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適合爬山、賞花的季節,慢慢變暖的氣溫使花兒競相開放,樹枝上萌動的綠色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這個季節正是出行的好時候。熱門景點人多嘈雜,這時,古崖居這個地方被朋友推薦給了我。
在去之前我翻閱了各種相關資料,都是些泛泛而談的景點介紹,而且科學的考證較少,民間的猜測居多,這樣更加激發了我到此一游的興致。從德勝門坐919到延慶,一路路過八達嶺長城、松山等北京周邊比較有名的景區,竟也勾不起駐足的興趣了。與這些被人流塞滿的主流景區相比,畢竟還是去神秘的崖居部落探古覓蹤吸引力更大。
在北京八達嶺長城的北面,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一般人們管它叫“軍都山”。因為地處大山深處,所以有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傳說。但是在這眾多的傳說當中,有一個“洞溝”的故事卻特別引人注意。據說,要是沿著山溝往里走,走上一陣子,就會看到一個衙門,這個衙門有很多很多的房子,可從來沒有人住過,因為它是一個鬼衙門。
1984年,負責文物調查工作的延慶縣文物管理所前任所長程金龍走訪軍都山周圍的村子時,第一次聽老人們說起了“洞溝”。他吃了一驚,就在自己身邊的山里頭,會隱藏著什么秘密呢?程金龍在村民的帶領下進山一探究竟,果然在山崖上,發現了規模龐大、整整齊齊的一排排洞室,看樣子像是用來居住的屋子。從勘察結果來看,洞室分布在兩座山崖上,一共有140多間,樣式很豐富——有單間,有里外套間,甚至還有上下相通的復式結構。原本遮擋在前面的山體不知在哪年哪月坍塌了,露出了這些石屋。
在歷史文獻中,沒有任何與這些石屋相關的記載。石屋里幾乎什么也沒留下,墻壁上只有鑿痕,沒有文字或圖畫;屋子里空蕩蕩的,門窗也都成了一個個空洞??脊湃藛T就像是面對著一座空城,一切與原來主人相關的證據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里就是古崖居,一個千古之謎的人文遺跡。它坐落在京郊延慶西北部山區一條幽靜的峽谷中,它是由一支不見史志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巖壁上開鑿的巖居洞穴,計有117個,這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
風光在險峰
到延慶轉乘920到沙城的區間車一路奔往張山營村,據說古崖居最初就是被這里的村民發現的。我在一個路面良好的路口剛下車,就擁上來幾個當地人要拉客,嘴里的方言與北京話相差已經非常大,幾乎沒有聽清他們在說什么,仔細一想,應該就是“古崖居”。
本來在景區資料上看到這個地方應該有景點的班車來免費接送游客,但我已經等不及想要見到這個神秘的地方,掏了5元錢坐上小面的直抵景區門口。購票進門后,還要爬兩公里左右的山路才能一睹石穴的真容,看來先人們很懂得保護自己,把居所都建在半山腰。
再往上爬一些可以看到遠處碧藍色的官廳水庫,這里恐怕是北京附近最大的水域了。古人很懂風水,就連如此的崖居時代就已經知道選擇背山面水的寶地開鑿居所。
埋頭再爬一段山路,抬頭就看見山腰上很有氣勢的一群石穴,感覺像是變魔術,剛才滿眼還是荒山野嶺,轉過一座山就是這令人驚嘆的先古部落了。青白色的巨石上,完整地雕刻著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洞穴,其規模跟現代很多庭院外觀極其相似,門、窗、臺階、陽臺無所不有。我興奮地爬進每一所住宅,在門窗間呼呼穿過的風聲中感受先民們如何在這里繁衍生息。
嘆為觀止的布局
古崖居共有四個景點,117個石穴。據說山那邊已屬河北境內的天皇山還有一處石窟群,延慶這邊的古崖居有自己的特點,一路平坦便捷,指路牌非常清晰。
在峽谷三面直立陡峭的巖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