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科斯曼”這個名字來自英文:TEXTILE MEDICAL,意思是紡織醫療,她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委1996年支持成立的醫用材料中試基地—一個從紡織科研機構跨界到醫療器械領域的試驗型企業;2004年成為獨立實體,今天,她已是一家由北京紡織科學研究所與首都兒科研究所參股的,集研發、生產、經營、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現在已定性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泰科斯曼公司作為紡科所下屬的科技型企業首當其沖,回顧公司的發展軌跡,張津玉認為首先得益于紡科所曾經擁有的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前輩,薛迪庚、張鎂等老一輩學術帶頭人,研制出了神奇的可溶性止血材料,實現了紡織品向醫療器械產品的轉移。
在大家眼中,張津育帶領她們完成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這其中的艱辛,張津育卻付出得更多。張津育的同事說道:“我們開始時的中試實驗,經常一天一夜不能間斷,摸索工藝。今天,工藝已經成熟了很多,但還是要從早上開始,晚上10點多才能完成一個工藝過程。我們現在的工廠在順義,基本上每周兩次,張津育都是開車把我們挨個兒安全送到家,他自己才回家睡覺。他家在東三環,我們同事住的比較分散,領導能這樣為下屬著想,我們除了感動,就是加倍努力工作。”
沒有任何醫療背景的張津育在面對全新挑戰時,沒有退縮,從頭學起,硬是從外行練成了內行,企業建立了較高水準的符合ISO 13485標準的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通過了歐洲的CE認證、美國的FDA認證,不僅成功跨進了醫療器械領域,并將產品賣進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市場,圓了“中國創造”的夢想。
“由于我們擁有中國、美國的發明專利,還有我們多年摸索的技術秘訣,產品性能明顯優于我們的競爭產品,在性能、價格、目標市場三方面走差異化道路,據此做好市場的細分,合理的定位,我們的‘泰綾’品牌作為高端產品已成為同類產品的風向標,與美國強生公司(行業世界第一)的‘速即紗可吸收止血紗布’成為頗具實力的競爭產品,且在產品性能方面我們有更多的優勢。”張津育說,“今天,泰科斯曼這個還處于初級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之路上才剛剛起步,在跨學科研發領域我們會繼續一路探索前行,依然還會很艱辛卻依然一定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