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你是一個老北京,那么可以趁此在廟會上再找一找兒時的影子;也許你是一個“新北京”,那么就來廟會體驗一下老北京文化傳統特色吧;百轉千回,最吸引我們的仍舊是那些最傳統的民族特質與文化。
年味正濃 提倡民俗風
今年春節,對于不少廟會的會場都加強突出老北京的“年味兒”。還沒進門兒,就聽到老北京最具傳統特色吆喝聲,竹條扎出的紙風車、五彩繽紛的面人兒,一個個老藝人用他們特有方式來迎接匯聚于此的八方游客。聞到陣陣烤串香。再往里走,準能碰上個把“皇帝”,身邊或簇擁著盛裝“宮女”,或跟著“群臣”。聞香識道東來順、都一處等北京老字號攤位前都能讓你感受到老北京廟會的味道。其實,逛廟會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流傳下來的寶貴技藝,二者在傳統文化上的共通、契合,使得春節廟會成為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佳平臺。各家民俗廟會的文化廣場上,還專門開辟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場,江蘇宮梳名篦、天津泥人張、北京面人兒、山東木版年畫、陜西泥塑,讓八方來客在觀賞廟會同時也可了解民間技藝。
老北京廟會精品
要說老北京最具經典的廟會莫過于地壇廟會。它始辦于1985年,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其勝景被譽為現代的《清明上河圖》。春節逛地壇廟會是京城老百姓沿襲多年的習俗。仿清祭地表演是地壇廟會獨有的傳統節目,其場面宏大,再現了清代皇帝祭地,祈求地神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景象,表演從年三十到初七,每天上午10時上演。今年地壇廟會推陳出新,首次向社會征集了“草根皇帝”參與仿清祭地表演。正月初一和初五兩天,從近百名普通市民中遴選出來的兩名“草根皇帝”將首次登上方澤壇的表演臺,帶領200余名“文武百官”表演祭地禮儀。 京味叫賣藝術團、北京老天橋藝術團藝術家們也在地壇廟會登臺,為游客們奉獻上久違了的叫賣劇、弦歌與絕活。百戲名曲、民間花會、天橋絕活、祭地禮儀、茶藝書畫等不同文化系列匯于一場,將民族、民俗、傳統、現代、鄉村、城市諸種文化形式復合為一體,把各地美食名吃、雜藝百貨集于一會,老北京廟會給人營造了一個“歡樂、喜慶、祥和”并具有濃郁民族、民俗、民間特色和風味的節日娛樂場所,尤其體現了老北京民俗風情,也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展現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角色。到地壇逛廟會已成為老北京人兒過年的一項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