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娜
北京嘉曼服飾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 董事長助理
作為時尚北京理事單位的一名聯絡員,我很榮幸。為什么呢?因為我能夠和雜志社的朋友們一起,身在北京、用品牌服務著大眾,傳遞著時尚。
什么是時尚呢?時尚,關乎美,但不止于美。一言以蔽之的話,時尚,就是一時之風尚,與美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緊扣時代潮流。無論是時尚北京,還是“水孩兒”品牌本身,我們都是在時尚的大道上狂奔,并且影響著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這是我深感榮幸的第一個原因。
我們的雜志多年以來,經歷了各種蛻變。從一開始專注于行業新聞的業內雜志,到今天已經擁有了眾多的普通讀者,轉型和變化是非常大的,已經形成了一種品牌,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同樣的,我們的品牌也隨著時尚的浪潮而誕生和成長。從一開始的生產型到經營性,從產品經營型到品牌經營型,“水孩兒”也經歷了兩次蛻變。我們的蛻變是隨著中國經濟水平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提高而產生的,與此同時,我們的蛻變也在引領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無論是品牌,還是媒體,在這個過程中都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傳播時尚和文化,既是利己更是利他。現在我們翻開一本《時尚北京》,能在里面找到青年生活各個方面的時尚,有時裝、珠寶、美食,也有影視、旅游和人文,全方位地展示了一種中高端的都市時尚生活方式,極大地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和興趣,我們的童裝時尚作為都市時尚的一部分,在這個平臺上也有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跟著《時尚北京》一路走來,水孩兒也在逐步地在成長。在這里首先要對雜志社的各位領導和同事們表示感謝。
我的個人體會是,《時尚北京》是一個品牌集群,也是一個獨立的品牌。品牌集群效應在這里得到了放大。什么是品牌呢?品牌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表達了某一類人群的生活訴求。產品、市場和文化是品牌的三個要素。作為水孩兒來講,我們的產品是大方實用的,我們的市場覆蓋了全國的一二線城市,我們的文化是倡導一種大方的美、和諧的美,以提高中國兒童生活水準和精神風貌為己任。也許在《時尚北京》這個大的品牌集群里,我們只是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雖然小,但不能沒有。正是很多種千姿百態的花朵,才能形成一個百花園。每一朵都不能獨立而存在,但每一朵都不能缺少彼此。如今,這座百花園已經進入了春天,花香滿園了,很多人慕名來賞花游覽,百花園本身也成為了一種品牌。同樣,這個品牌也有它的三要素:產品、市場、文化。
一本雜志的產品就是內容,各位編輯、主編們在這個環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作為時尚人,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有一句話叫“長江后浪推前浪”,現在80后、90后的年輕人們,他們的思潮變化得越來越快。而時尚同樣具有相同的特質,在時代的浪潮中,年輕人就像是弄潮兒,永遠是勇敢和無畏的。只要活得精彩,沒有絲毫擔心,他們引領著最先鋒的時尚和普通大眾未來的消費趨勢。所以關注青年人群體的心理和生活,是寫出吸引人的文章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就是需要編輯們具有資歷和閱歷了。還有一句話叫“酒越陳越香”。一味追求時尚,但是不了解歷史和人性、看不到時尚背后的前因后果,也很難讓我們的文章有回味和沉淀,難免會讓文章流于表面的膚淺,無法讓讀者持久地追隨和喜愛。我們既要讓我們的文章觀點新潮,又要讓它有文化內涵,這樣我們才既能抓得住讀者,又能留得住讀者。縱觀現在的時尚類雜志,同時平衡好二者的并不多見。像我以前在大學時期還會經常買一些時尚類的雜志看,現在基本都不會再看了,一個是沒有那么多時間,二是流于表面的文章看完后自己沒有受益,不浪費這個時間也罷。我現在有時間的話就愛翻翻我們的《時尚北京》。里面的很多內容都值得回味,比如這一期介紹莫言的、介紹世界各地風土人情的、還有介紹老北京文化的等等。這些在其他時尚類雜志中會很少,但這些版塊恰恰是我們目光停留時間最長的。所以我很欣賞這本雜志,也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起工作。我們的編輯隊伍里有老中青三代人,我們的內容緊扣時尚生活方式,又蘊含人文底蘊。相信這本雜志一定能越辦越好!
一本雜志的市場就是它所定位的人群、它發行的渠道。這里我有一個小的建議,現在我在北京的一些地鐵和報刊亭已經能找到我們的雜志了。但是和其他時尚類雜志比起來,它所覆蓋的網點還不算太多。我們的雜志應該是立足于北京,面向于全國的。在渠道拓展方面,可能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雜志肩負著消費方式的培育和品牌的培育雙重責任,有了完善的渠道,就可以讓我們的目標盡快地實現,自利利他,實現共贏。我們的前景才會更加美好。
最后,再說一說品牌的第三個要素,“文化”。我們的雜志社叫做《時尚北京》,前面叫“時尚”的雜志有很多,但是后綴為“北京”的恐怕只此一本了,所以《時尚北京》的文化一定是以北京精神為核心的。眾所周知,北京精神即是“愛國 創新 包容 厚德”。“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創新”才會為我們贏得機遇和未來;“包容”讓各個民族和文化得以在這里綻放和發揚;“厚德”體現了我們的人文關懷。我們的雜志叫“時尚北京”,我們的品牌誕生在北京,無疑都是榮幸的。記得以前陸昊副市長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給服裝管理者們講話中,提到了“北京”這兩個字的價值。當時有一位企業家發問:為什么北京生產的成本這么高?怎么樣讓成本下降,讓企業有更多生存的空間?當時陸昊副市長是這么回答的:就因為“北京”兩個字。北京的勞動成本固然是高,但是當你的服裝賣到全國各地的時候,老百姓因為“產地北京”這幾個字,就愿意接受較高的品牌溢價。實際上,“北京”兩個字也是一種品牌,這兩個字背后,就是這方土地傳遞的城市精神。那么怎么樣在這本雜志中更好地體現出北京精神,讓北京精神能夠傳播到全國,可能是我們雜志社開展下一步工作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希望我們的《時尚北京》能夠成為傳播時尚文化和北京精神的先鋒,希望這座百花園讓更多的人熟悉和喜愛,希望我們的品牌能夠在百花園里綻放得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