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虧75億,2011年虧104億,2012年前三季度虧損超過60億,全年巨虧也基本成定局。北京律師張遠忠(也是中國遠洋的小股東)呼吁股東一起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引起輿論關注。
難以理解的連續巨虧
中國遠洋2007年上市,魏家福先生就一直擔任董事長,2007年、2008年由于國際航運市場火爆,公司業績不錯,但這之后就開始走下坡路,并一蹶不振。面對虧損,2012年8月魏家福向股民道歉,他表示公司的虧損存在許多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全球經濟疲軟、歐債危機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都是原因之一,并引用了基辛格的一句話,“如果你掌握的信息和我一樣多,我相信你會理解我”。
然而股民掌握的是什么信息呢? 2011年,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虧6億美元,韓國的韓進航運虧5億美元,韓國現代商船虧3.2億美元,中海集運虧27億元,而中國遠洋虧損104億元,一家頂四家。據稱中國遠洋全資子公司中遠物流2012年在上海鋼材貿易上出現過億虧損,雖然曾經有人極力反對,但決策層最終堅持上馬。從這些信息,股民又如何能夠理解魏家福?他們或許由此可“窺一斑而見全貌”,覺得中國遠洋經營決策水平比較低下。
最近,中國遠洋董秘郭華偉稱,“調結構”將成為中國遠洋2013年減虧、扭虧的重點,但“一切需要時間”。確實,船大難掉頭,要糾正之前一些錯誤戰略需要時間,但市場如戰場,根本容不得上市公司管理層拖拖拉拉,市場給你決策的時間其實有限。全球金融危機都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如果還沒有適應新的形勢,公司還一虧再虧,股民又如何等得起,或許繼續等待的結果是更大的虧損。
適者生存,健全央企高管考核
中國遠洋2011年、2012年連續虧損,實行退市風險警示,戴上﹡ST帽子幾成定局,而要實現增收節支,目前也看不見什么希望;如果2013年再虧損,就將暫停上市,這是投資者無法容忍的。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更換管理者成為外部投資者自然而然的想法。
然而基于目前央企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權結構,想要促成臨時股東大會、推動“倒閣”,實難成功。唯有央企的“婆婆”國資委等部門,才能推動管理層更換。所幸,央企領導人員的退出機制早就建立。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央企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其中規定“在任期(年度)考核評價中被確定為不稱職,或者連續兩個年度考核評價結果未達到稱職的,一般予以免職(解聘)或者撤職”等退出機制。
為貫徹落實《管理規定》,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下發《央企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其中規定,綜合考核評價要把出資人認可、職工群眾認可和市場認可結合起來;對領導人員考核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素質、能力和業績等三部分。不過,其中規定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包括企業內部民主測評、上級管理部門評價和監事會評價,尚沒有太多地體現“市場評價”這個因素。
中國遠洋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最主要的資本運作平臺。中國遠洋股價持續下跌,一些股東準備聯名倒閣,這或許表明市場對上市公司當前的管理層并不太滿意;有關部門或許應該考慮完善《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將市場評價也納入對央企領導人員的評價方式之中,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把出資人認可、職工群眾認可和市場認可結合起來”。其實,在瞬息萬變中摸爬滾打的央企領導人員理應“能者上、庸者下”,健全“適者生存、干不好就得下課”的競爭機制。
完善用人機制,從規制到善治
中國遠洋等航運巨虧企業,盡管似乎只是個例,但對經營績效不佳的原因仍然應該深刻反思。
當前,一些改制上市的央企,雖然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有了公司制外形,包括董事會、獨立董事、監事會制度等一應俱全,但事實上企業并沒有徹底轉換經營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國有企業原有運營模式,還存在官商作風和官本位現象。公司對項目投資缺乏嚴密的可行性分析和論證,官大一級壓死人,不少由領導拍腦袋決策,一些項目占用大量資金、經營績效卻極為低下。中國遠洋全資子公司中遠物流2012年在上海鋼材貿易上出現巨額虧損就是一個例子。
既然建立了公司框架治理制度,上市公司經營就應該充分發揮其先進的民主決策框架機制作用,從而趨利避害、防范經營風險。要防止任何人、包括董事長和總經理凌駕于公司之上,為此要真正取消國有企業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待遇,更要防止將國企領導人員的行政級別觀念帶入上市公司。解決辦法就是不僅要由國資委等部門,更要由市場來決定上市公司高管去留,防止國企上市公司高管終身制,從而對上市公司高管形成有效的、市場化的約束激勵機制。
而且,央企一旦上市,同樣應該遵守市場規則,包括退市規則。也就是說,無論是民營上市公司還是央企上市公司,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只要觸碰了規則紅線,都應該按照規則要求,該﹡ST就﹡ST,該暫停上市就暫停上市,該終止上市就終止上市,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說到退市,對上市公司經營凈利潤的考核,任何階段都遵循“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原則,要剔除其他干擾因素,以上市公司的真實經營水平,來決定其是否應該繼續留在市場。
中國遠洋2008年之前業績還可以,但輝煌只能代表過去,任何公司只要喪失投資功能,退市理所應當,無需對此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