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有關各大日本消費電子業巨頭的不利消息紛紛爆出。即便在第三財季,松下、夏普相繼公布最新財務狀況,實現了同比扭虧,但這種贏利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還很難說。松下電器不得不持續通過結束歐洲智能手機銷售工作,關閉日本國內鋰電池工廠,以及大幅裁員等舉措尋求改善業績。索尼則以11億美元的價格將位于紐約的美國總部大樓賣給Chetrit Group投資集團,希望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和大量裁員,扭轉連續4年虧損的尷尬局面。而夏普雖然虧損幅度收窄,但情況也不容樂觀。
最近幾年,日本電子巨頭一直處在下行的狀態,最近的表現仍然讓人擔憂,這其中有著哪些深層次的原因?日本電子巨頭的戰略突圍方向是什么?
集體隕落禍起金融戰
日本電子巨頭集體性的萎靡不振究竟源于何種原因,是因為行業不景氣,抑或是產品創新不夠?在帕勒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看來,造成現在這種狀況,其實和產業本身沒有太大關系,主要還是日元匯率此前長期居高不下導致,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日本戰略博弈的結果。
近年來,日元一直處在一個高位狀態。只是在最近,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出臺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日元才急劇貶值。在此之前,歐盟和美國都采取寬松政策,以及中日關系緊張的局面,這都給日本的出口貿易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在出口不利的情況下,本國銷售空間又極其有限,首當其沖的就是日本電子企業產品的滯銷?!叭毡倦娮泳揞^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是金融層面發生的問題,而不是產業層面的問題。”羅清啟認為,“日本企業基本上沒有一個成本高速下降的通道,這是日本企業的困境,這意味著光有技術是不夠的。”
至于安倍晉三的寬松政策能否緩解企業目前的困境,羅清啟認為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貨幣寬松總額,二是貨幣寬松時間?!拔覀€人認為時間不會太長,也不會很大量。因為一旦如此,意味著日本的貿易競爭力就增強,這對歐美來說肯定是難以承受的。”
事實上,日元貶值雖提振按日元計的出口收入,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原材料和零部件進口的日元成本,權衡之下對日本跨國企業的影響難以確定。
往大里說,以前都是全球化合作,現在的發展趨勢是開始逐漸轉向洲際合作,旨在更好地促進各地區間的貿易合作和經濟發展。然而對日本而言,一方面是美國推出的環太平洋戰略協作組織,另一方面還有亞太經合組織(APEC),日本傾向于哪一方都有其尷尬之處。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歐美消費需求相對減弱,這勢必對企業拓展發達國家市場帶來了難度。中國產業雖然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相對來說,中國產業也的確是在崛起。處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夾縫間,求生存的日本企業勢必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轉型智能化尚待時日
貨幣匯率給日本企業帶來了致命性的影響,即使是設計研發或管理創新等努力,都很難抵消日元升值帶來的負面作用。通過瘦身等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將一些非核心資產剝離,這些堪稱是日本經濟支柱電子巨頭可能會減少一定的損失,以達到減負的目的。本輪寬松的流動性也有可能直接注入這些企業,這就像“政府給企業掛吊瓶,可以解燃眉之急”,羅清啟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而日本電子巨頭采取的諸如為美國警車提供裝備和生產3D面罩等“小眾化戰略”行動,在羅清啟看來,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小的措施,不能算是企業的戰略,更談不上戰略轉型。
至于日本企業當前進行的人事安排、重組等動作,有些可能是做給本國的資本市場看的。因為如果企業虧損太大,管理層不能無動于衷,要對投資者有一個交代。但從本質上看,這些舉動并沒有帶來太大的實質性變化。
那么,日本電子巨頭現在究竟處于怎樣的處境中,會采取哪些真正的戰略級舉措?
從市場層面看,三星和LG等企業對日本企業市場空間的擠壓肯定是有的,但還談不上致命性打擊。換句話說,雖然企業還在持續不景氣,但畢竟不至于會發展到倒閉的狀況,目前還談不上日本電子巨頭的戰略失敗。
雖然受困于大環境博弈的因素,但同三星和蘋果等企業致力于網絡數字化相比,日本電子巨頭的智能化產業范圍是更廣更寬的。例如建筑實現更大范圍的智能化,從而給人們智能的現代化生活提供解決方案,這對日本企業來說會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也是其主要發展趨勢。從某種程度來說,日本電子巨頭未來的戰略轉型方向很清晰,就是朝著這種智能化方向發展。不過,這種發展是需要一定時間投入,能不能堅持到智能化戰略更好地推向市場,還是一個問題,對日本電子巨頭來說是很麻煩的事。
在德國,新款寶馬或奔馳的問世之初,首先是做出租車用,這是因為做出租車首先可以獲得的是政府的訂單。如果一個新開發的產品,第一個訂單來自政府,對企業來說是不可小覷的。如果突然間獲得了兩萬輛車的訂單,政府會給企業一些補貼和資助,這有利于產品進入一個成本降低的加速通道。對日本企業來講,本國市場很小,成本降低的加速通道難以打開,必須出口到國外。但是現在,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非發達經濟體,購買力相對減弱了,都在想辦法去解決自己已有產業的問題。
日本電子巨頭要發展智能型技術或產業,需要有一個合理的產業周期。一個產品從問世到消亡,往往需要有一個快速的加速期。雖然日本的現代智能化產業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發展起來也還是不會快。羅清啟表示,“如同人的成長,從6歲長到13歲,人在青春期一定會發生變化,生理周期也是有時間限制的,產業本身有一個生命周期,但是現在產業周期會受到外圍環境的障礙,向下一個產業轉型的速度就會很慢?!?/p>
日本企業對外界大環境的依賴性過強,至于今后將怎樣走,羅清啟認為,目前來看,這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