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建設高校多元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的必要性,提出利用云計算的教學平臺,積木式、層次式的網絡教學資源組織模式,學生的混合學習模式以及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立體評價模型等方法與手段整合教學資源,建立多元立體化的網絡教學資源。
關鍵詞:教學資源建設;混合學習;云計算;評價體系
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移動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3G網絡技術日益成熟,無線通信終端設備的功能日漸強大,高校教學模式及教學資源也作出了相應的改變。近年來,隨著教育部加快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速度,在對高校校園網絡和基礎設施加強建設的同時,還積極推動建設優質的高校教學資源。現代高校教育技術進入以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為核心媒體,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為特征的新的發展階段,其中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 建設多元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的必要性
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大環境的支持下,許多高校都在積極嘗試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但大多處于初級階段。現在需要的是低成本高效益,能提供優質資源和科學評價體系,而且能滿足移動學習需要的高校多元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優質的教學資源不僅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然而,在我國,高等學校在辦學層次和辦學類型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學校甚至是校內學科間的教育教學資源分配不夠均衡,尤其是優質資源。長期以來,各高校甚至學校內部學科間都是各自規劃教學資源,缺乏統一的網絡資源建設標準和資源交流平臺,因此相互之間很難實現數據的交流,達不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1.2實現移動學習的需要
移動學習(M-Learning)是指教師和學生在高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互聯網以及無線移動網絡的支持下,通過利用現在普遍使用的PDA(掌上電腦)、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無線終端設備不僅進行交互式的教學PGYJVBII6OKv88OugoKGnWKohax5+InkJNeJq2OJV6g=活動,還能進行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移動學習的目標是為任何學習者提供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的任何學習支持。這種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理想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以及學生們的青睞。然而在現實中因為各種原因,學習者往往不能使用手機等移動工具即時、按需地利用好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地學習。
1.3資源結構層次化、系統化
目前,大部分的網絡教學資源都是圍繞單一課程進行建設,而對于同學科內課程間的延續、擴展則很少涉及,更不用提不同學科間的資源整合。另外,網絡資源整體規劃設計滯后,內容繁多且雜亂、互相重疊包含,種屬界定不清楚,分類不夠規范,缺乏一定的層次性和系統性。
1.4資源利用率高效化
知識有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分。現有的網絡資源主要是使用文字、圖片、課件、網頁、視頻等平面媒體形式將顯性知識呈現出來,缺少虛擬現實、實驗仿真、情景再現等立體化的資源。這種“輕設計,重內容”的組織方式,既不能充分實現教與學的互動,也不能發揮資源的有效性,更不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自然就達不到讓學生“學會”、“樂學”和“會學”的目的了。
1.5評價體系科學化
“我們淹沒在網絡數據資料(data)的海洋中,卻又在忍受著知識的饑渴。”一語既說明了整合網絡教學資源的必要性,又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網絡資源數量之繁多,然而要從如此多的資源中找到優質的、符合自己需要的并不容易。以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為例,截止到2012年6月,各主要資源的數目如下:教學錄像:34 527,教學課件:337 226,教學案例:49 591,電子教案:311 531,教學大綱:52 136,實驗實踐:85 169。一個資源網就有如此多的數據,可想而知,如果不對資源進行科學分析,對資源的審核不從資源屬性的科學性、正確性、技術性及規范性等多個角度出發,將會嚴重影響網絡資源建設以及使用的效率,最后導致該資源網成為雞肋。科學的評價體系有助于網絡資源建設及維護,了解其優點并及時修改不足的方面,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服務。
2 構建多元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體系
建設網絡教學資源的最終目的是使用,是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因此,盡可能減少成本,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力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庫的普及是資源建設所要解決的。
2.1基于“云計算”的先進教學平臺
所謂“云計算”就是通過網絡將大量分布式計算機而非遠程服務器和本地計算機上的存儲系統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虛擬資源庫,并利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為廣大用戶提供計算服務。通過“云計算”所存儲的海量信息為整合現代教育資源提供了許多必要的原始資源,并使C/S結構真正地實現了向B/S結構的轉變,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學習者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對硬件設備的要求。由于有了“云計算”的新學習環境,使每個人都能定制學習計劃,自主選擇學習資源,實現按需學習。
“云計算”是移動學習的主要支撐平臺,利用基于“云計算”研發出的多方互動移動教學軟件正是廣大師生所需要的。在多方互動移動教學軟件中采用的是移動流媒體技術。移動流媒體不僅僅只是為移動用戶提供在線且不間斷的聲音、動畫及影像等多媒體的播放,并且可以直接播放音頻、視頻以及各種混合媒體格式而無需用戶事先下載到本地,更重要的是移動流媒體還能提供以往少有的音頻、視頻直播及點播業務。
有了移動流媒體技術的支持,該教學軟件能改善現有高校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更好地實現資源使用的交互性和實時性,同時實現不同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非實時數據同步支持。
2.2基于積木式、層次化的網絡教學資源的組織模式
目前大部分網絡教學資源是將原來的文字教材電子化,把顯性知識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存儲,很少涉及隱性知識。這種與傳統知識變化不大的、缺乏思考性的、無深度的東西,既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隱性知識的興趣,也不能起到應有的導學作用。而且這些教學資源類目劃分不合理,組織形式比較混亂,缺少統一標準。
而基于積木式、層次化的網絡教學資源組織模式來構建多元立體化、系統化的網絡教學資源,能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積木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方法不但減少了課程之間的重復教學工作,而且能重復利用優秀教學資源模塊。層次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習者根據原有知識體系及知識掌握情況,自主地選擇學習起始和結束的層次位置,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因為有了這種積木式、層次化的網絡教學資源的組織模式,使得因材施教成為了現實。
2.3混合學習模式
單一傳統的學習方式或移動學習方式并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社會對大學生學習的要求,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而產生的混合學習漸漸為大家所熟悉。華南師范大學李克東教授認為“混合學習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也就是說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進行完美地結合,進而達到優勢互補,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多元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中混合學習的目的是利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混合學習模式設計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為合適的人,通過合適的媒介,在合適的時間,采用合適的學習模式,提供合適的學習內容。就如在理工科類的虛擬現實、實驗仿真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實驗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最后達到“樂學”、“會做”。
2.4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立體評價模型
模糊綜合評價法就是對那些客觀世界中廣泛存在的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利用模糊數學理論將傳統的定性評價轉化為采用多級指標的定量評價。這種定量評價相對于原來的定性評價更加客觀而且符合實際,因此常用于復雜的非結構性綜合決策。
目前大多數資源庫的評價體系是針對學生學習結果或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而對于資源本身的評價少之又少。然而,現實中也需要知道網絡教學資源有哪些優點,還存在哪些不足,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建設資源。而構建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高校網絡教學資源的科學評價模型,既能提高資源建設主體的積極性,又能保證教學資源建設的持續性。
3 結語
將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應用理論結合起來,采用“云計算”技術和移動流媒體技術建設標準的、共享的、基于移動環境的網絡教學資源,構建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的混合學習教學模式和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教學資源成效評價模型,才是目前需要建設的多元立體化網絡教學資源。這種新型的網絡教學資源將能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所使用,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見習編輯:劉麗麗;編輯: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