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衰落》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月
日裔美國政治哲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曾做出大膽預測,“經濟和政治自由主義不折不扣的勝利……是西方社會的真正勝利”。時過境遷,如今的世界儼然呈現出不同的局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中國的GDP會在2016年趕超美國。
最近,關于西方社會經濟放緩的原因,有種“去杠桿化”的說法頗為流行——這就是痛苦的減債過程(即所謂的資產負債表修復)。毋庸置疑,如今西方社會的債務規模幾乎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在美國歷史上,公債私債的總和超過GDP的250%,這種情況是第二次出現。但這種情況卻不是美國所獨有,在幾乎所有的主要英語國家,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所有主要歐洲國家,甚至在日本和韓國,這種情況都赫然存在。
“去杠桿化”的產生,是由于認為房地產價格會不斷攀升而盲目跟風,導致現在家庭和銀行都迫切需要減輕債務。但是由于大家都希望減少開支,增加存款,導致總需求無以為繼。為防止出現致命的債務緊縮,政府和中央銀行紛紛拿出各自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這在和平時期史無前例。公共部門赤字確實對緩解經濟收縮有所裨益,但是將過度的私人債務危機轉化為過度的公共債務危機,這又是一著險棋。同理,中央銀行在擴大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貨幣基數)以防出現大規模銀行倒閉,但現在通貨再膨脹和經濟增長方面卻出現了收益遞減。
除“去杠桿化”之外還有更多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的是,美國經濟自2009年6月起的三年以來創造了240萬個就業崗位,同期,卻有330萬工人領取了傷殘福利。處于工作年齡段的美國人領取傷殘保險的比例在1990年還不足3%,現在卻高達6%。真實的失業情況得以掩飾,并且被永久性地改頭換面,這種手法想必歐洲人都分外熟悉。健全人被歸為傷殘人士并從此不再工作,而他們也就真的不再去工作了。以往,每年約有3%的美國人口會向其他州遷移,通常是去尋找工作機會。而自2007年的金融危機開始以來,這一數字降低了一半,而且還伴隨著社會流動性的下降。
不能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去杠桿化”。在美國,就全球化、技術變革、教育和財政政策正在進行著廣泛討論。保守派人士傾向于強調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的作用,認為這是變革不可動搖的驅動力,并通過“離岸外包”或自動化技術削減低技能勞動力崗位。自由派人士則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加劇歸咎于對公共教育投資不足,并認為共和黨推出的有利于富人階層的降低稅收措施對此也有貢獻。但是有充分理由可以認為,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在發揮著作用。在當今美國的政治論戰中,大家只顧一味地在彼此間狹隘地相互指責,卻忽視了這些真正重要的因素的存在。
(本文摘自尼爾·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游向彼岸:安迪·格魯夫自傳》
作者:安迪·格魯夫 (Andy Grove)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0月
薦讀理由: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英特爾的創始人和前CEO,作為2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一,“偏執狂”安迪·格魯夫以出眾的管理和驕人的財富舉世聞名。曾經一文不名的猶太少年,如何成為商業帝國的元首?格魯夫的偏執來自于何方?格魯夫的經歷,注定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本書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積極樂觀的格魯夫,一個有智慧、能堅持、認準方向的格魯夫。積極、樂觀、堅持,有智慧、有遠見,這就是格魯夫?;蛟S這就是他能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理論與實踐中的新公司治理模式》
作者:(美)斯蒂芬·M·貝恩布里奇
翻譯:趙淵
法律出版社 2012年11月
薦讀理由:
作者圍繞最近美國公司治理爭論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給予了澄清說明。列舉了歷史、理論和實務中的諸多理由,來解釋為什么公司治理的核心角色一直以來總是被分配給董事會以及為什么應當繼續如此安排。作者認為,“公司治理最明顯的特征就以‘董事會中心說’為基礎”。盡管此說自有它的批評者,有些人認為這個理論在規范性上是沒有吸引力的,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該理論在描述現實方面是無力的。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回應這些批評,同時也對“董事會中心說”模式進行重述、修正和擴張。
《公司轉型:中國公司制度改革的新視角》
作者:安青松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12年12月
薦讀理由:
本書作者安青松博士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員,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本書全景展現了中國資本市場最近10年上市公司的重大制度變遷和實踐演進,深度揭示了股權分置改革、公司治理規范、清理占用資金、并購重組市場化、退市機制建設等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內在聯系。作者以親歷者的視角,俯察變量,仰思變因,以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審視這些重大事件對促進中國公司轉型的激蕩與影響。
《跨國公司治理研究》
作者:王勇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年11月
薦讀理由:
本書綜合運用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的知識,多角度地分析跨國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論,具體研究影響跨國公司治理的各種因素,比較分析世界各國跨國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提出當代社會跨國公司發展的最新理念,對跨國公司治理的理論與模式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當前跨國公司治理應該遵循的新理念。并指出中國跨國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對中國跨國公司治理,特別是針對中國國有跨國公司治理提出具體的改革意見與建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和見解,豐富了我國跨國公司治理理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