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匾額,九條飛龍穿梭流云間,正中為雍正帝御題“敕建覺生寺”。這便是古鐘博物館的根之所在,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間的覺生寺。后因寺內懸有一口明永樂年間所鑄大鐘,稱之為“大鐘寺”,即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顧名思義是古鐘的部落,其以定位準確、個性鮮明、文化獨特、收藏豐富而逐漸享譽于國內外,并利用古鐘這一獨特的文化形式,使傳統文化通過古鐘這一載體,有了一個向廣大觀眾展示的窗口。它是中國惟一一座集旅游、收藏、研究、展覽等為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教育部主任及研究館員浮克清介紹道。
霸氣的鐘王五絕——永樂大鐘
明成祖朱棣戎馬一生,受開元皇帝朱元璋的影響,虔誠信佛。他在靖難之役,遷都北京后,修故宮、建天壇,鑄永樂(大鐘)。此為營建京師的三大工程。“可見,這有著霸氣美譽的鐘王五絕——永樂大鐘,其歷史之悠久,地位之高。這也是它的第一絕,鑄造年代最久。”而它的歷史成因,更是眾說紛紜。相傳是明成祖因在篡奪皇位的“靖難之役”中過于殘暴而鑄鐘以達懺悔之意。但也有流傳說明成祖造永樂大鐘是為了抒發‘惟愿國泰民安樂’的美好心愿,更有弘揚佛法,炫耀功績的說法。
同時,永樂大鐘作為皇權象征的皇鐘,明成祖遷都北京的證物,更是一口佛鐘。鐘身內外整齊地鑄有漢文、梵文書寫的佛教經咒100多種,總計23萬多字。其中最多的一部經文為明永樂帝御制的《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長達17萬多字。傳說是明朝書法家沈度所書。“但我們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曾經做過一次永樂大鐘銘文真跡活動。我曾親自參與其中。但是我們發現上面文字的大小胖瘦并不完全相同,應該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推斷是出自宮中一批館閣體書法家。這也是它的第二絕銘文字數最多。”浮克清老師講。
鳴鐘宣祥音
鐘王永樂,輕擊,聲音圓潤悅耳,回蕩不絕。重擊,聲音雄渾響亮,尾音綿長,方圓五十公里皆聞其音。魁梧的永樂以它的好聲音引人入醉,而它的第三絕便是鐘聲傳播最遠。據說皇帝為了感受永樂大鐘特殊音質的醇香魅惑,特在香山上修建了一座聞鐘閣。而史書也有記載,“其聲宏宏,時遠時近,有異它聲”。“的確,永樂大鐘的聲音不僅優美還有別于其它的鐘聲,它能發出音樂學上的降A調和泛音,這是其它鐘所不能的。”浮克清老師說。
dgDNmuUQ/cwFl5GytNtAGA==盛典鳴鐘是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老傳統了。多年來,北京城大鐘寺的鐘王會在辭舊迎新之時,被眾人合力以“緊7、慢8、平20(按此節奏敲往復3遍,最后再敲3下)”的形式,共敲擊108下。當然,這“108”也是非常寓意的,“一意為人有108個煩惱,聞鐘聲,煩惱輕。二喻是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候(5天為1候),相加108,為一歲之意也。總之,108為9的倍數,9為無窮之意,象征吉祥如意。”
但古時的尋常人家是不可隨意擊鐘祈福的。百姓便在過年之時打錢眼,博個好彩頭。而大鐘寺的鐘樓除寓意“天圓地方”的上層圓形,下層方形的樓體外,最具特色的就是它木質欄桿上有過去的銅錢紋飾,是眾多鐘樓不曾擁有的。如此,大鐘寺的過往是燦爛輝煌的。“在清代,大鐘寺作為皇家寺廟,凡遇國家慶典和釋門大事,永樂大鐘便會被敲響。而皇帝更是多次親臨大鐘寺,并敕令在此祈雨,且是當時京城頗負盛名的廟會之一,風水好,人氣旺,用現在一句俗語叫‘上風上水上海淀’”。
除去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日,僧、俗、商賈云集、覽勝敲鐘之外,大鐘寺更是保留著“晨鐘暮鼓”的習慣,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之久的古鐘文化,鐘乃德音、鐘以載道、鳴鐘祈福、消災滅禍。鐘又是響器,其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帶有佛學的禪意,使人心靈愈加沉靜。如唐代詩人常建所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然而,除上面提及的三絕以外,赫赫有名的永樂大鐘的第四絕和第五絕分別是力學結構最佳,鑄造工藝最高。
三次搬遷
紅磚古剎,柏檀疊秀。鐘鳴宏宏,覺醒夢中。
“鐘”與“覺生”,自古就有著鐘聲長鳴,漂浮不定,使人覺醒之說。覺生寺可謂是古鐘博物館命中注定的落腳處。但史上,永樂大鐘歷經過三次搬遷。“永樂大鐘在德勝門內鑄鐘廠鑄好后,存放在漢經廠。直到萬歷三十五年被移到西直門外萬壽寺懸掛起來。二十年過去后,永樂大鐘早已塵土封蓋,靜躺在地,昔日輝煌早已遠去。而在清雍正十一年,經堪輿先生測算,據陰陽五行生克之說,萬壽寺屬金與金屬制造的永樂大鐘同性相克。而金水相生,便移到京城之北。雍正皇帝下旨以溜冰術將其置放在‘京城之乾方,圓明園之日方’的風水寶地覺生寺,乾隆皇帝親題‘華嚴覺海’大匾高懸于鐘樓之上。永樂大鐘苦盡甘來,再次迎來了輝煌時刻。”
東西方的鐘文化
鐘既流于東方,亦藏于西方。在不同的地區、國別文化的交流中已形成多元化的鐘文化。兩者相較下還是有很多的不一樣。浮克清老師解釋說:“首先是形制結構不同,因而帶來了傳聲效果的不同。當代西方鐘開口比較大、口徑又往往大于鐘體高度,而鐘腔又明顯小于中國鐘,這種結構使其發聲頻率明顯提升,響度感覺明顯,傳播距離較遠。其次是敲擊方法不同,西方鐘多為內擊式。”
在你讀懂了鐘的語言后,在漫步在瓊樓玉宇的古建中,徘徊于精美別致的古鐘部落里,思緒、靈魂也會隨著它沉穩的聲音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