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源縣農民工從“打工者”變為“創業者”,正成為一股潮流。一部分打工富裕起來的農民工,帶著外出打工掙得的“第一桶金”返鄉創業,創造了勞務經濟新的增長點。
來自法中鄉麻坪村的劉變琴,18歲進城,在太原、長治、南京、北京等城市打過工,做過營銷、干過餐飲。今年她返回沁源老家在縣城開了個餐館,她的餐館衛生整潔,服務周到,顧客盈門。她說,以后要在縣城買一套房子,過安穩的好日子。
靈空山鎮第一川村農民工趙智慧,在外打工10年,撈到了“第一桶金”。他聽到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后,便返鄉搞起了特種野豬養殖,如今他養的特種野豬已發展到130頭,賣到全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縣里給他獎勵了6萬元獎金,趙智慧逢人便說,回鄉創業比在外打工好。
韓洪鄉魚兒泉村的李雄偉,返鄉后和朋友投資40余萬元搞大棚蔬菜種植,建了20座大棚,預計2013年年底可收回投資,他說:“堅持科學種植,明年可賺個盆滿缽溢! ”
王文生是韓洪鄉仁道村造峪組人,在外打工十余年,返鄉辦起土老帽種植專業合作社,把小小的苦蕎通過深加工做成了大產業,產品有苦蕎仁、苦蕎面、苦蕎方便面、苦蕎皮座墊、苦蕎涼粉等產品, 組建“公司+農戶+基地+回收產品+產品開發營銷”的一條龍產業,帶動千余人脫貧致富。王文生多次被評為沁源縣勞模,得到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扶持。
為解決農民工回鄉創業面臨的融資難題,沁源縣根據創業規模,每人平均可貸款5萬~10萬元,讓農民工享受到同城市下崗困難人員創業的同等待遇。
沁源縣總工會組織農民工創業培訓,2012年有近3.5萬人參加,近2萬人創業成功。全縣組建農民工創業實習基地25家。
(山西 楊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