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速繼續回落至7.5%,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6%,已經逼近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7.5%。如果下半年經濟增速繼續回落的話,則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面臨挑戰。A股市場方面,上證指數有結束反彈的跡象,而創業板指數卻再度刷新歷史新高。
事實上,在新一屆政府上任后,市場一直對李克強總理在經濟方面的思路和政策進行著各種解讀和猜測。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克強新政”框架已經漸趨明朗。這對于我們把握股市操作無疑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經濟在預期區間內,預計不會出臺刺激政策。上半年經濟指標仍在合理的區間之內,市場先前曾預期短期內可能出臺刺激政策的想法顯然是不實際的。因此,市場在預期落空后出現調整走勢也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經濟轉型對于當前中國而言是必須的也是緊迫的,因此本屆政府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決心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轉型一定要付出代價,在經濟層面,這種代價必然表現為短期經濟增速的下滑。對此,李克強指出,“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可以看出,經濟轉型付出代價的底線就是“上限”和“下限”。至于上限是多少,下限是多少,市場頗多猜測。但筆者以為,今年7.5%的經濟增長是目標,但不是下限。即使下半年經濟增速繼續回落,但只要在7%之上,全年實現7-7.5%的經濟增長率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在貨幣政策方面,強調“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表明貨幣政策不會出現大的松動,關鍵是要讓存量盤活。從目前上市公司公告來看,每天都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這一方面表明部分上市公司現金流比較充裕,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企業進行實業投資的動力不夠,這一幕和2007年上市公司熱衷于股票投資頗有幾分相似。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需要逐步化解。
綜上來看,筆者判斷下半年經濟增速會在二季度的基礎上有進一步回落。由于傳統行業在A股市場中的比重依舊較高,這可能會給三季度的A股市場帶來一定的陣痛,但從中長期來看,這種陣痛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股票市場的資金依舊會呈現出向新興產業和經濟轉型方向的板塊集中的特點,大指數和小指數之間的蹺蹺板效應仍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