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老師:姓名向華,網名“鳥英雄”。有些小朋友第一次見到鳥老師,就疑惑地問:“你的翅膀在哪里?”是啊是啊,我的翅膀在哪里?鳥老師不止一次地向小朋友解釋自己是一只不會飛的鳥,像企鵝或者鴕鳥那樣,而且為了和小朋友們一樣,把本來就不怎么靈光的翅膀換成胳膊了。鳥老師原本是一個寫動畫劇本寫繪本故事的人,偶然的機緣在創想園里和孩子面對面地一起玩起來。
課前熱身
靈感和思考,一起high起來
靈感
鳥老師有空就會拿起小木塊左右端詳,某一天,靈感突然就來了,鳥老師覺得小木塊們加上輪子就很像小汽車。考慮到孩子們年齡小,輪子的安裝必須簡單省事。
思考
在做了很多實驗以后,選擇了用硬紙板剪出圓形,靠螺絲擰在木塊上的方法,這樣的輪子不僅好做,還能真的轉動。找到最簡單的做小木車的方法,為的是讓孩子們不必花太多精力在技術上,而要將精力留給創意。
High起來
當孩子們看到這么多打磨好的小木塊,首先就覺得新奇有趣。當聽說這些小木塊是用來做汽車的,男孩們首先開始興奮起來。不過鳥老師說,我們可不打算做現實中的小汽車,那多沒意思,我們應該理解為4個可以轉動的輪子上承載著創意。鳥老師請孩子們用小木塊隨意拼搭成喜歡的造型,裝上輪子骨碌骨碌走,創造出自己心中的帶輪子的樂園。
簡單的設想,簡單的制作,去繁就簡,返璞歸真,這就是創想園慢慢成熟后,越來越追求的感覺。為達到這個目標,提前的準備和實驗就非常重要,要知道有些工序是需要大人完成的,而且也是大人的樂趣(比如說擰螺絲什么的事),孩子們應該在“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上使勁。
上課啦!
輪子+車=進入交通故事
輪子
做輪子的時候,最基本的做法是從舊包裝盒上拆下硬紙板,用圓規畫圓,然后剪下來,一式4份。但是鳥老師一邊示范一邊搖頭,說:“哎呀,這樣的輪子好是好,就是沒意思??!”孩子們聽在耳朵里,悄悄上了心,自己做輪子時想辦法變花樣:有的發現4個輪子完全可以不用紙片,換成飲料瓶蓋也很好;有的發現輪子完全可以大小不一樣,兩兩一組前小后大(或者相反);還有的輪子剪成了方一點,或剪出流蘇一樣的須須。哪怕滾起來磕磕絆絆,也是一種趣味。“就好像小車一邊開一邊打噴嚏?!焙⒆觽冞@樣說。
搭起來的車身
使用邊角料做手工最大的好處是沒有什么固定形狀,方的、圓的、三角的都有,而且都不大,讓孩子有一種搭積木的樂趣。每個孩子都擅長搭積木,做起小車來都能很快上手,無非是找一塊大些的木塊當底,擰上輪子,上面用小木塊“搭積木”,然后可以用白乳膠粘牢。當“積木車”搭建好以后,再用水粉顏料畫上喜歡的顏色,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我們更愿意叫做輪子上的樂園——就誕生了。
交通情境中的故事
為了孩子們可以玩自己做的車,鳥老師準備了《巴士到站了》的故事毯?!耙惠v巴士從郊區進入市鎮,經過住宅,經過市場,經過圖書館,經過游樂場……經過我們生活中許多再平凡不過的場景,親切而單純。”故事毯上畫了一條環繞小鎮的馬路,這是我們的快樂車道。
手快的孩子做好自己的小車,馬上趴在故事毯上玩起來了。鳥老師和他們一起趴在地上講《巴士到站了》的故事,用小朋友的車來演示一輛車開過郊野,開過市鎮的情節。手工細的孩子也不要著急,因為馬路不會跑的,它只會安安靜靜地等待你的車來跑。
鳥老師的話
如果你以為小車做好這堂課就結束了,那可錯了。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會玩作品比會做作品重要。我們做的小車本來就是可以玩的玩具(鳥老師的理想是讓孩子們的所有玩具都自己做,不需要購買),做完了當場就玩,玩也是課程的一部分。有車必有路,有路有快樂,這是上輪子課需要拓展出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