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的秘訣之一就是,我們希望谷歌的員工把20% 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愛的課題上。只要不超過 20% 的時間,你就可以做。其它 80% 的時間用于本職工作,而用這 20% 時間里的成果為另外 80% 時間里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決策。”
——谷歌董事長施密特
“我當然衣食無憂,當財富多到一定程度,金錢對我來說就沒用了。我的財富完全是用來構建一個機構,來將資源分配到世界上最窮的地方去。我做慈善并沒有宗教方面的原因,而是為了人類的尊嚴和平等。人生而平等,我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就應該怎么對待別人。”
——微軟創始人蓋茨
“我是地道的生意人,對賺錢充滿渴望,但也會慎重使用每一分錢。我希望錢不是用在擴大生產上,而是用在商業模式創新上,用在渠道拓展上,用在開拓客戶上。未來最值錢的是品牌、渠道和商業模式,我們未來投資的方向就是品牌、渠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勤上光電董事長李旭亮
“前年飛了180多次,我就看了下我飛了哪些地方,有哪些地方可以不飛。但最后發現我飛的2/3的地方都與政府說話不算數有關。我在臺北、紐約都有項目。海外就基本不用我飛過去。去年我飛的更多,因為政府換屆,以前簽訂的好多協議不算數,重新來。造成公司人力的大量浪費。所謂政商關系是我們跟政府各部門之間關系,而這些關系問題的核心是政府沒有信用。沒有信用的原因是權力不受約束。”
——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
“我反對富養女兒窮養兒子。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在對財富有正常心的環境下長大,知道將來父母的財富和他們無關,要靠他們的雙手賺生活。但我也不會故意壓低金錢的作用,讓他們對金錢產生更多的欲望。”
——主持人楊瀾
“對于整個金融業,對幾乎所有市場,所有消費者,科技的沖擊都是勢不可擋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是一場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業之間的競賽,誰跑得快誰就贏。中國平安要做的,是主動的出擊和超越,跑贏現代科技企業。平安的‘兩條腿’戰略:一方面,確保現有業務持續加速、穩健發展,加大現有的增長引擎;另一方面,打破原有的模式和思維,利用現代新科技的發展機遇,從產品、渠道、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大膽、徹底革新。我們必須敢于自我否定,勇于‘革自己的命’。”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
“如果你看看我們當前的任務,你會發現焦點是執行。面對鏡子,我覺得這可能不是我的強項,如果換個人來領導,對公司可能更有益。”
——阿爾卡特朗訊首席執行官Ben Verwaayen表示,公司需要一個新的領導人來重新振興公司,其任期將于今年5月結束。
“第一,電子商務的主力軍應該是店商,而不應該是電商,無論店商還是電商,零售盈利的精髓都取決于本地化的經營和服務;第二,電子商務的發展要由零售企業自己主導,而不是由電商服務商主宰,電子商務是實體經濟不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主導實體經濟必然導致泡沫經濟。”
——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
“十年來,我最不安的是,我是一個過于完美主義的人,從來不會贊賞別人,總是喜歡強行說服、批判、駁倒別人,有時還會莫名其妙的發火爆怒,我在深夜里時常在想,與我一起共事倒底是幸福還是一場災難。”
——分眾傳媒江南春
“我們還是要想辦法系統地控制投資風險。第一個我們要聚焦大行業,聚焦房產行業、保險行業。第二個我們聚焦大項目,投資額提升的同時,控制投資數目,提升單個項目規模。第三個聚焦高效能的員工,我們不斷的提高有高產出能力的員工的比例和絕對的數量,從這種角度來規避我們的風險,形成差異化的品牌。”
——復星集團CEO梁信軍
“CEO的理想人選應該具備創始人那樣的知識結構、道德權威和獻身精神。要找到這樣的人,答案很簡單:應該在過渡階段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引入一位新CEO,而不是將他視作‘成人導師’。”
——美國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
“我總是講,今天IBM誰是它的大股東?它就是一個社會企業,是大眾的企業,不是‘誰的’。我覺得只要打上個性化,都不可能長久的。你看跨越百年的企業哪有幾個說還是‘誰的’,沒有……喬布斯的傳記對我觸動很大,他在為自己的信念工作,值得我們學習。中國的企業家可能更多的是從經濟上考慮的,有多少是為了自己的信念呢?”
—— 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
爭鋒九龍山(600555)雙頭董事會
“海航置業與平湖九龍山完成了股份過戶手續,已經成為九龍山股東。股東權利是公司法賦予的,海航置業是否完全履行股權轉讓合同的約定,所涉及的是合同違約責任,除非法院判決解除股權轉讓合同,否則并不影響海航置業行使股東權利。雙頭董事會現象的實質是新舊大股東之間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各方應樹立規則意識,不能將新舊大股東之間的合同糾紛帶入公司治理中,嚴格區分債權債務法律關系與股權法律關系,避免損害日常公司治理。”
——上海柏年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陳岱松
“海航有權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股權權利行使與支付股款是兩回事。既有權利,便可召集召開,大會亦合法有效。雙頭董事會現象,可依《公司法》的公司僵局條款處置之。”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宋一欣
“在股權轉讓協議中約定股款付清之前不得召集股東大會,這樣的限制性條件如果希望有效的話只能通過公司章程來限制,在協議中規定不能夠生效。現有法律沒有關于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拒絕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問責機制。如果公司希望盡可能減少上述類似糾紛的話,就應當通過在公司章程中將各種可能的情形都予以規定,包括買受人在股款尚未繳清之前是否可以召集臨時股東大會,改選董事等,以及董事會、監事會拒絕股東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給公司、股東造成損失的問責機制等。雙頭董事會現象主要還是公司治理不夠完備,公司控制權爭奪戰的惡果。希望公司能夠重視公司章程的起草,很多可能的爭議和糾紛問題在章程中就規范細致、詳盡,使股東和董事、監事明確自己的權責。”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副教授馬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