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風光電,之前從來沒聽說過啊”,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光伏從業人士,問及他們是否了解順風光電,得到的回到如出一轍。
但是,正是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最近卻因為一筆42億的訂單而名聲大噪。
7月5日,海潤光伏(600401)發布特大合同公告,擬與江西順風光電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風投資)簽訂41.9億元的工程承包協議,而順風投資是香港上市公司順風光電旗下的公司。
業內人士和證券分析師均表示,對在光伏電站領域乏善可陳的海潤光伏與實力弱小的順風光電合作難以理解。記者研讀順風光電和海潤光伏的財報發現,42億元的項目投資額,對兩家公司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重。更有知情人士直言,這或許只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資本運作游戲。
接盤者名不見經傳
提起此次合同的出資方順風光電,不少光伏從業人士表示沒聽說過。“中國光伏企業巨頭太多了,這種小公司不為人所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中歐光伏價格磋商拉鋸戰仍在進行,光伏行情依舊黯淡的形勢下,“名不見經傳”的順風光電與海潤光伏簽訂42億的合同,可謂出手闊綽。但是據記者了解,順風光電只是一家生產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的生產銷售企業,且規模并不大。公司201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87.1%的銷售收入來自于中國客戶,剩余部分則來自于加拿大和歐洲的客戶。在2011年,中國區銷售更是占總銷售收入的95.5%。
2012年,順風光電的營業收入為10.6億元,比上年減少46.3%;凈利虧損2.7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89.1%。其現金流也不充裕,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為2.45億。公司如何能夠拿出42億資金呢?
記者注意到,7月1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向其主要股東鄭建明全資持有的PEACE LINK SERVICES LIMITED,發行本金額1.2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對于募集資金的用途,順風光電表示將用于發展及建設太陽能發電站。但是,對于高達42億的合同來說,這些資金仍然顯得過少。
運營光伏電站需要企業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順風光電的資產負債率逐年上升,截止去年底為62.9%。“當然,順風光電可以在公開市場進行融資,其港股上市平臺使其融資相對容易,但是在目前的行情下,這并非明智之舉,特別是考慮到去年底公司的股價還不足現在的十分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信證券新能源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脆弱的承建者
作為此次項目的承建方,海潤光伏也備受質疑。此前,海潤光伏專注于太陽能硅片、電池和組件的制造。但是,在光伏電站缺乏成熟的經驗。
但海潤光伏似乎想后來居上,年報顯示,2012年年底海潤光伏共投資26個光伏發電項目,其中,國內項目18個,國外項目8個,“在建工程”金額達到了30.92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23.74%,同比增幅高達214.55%。其中,位于保加利亞的電站項目投資達到了14.5億元,占在建工程的46.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只有10個發電項目實現并網運行或試運行,3個項目帶了實際收益,所獲收益不足3000萬。
一位姓蘇的光伏從業人士向記者透露,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企業很多,但是海潤光伏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一般,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獨立運營光伏電站的成功案例。建設光伏電站跟制造光伏電池和組件有很大的不同,相對于那些有成熟運作經驗的公司來說,他們建設的電站質量姑且不說,首先拿到發改委的“路條”就會更加困難。
據記者了解,目前能夠拿到大型光伏發電項目“路條”的,多數為國企或者光伏巨頭旗下的工程公司。當前,在地方發改委收緊“路條”發放,同時傾向國企和發電企業的情況下,479MW的光伏電站項目,對于缺乏獨立運營經驗的海潤光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海潤光伏479MW的光伏發電項目尚未取得項目分部的各地發改委的“路條”,不具備開工條件。海潤光伏在其補充公告中也指出,項目所在地發改委有可能不予核準。
“海潤光伏在公告中甚至沒有在公告中預測該項目可能給公司帶來的盈利數額,不知道是心虛還是覺得根本不可能盈利”,蘇姓人士稱,“在當前形勢下,即使項目順利推進,對海潤來說,也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利得”。
由于光伏發電項目所依靠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電費及補貼收入,補貼政策的變化將會使盈利情況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歐盟的“雙反”撲朔迷離,各國對于光伏產業的補貼政策搖擺不定,對于有著8個國外發電項目的海潤光伏而言,已經壓力山大。
此外,海潤光伏在2012年依靠近4億的補貼才勉強實現207萬的凈利潤,今年一季度虧損1.43億,接近去年上半年的虧損幅度。
神秘的資本玩家
“湯國強和鄭建明都是有名的資本運作高手,現在還不好說背后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意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背后肯定是有貓膩的,海潤光伏和順風光電的合作本身就讓人顯得匪夷所思”,上述中信證券新能源分析師表示。
記者注意到,湯國強為順風光電的前任董事長。公司7月4日宣布與海潤光伏達成項目合作協議,7月11日即發布公告稱,湯國強因個人事宜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長、薪酬委員會之成員以及提名委員會之成員及主席。公司委任張懿出任公司新董事長。
對此,上述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是湯國強和鄭建明角力的結果,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公開信息顯示,鄭建明出生于上海,投資房地產行業起家,2012年下半年進軍光伏行業,是一位資本運作高手。但是,其在光伏領域卻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人物。記者采訪多位光伏從業人士,他們均表示在42億大單轟動光伏界之前,他們從來沒聽說過。但近一年,鄭建明卻在光伏領域動作頻頻。去年,湯國強向Faithsmart Limited出售全部Peace Link Services Limited已發行股本,共計4.62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29.65%。今年一月,Fulai Investments以311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賽維LDK大約12%的股份,成為賽維LDK的第三大股東。公告顯示,Fulai Investments和Faithsmart Limited都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公司,鄭建明全資擁有。至于順風光電收購的光伏電站開發和建設公司更是不勝枚舉。
“不止鄭建明,順風投資也是一家很神秘的公司,據他們透露,很多光伏巨頭排著隊跟他們談合作”,一位接近順風投資高層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光伏企業都缺錢,地方政府也為此焦頭爛額,有人愿意掏錢,政企雙方都樂意,此前也有一些公司借此搞資本運作,不知道順風是不是下一家。”
這與此前海潤光伏CEO楊懷進“有很多公司想買我們的項目,最后才定下來賣給鄭建明”的表述顯然沖突。
記者就此致電海潤光伏和楊懷進本人,電話均無人接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8日,順風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青海藏族自治州政府簽訂投資框架協議,擬建立高原生態有機農業光伏產業園。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公司提供不少于100萬畝的土地,公司成立項目公司,十年內投資不低于500億人民幣。同時,公司預測,項目投產后,年產量將達到15吉瓦。
“這明顯就是忽悠,現在光伏產能過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誰都知道繼續擴產就是找死”,一位資深的光伏專家直言順風光電此舉非常荒謬,“如果這只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資本游戲,受傷害的還是廣大納稅者”。
據權威統計,2012年全球光伏發電新裝機容量為31吉瓦,其中中國新增裝機容量為5吉W。