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靈其人其事
把英國人諾·潘伯頓·比靈(Noel Pemberton Billing,1881~1948,以下簡稱比靈)稱為天才發明家一點也不過分。僅1903年到1940年間,他在英國申請的專利就達84項,涉及飛機、船舶、汽車、計算器、錄音機、電影放映機、錄音電話、照相機、家用電器、醫療設備等領域。他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也申請了多項專利,其專業領域跨度之大,成果之豐富令人驚嘆。
然而,發明并不是比靈先生生活的全部,他還是議員、企業家、飛行員、演員、劇作家、歌手、專業騎手……他從事過的職業有幾十種,用傳奇來形容比靈先生絢麗多彩的一生再恰當不過了。
少年比靈從剛上小學時起就表現出桀驁不馴的天性。一年級時他就因為在課堂上不斷惡作劇和搞怪屢次被老師驅逐。在被父親轉到一所以嚴厲管制著稱的寄宿學校后,小比靈三次逃跑,最后成功逃回家并再次轉學。在第三所學校,他因為在校長書房里放火而被開除,以后又數次轉學。13歲時,比靈離家出走,以水手身份登上一艘開往南非的貨船。六年中,比靈從水手到機車清洗工,從農場工人到加入軍隊,在南非歷盡艱辛,磨煉了毅力,開拓了眼界,也奠定了不怕失敗、敢于創新的意志品質。
比靈返回英國后,被懷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故事所吸引,沉迷于制造自己的飛機。在經歷了無數次危險和失敗后,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和飛機設計師,并建立了自己的飛機設計公司。
比靈先生在不斷延長他的專利申請名單的同時,對政治越來越感興趣,耗費大量精力參與競選,36歲時成功當選為英國眾議院議員,多次卷入政治斗爭的漩渦之中。
政壇中的殘酷磨礪沒有泯滅中年比靈的創造靈感,他以旺盛的精力和滿腔熱情游走在議員、社會活動家、商人和設計師等幾種角色之間。新發明的消息夾雜在政治新聞中,使他成為20世紀上半葉英國引人矚目的名人。
比靈與Compass相機
比靈先生對所有新奇事物都有著天生的敏感和喜愛。他一直熱愛攝影,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1930年7月,50歲的比靈與另外一名車手駕駛一輛英國汽車,用5天20小時13分鐘日夜兼程行駛4000英里,從紐約到洛杉磯東西橫跨美國,打破了原來6天的紀錄。
就是在這次美國之行中,比靈對當時照相機體積太大和功能不全深有感觸,下決心要設計一臺小巧輕便、功能齊全,可以放進上衣口袋里的高級相機。
回到英國后,比靈便著手設計。1934年,他完成了Compass相機的詳細設計并開始申請專利,1936年專利得到批準。
當時由于機械加工能力的限制,要想同時實現相機體積的超小型化和多種先進攝影功能并非易事,比靈想到了以精密機械加工著稱的瑞士手表制造業。他找到瑞士著名的手表制造商積家(Le Coultre et Cie,1833年創立,1937年開始使用Jaeger-LeCoultre作商標)。該公司當時已經擁有百年的精密手表加工歷史,他希望能夠通過應用手表工藝充分實現他的設計理念,從而超越當時所有其他同類產品。
比靈先生將他新發明的相機命名為Compass,并以倫敦Compass相機有限公司(Compass Cameras,Ltd,London,England)名義銷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因為 Compass 英文是指南針,同時有“包含”的意思。比靈先生希望這臺相機能包含一個攝影師要求的所有功能,并能給未來的相機制造指引方向。
結合名表工藝的精致相機
積家并沒有辜負比靈先生的期望,其代工生產的Compass相機于1937年問世(機身顯示Made by LeCoultre Co,意為“積家制造”)。這款相機體積僅有70×60×30mm ,是當時使用35mm規格膠片的最小相機,這個紀錄到今天也沒有被打破(圖1)。相機雖小,功能、性能卻很先進。它擁有35mm F3.5鏡頭、F3.5到F16共4級光圈、4.5-1/500s共22級快門,配備聯動測距取景器、機背取景、對焦、消光式測光表、三種顏色內置濾色鏡、全景立體攝影接口、內置水平儀,可使用兩種膠片后背……將如此多的攝影功能聚集在超小型機身之中,的確是當時其他任何品牌相機都無法做到的(圖2-圖6)。
Compass相機充分體現了相機制造技術與手表技術的完美結合。除了精美的制造工藝,相機的關鍵系統中也融入了精湛的手表技藝。例如它的快門系統使用了類似手表發條的結構,在給快門上弦時,通過撥動鏡頭正上方的一個小輪完成(圖7)。這也是Compass相機能夠實現4.5秒長時間曝光的秘密所在。再如Compass 相機將當時最先進的聯動對焦系統巧妙地與正面取景器、直角取景器和消光測光表組合在一起,而且互不干擾,實現了在狹小空間里的多功能運作(圖8)。
Compass相機的每一個細節都力求盡善盡美,是比靈先生完美主義的很好體現。例如它那個小小的遮光罩,實際上是一個三節的伸縮結構(圖9),打開鏡頭蓋時可以很方便地拉出,而在關閉鏡頭蓋的同時不僅讓鏡頭蓋縮回機身,也鎖緊了相機快門。再如相機后背的開啟要同時按動機身兩側的按鈕,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而那個經常出現在老式折疊頁片相機上的水平儀,被做成鮮紅色與頂端同一側的紅色相機編號呼應,為相機銀白色的機身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圖10)。甚至在相機背面那個小小的Compass 標志都采用了手表盤上常用的微刻工藝,在20倍放大鏡下清晰可見(圖11)。
Compass相機的產量并沒有確切記錄,人們只是從存世相機的編號上判斷它的產量不超過4000臺。在Compass I和II 兩種機型中,II型占多數。據說I型只有150臺的產量,現在市場上很少能見到I型的身影。在Compass最初的銷售取得成功后,比靈先生又對相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其中就包括在II型中改進了鏡頭、增加了取景屏的放大鏡。
Compass相機面市時的定位就是奢侈的高級相機,1937年,它的上市售價就定在了30英鎊的高價位,到1944年攀升到39英鎊。當時這與徠卡相機是同一個價位。由于精美的制作和稀少的產量,它一直是相機收藏者們追尋的目標。今天,整套Compass相機的拍賣價已經超過4000歐元。Compass相機的附件甚至比相機本身更為稀缺,那個折疊三腳架的產量據說只有不到100支,2005年一支單獨的Compass 三腳架拍出了超過2500美元的高價(圖12-14)。
Compass相機除了經過改進的II型并沒有更新的產品。其實比靈先生曾經設想過開發一臺名為“Sextant”的新相機,但未及進入設計階段,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架廉價飛機的設計和研究之中。從此他再也沒有涉足相機的開發。
1948年11月11日,比靈先生67歲的人生走到盡頭。人們對比靈先生的一生有各種各樣的評價,有人說他是一名不成功的飛機設計師,有人說他是引起爭議的政治家,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他在發明創造方面的杰出能力。當我們面對擺在面前的這臺精致的Compass相機時,感到即便按照今天的標準,利用手表制作工藝生產的Compass相機也是一臺純機械相機的經典之作,我們對在70多年前就能設計出這件相機珍品的設計師諾·潘伯頓·比靈先生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