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大腦生來就有差異,每個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更依賴用眼睛去洞察,有的更依賴用耳朵去聆聽,有的則更多依靠皮膚去感受。不論用哪種方式去感知世界,其目的都是為了獲取信息,來豐富自己的大腦。
以下訓練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打開各種感覺通道,讓孩子今后的學習道路暢通無阻。
視覺觀察力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孩子更喜歡用圖畫表達他們的想法;朗讀有圖畫的故事時,他們更愿意去看那些由鮮艷圖畫所表現的故事情節;給他們玩具,他們可能會拆開、察看,了解玩具到底是怎樣工作的。這樣的孩子通常具有視覺優勢,他們擅長觀察、分析和想象。以視覺優勢為學習方式的孩子,通過視覺通道,就可以在頭腦中擁有各種呈現出畫面的記憶信息。
代表人物:畫家
如何訓練?
辨別 在一幅有較多景物的畫中尋找指定的較為隱蔽的圖形。
注意細節 從兩幅相似的圖形中找出最小的差異,或者是從一幅圖中找出不合情理的錯誤。
比較 在兩排形狀相同而排列順序不同的圖形中,找出相同的圖形來。
Tip
研究表明,人們獲得的信息,大約83%都來自視覺。人的眼球就像一臺超級快速的掃描儀,將外界的各種信息經由眼睛掃描成圖像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區,并永久留存在大腦中。視覺功能缺陷,會導致孩子的學習障礙。比如,分不清“6”和“9”、“b”和“d”等等。
聽覺訓練
聽覺也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約有11%的信息是通過聽覺獲得的。聽覺優勢的寶寶凡是聽過的東西都能快速記住。
代表人物:音樂家
如何訓練?
聽覺訓練的內容十分豐富,只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聽到的聲音都可以作為聽覺訓練的素材,訓練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聽覺觀察
讓孩子用耳朵去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感知音樂的旋律、節奏,感知人們說話時的語調、音長,感知自然環境中的各種聲響等,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聽覺注意
訓練孩子的聽覺注意能力,使他們養成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聽內容上的習慣。平時說話時,要讓孩子養成聆聽的好習慣。可以用“漏數”的方法,數一串數字,故意漏掉其中一個,看看孩子能否發現。
聽覺定位
辨別聲音的來源和方位,即在感知聲音刺激后尋找聲源方位。例如,“摸瞎子”的游戲,用手帕將孩子的眼睛蒙上,爸爸媽媽從不同的方向發出聲音,孩子循聲去找,這就是一種聽覺定位訓練,訓練孩子根據聲音,判斷發出聲音的人所在的位置。
聽覺識別
在孩子熟悉聲音的基礎上,認識和識別各種聲音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例如,擺一些圖片,如吃飯、穿衣服、洗臉等圖片,當媽媽說“爸爸要洗臉”,孩子就把洗臉的圖片拿出來放在爸爸跟前。
聽覺記憶
對之前聽過的聲音有所記憶。培養孩子的聽覺記憶能力,有利于聽覺概念的建立。例如,準備1個鈴鐺、1只玩具小貓和若干條玩具小魚。媽媽搖一下鈴鐺,要求孩子拿出一條小魚放在小貓面前;媽媽搖兩下鈴鐺,孩子拿出兩條小魚等等。
觸覺訓練
人們獲取的信息約有1.5%來自觸覺。兒童早期,觸覺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孩子對什么物品,都要拿起來摸一摸、動一動,這實際上是他們在學習。
代表人物:手工藝人
如何訓練?
訓練觸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魔袋法”。成人事先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裝上不同大小、質地、形狀的物體,孩子根據成人的要求,將手伸進袋子里摸出相應的物品。魔袋訓練對兒童的觸摸覺能力要求很高,開始時可以先把孩子熟悉的少量物品當著他的面放進袋子里,讓他去找出指定的物品,訓練幾次后再逐漸加大難度。
感覺統合練習
感覺統合(簡稱SI),是指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并作出正確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根據SI理論,人體對環境所做的任何反應,都是以感覺輸入為前提,而反應的形式、程度等,則與大腦的統合作用有關。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互動。
代表人物:運動員、舞蹈家
如何訓練?
感統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器具有:
滑板、圓筒、平衡臺、吊纜、彈簧床、滑梯、秋千、大籠球、蹺蹺板、羊角球、觸覺板、腳踏車、時光隧道、蹦蹦床、彈力球、球池、軟墊、毛刷等。
針對前庭功能的訓練
前庭覺主要指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訓練方法如:
① 借助旋轉木馬、旋轉椅子或吊網,進行旋轉性運動。
② 讓孩子仰臥、俯臥在大籠球上滾動,在秋千、吊床上進行搖晃性的運動,保持身體的平衡。
③ 孩子在成人的攙扶下練習走平衡木、平衡板,或進行直線行走訓練。
④ 在蹦床上跳躍、翻滾,或在草地上翻滾。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
針對本體感覺的訓練
本體感覺是指肌肉的收縮與伸張、變曲、伸直、推拉、旋轉以及兩根骨骼間的關節的壓縮引起的感覺信息。
① 幫助孩子進行頭部和四肢的運動,使其上下左右擺動。
② 在墊子上設置障礙,讓孩子匍匐爬行。
③ 站在距籃球架1米的矮凳上投籃球(專門設計的較低的籃球架)。
④ 閉眼觸摸物體,指認物體;與他人進行捉迷藏的游戲等。
針對觸覺的訓練
有些孩子對他人或物體的接觸極度敏感,表現為,一是對碰觸極度抵抗;二是對碰觸極度饑渴,時時刻刻喜歡與一些物體或人接觸。這種現象叫觸覺過敏。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干預訓練:
① 刷摩孩子身體的游戲
使用各種不同柔軟度的刷子,或不同質料的布,來摩擦孩子的手指、掌心、軀干、背部,強化并增加觸覺刺激的效果。
② 軟墊三明治游戲
用大毛巾或毛毯、棉被,將孩子包裹起來,讓孩子在毛巾中滾動,或輕壓孩子的四肢,增加觸覺刺激。
③ 擠壓按摩
讓孩子身體靠墻,或用兩個墊子把孩子擠壓在中間,從輕到重擠壓身體的不同部位;孩子仰臥或俯臥在墊子上,成人用帶刺籠球對他進行全身不同部位的擠壓按摩。
④ 球池中翻滾的游戲
讓孩子在球池中自由玩耍;把孩子埋在球下,或把東西埋在球下讓孩子去找;讓孩子跳躍、互相追逐等。
Tip
關于嗅覺與味覺
在各種感覺器官中,嗅覺和味覺最容易受忽視,但它們也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分別占3.5%和1%),特別是在人的生命早期,它們具有決定人的生死存亡的意義。例如,新生兒依靠嗅覺來辨別誰是媽媽,依靠味覺來區分甜味(媽媽的奶)和其他不良的味道。
雖然,隨著孩子的成長,嗅覺和味覺在學習中所占的位置逐漸減弱,但我們也不要因此而忽視它們的訓練,也許孩子將來也可能會依靠與常人不同的嗅覺與味覺功能,而成為在這些方面有獨特才能的人呢,比如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