產生高腳苗,只有及時間苗、定苗,才能有利于個體發育和建立高光效的群體。按照“四去四留”的原則及時間苗、定苗。即:子葉期去密留稀,棵棵放單;2~3葉期去小留大,葉不搭葉,留苗數約為定苗數的1.5倍;5葉期去弱留強,去病留健。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確定每667平方米留苗密度一般為10000~15000株。
7.追肥、覆蓋。掌握“早施、輕施苗肥,臘肥搭配磷、鉀,薹肥重而穩”原則。早施、輕施提苗肥,結合間苗、定苗,每667平方米用250~500公斤人畜糞肥兌入3公斤尿素澆施。臘肥一般在12月中旬,以暖性半腐熟豬牛欄草糞和草木灰為主,覆蓋苗面,壅施苗基。也可在寒流到來之前,每667平方米用稻草150~250公斤均勻覆蓋在油菜苗的四周,對除草、保溫、保墑和抗寒防凍都有好處,而且還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開春后施1次薹肥,適當早一些、重一些,一般每667平方米施10~15公斤尿素,做到見蕾就施,促春發穩長。
8.防病治蟲。在苗期和蕾薹期,各噴1次0.3%硼砂溶液嚴防“花而不實”病的發生。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蟲、跳甲和蚜蟲,可用“大功臣”、“蟲殺凈”等藥劑防治。春后主要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蟲,重點是防治菌核病,可在油菜主莖開花95%時,每667平方米用80%多菌靈超微粉100克或20%使百克乳油5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最好用機動迷霧機防治,每667平方米用水15~20公斤即可),第1次防治后隔7~10天再用上述藥劑防治1次。
二、注意事項
1.免耕機械化開廂溝,首先要確定好廂面寬度,開廂不能大于2米寬,最適為1.2~1.5米,太寬不便于起溝土掩蓋肥料,同時也不利于抗旱澆水;太窄造成覆土厚度過大,不利于安全出苗。
2.開溝機的動力引導輪最好選擇窄型輪,以減少對廂面的壓實面積,降低土壤板結。
3.由于實行土壤免耕,草害較重,所以要重點抓好田間化學除草。
4.有機肥施用不方便,化肥用量應適當增加,重視越冬前追肥管理,以防后期早衰。
(江西省九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吳小安 郵編:332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